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泰观点丨等待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兑现,无需过度悲观

时间:2022-02-11 18:26:39 | 来源:市场资讯

1月国内稳增长政策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处于放缓的趋势中,叠加美国通胀压力推动联储政策收紧的进程明显加快,美股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大,市场担忧情绪持续发酵。在缺乏赚钱效应和海外事件性冲击较多的情况下,A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上,政策兑现期和业绩真空期内,市场演绎低估值修复行情,资金从2021年全年表现强势的高景气成长赛道流出,由极致分化趋于收敛。

分行业看,31个申万一级行业普遍下跌。一方面,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传统行业相对抗跌。其中,基本面稳健向好、防御属性较强的银行(+2.33%)成为唯一实现正收益的行业,房地产(-1.29%)、建筑装饰(-2.89%)、家用电器(-4.56%)等地产产业链的相关行业跑出相对收益,后疫情方向的航空机场支撑交通运输(-2.88%)整体走势偏强。另一方面,在市场风格切换的背景下,估值偏高的科技制造方向继续承压。业绩低于预期的国防军工(-17.92%)跌幅最大,权重股大幅回撤造成医药生物(-14.94%)表现不佳,电子(-13.39%)、传媒(-14.40%)、机械设备(-11.79%)、电力设备(-10.82%)的短期情绪仍待提振。

截至1月31日,上证指数本年累计下跌7.65%,报收3361.44点;同期沪深300下跌7.62%,2021年表现亮眼的创业板指(-12.45%)、中证500(-10.58%)和中证1000(-12.95%)均录得两位数跌幅,未能跑赢大盘。 

2021年12月当月经济数据低位企稳,结构承压:消费和地产下行压力加大,而基建有边际改善。2022年开年以来,高频数据表现欠佳,推动政策不断加码,特别是连续降准降息超出预期。展望未来三个月,由于疫情、冬奥会、地方换届等制约,经济改善速度可能偏慢,而政策有望加码宽松。通胀和联储紧缩亦或将形成中期隐忧,值得高度关注和紧密跟踪。

本期股票市场震荡调整,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合理略偏低估的区间。大类资产间比较来看,货币宽松预期继续推动长期债券利率下行,以中证800为代表的股市收益率与7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仍超出历史平均水平;在“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之下,房地产市场调控坚持以“稳”为核心,以长租房和保障房建设为抓手推进住房供给侧改革,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房屋投资属性中长期弱化的趋势仍在,叠加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高收益非标供给收缩,权益资产逐步成为居民中长期财富配置的重要方向。结构上,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增长政策逐步出台,带动股票市场的低估值效应显现,价值与成长风格趋于均衡。

资本市场政策主基调变化不大,仍然是围绕增加可控性、降低波动性展开,行政细则落地均以规范监管、处罚为主。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到突出位置;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监管部门向证券公司发送通报,明确要求各证券公司规范代销托管业务,严禁代销或托管未经审查或者审查发现委托人非依法设立、股权结构混乱、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投资管理存在重大风险、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等情况的金融产品;非标私募基金托管业务规模占比不得超过10%。总体而言,资本市场政策面仍处于紧周期的中后段。

本期场内资金供需缺口继续放大,达到历史高位。IPO、转债均有大项目发行,净减持也维持在高位,资金需求继续抬升;供给方面则未有起色,公募发行仍偏平淡,北上资金流入有所放缓。展望未来三个月,大型项目所造成的资金需求压力边际缓解,但场内资金暂时缺乏稳定的新增供给动力,资金供需缺口预计将维持较大的状态。

展望后市,宏观经济低位企稳,内需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稳增长政策节奏和力度呈现进一步强化的趋势,经济基本面的数据验证成为影响后续市场情绪及走势的核心因素。全市场估值总体合理略偏低估,低估值修复趋势使得市场估值面从极致分化走向弥合。资金面环比未见明显改善,资金供需缺口或维持高位。整体来看,对后市观点维持中性,耐心等待政策进一步兑现,继续关注受益于稳增长的投资机会,甄选中长期增长的确定性和稀缺性突出的优质标的。

伴随“政策底”已现,A股市场所面临的宏观政策环境趋暖、不确定性较2021年显著降低,但多因素共振导致了近期投资者情绪偏低迷的局面:1)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稳增长政策发力预期升温,但社融结构上实体融资需求不强,房地产投资拐点仍待开发资金来源的改善,均显示出政策显效尚需一段时间。2)国内冬季多省市接连爆发疫情,奥密克戎病毒高速传播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消费恢复乏力不及预期,对内需提振形成拖累。3)与2021年“抢跑式”发行建仓不同,开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平淡,重仓主流成长赛道的绩优品种高位回撤,催化投资者观望情绪。4)外围扰动不断,美国通胀压力造成的隐忧难以消退,实际利率推动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突破1.85%,创下疫情后新高,美联储缩表预期加剧美股波动。

在市场对于制约A股向上弹性的担忧因素较为充分定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当下时点无需过度悲观,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尽管海外流动性进入收缩周期,但陆港通北向资金总体维持了净流入状态,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力量坚实、以及2022年中美政策方向差异使得A股配置吸引力上升。另一方面,“稳住经济增长大盘”的政策决心坚定,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可期;顺应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新兴产业依然是政策明确鼓励支持的方向,高估值风险已随此轮股价下挫而集中释放,中长期相对收益能力显现,短期则需基于业绩预告披露情况和持续动态跟踪,积极找寻符合或有望超预期的细分机会。

后续重点关注:稳增长政策及经济数据验证,海外通胀压力及联储政策动向,疫情防控形势,地缘政治问题等。

免责声明

1、对于本资料中任何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报表、信息,本公司不就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

2、对于本资料中任何收益率(如有)的引用及既往业绩的表述,均不代表本公司对相关产品收益的预测及承诺。

3、本公司对于本资料中的任何预测、展望等内容不承担法律责任。本资料不应被接收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

4、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及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附属机构、分支机构)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5、本资料的知识产权由泰康资产所有。未经泰康资产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将本资料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任何人不得对本资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泰康资产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