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金融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北方长龙创业板顺利过会

时间:2022-07-08 08:44:39 | 来源:全景财经

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37次审议会议召开,来自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方长龙”)IPO首发申请获审核通过。

北方长龙将成为全省第75家A股上市公司(含已过会待注册),也将是继隆基绿能后第二家在航天基地注册上市的企业。

01

A股“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第一股”

北方长龙专注于军事装备领域,主要从事以非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为核心的军用车辆配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装甲战斗、装甲保障等轮式、履带车辆主战装备。紧跟行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长期坚持基于客户潜在需求的技术创新,常年承担军方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上成为相关军品批产阶段的配套供应商。

自成立至今,北方长龙一直高度重视研发创新,致力于成为“军工行业高端装备的引领者”。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创新发展,公司在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配方选型、工艺路径设计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技术创新成果,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目前,公司共拥有专利56项,在人机环系统内饰领域建立了较高的行业地位。

近年来,在北方长龙由多名核心骨干构成的高水平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公司发挥复合材料产品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老化、可设计性强等优势,有效提升车辆的机动性、安全性、使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很好地满足了特定客户的高标准要求。研发投入金额逐年增加,2019年至2021年分别达到1183万元、1855万元、2370万元;研发费用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5%、7.14%和8.24%。

据了解,北方长龙主要产品已应用在64个陆军车型、1个火箭军车型、3个海军车型、6个外贸车型,年均参与超过千台/套军用装备的配套供应,并在8×8、6×6、4×4等主流轮式以及履带装甲车市场拥有较多的应用,同时随着军用车辆系列化、车族化、平台化的统型趋势发展。公司还同时拥有丰富的参研型号储备,处于科研阶段的项目涉及车型超过30个,为企业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较高的行业地位及市场占有率是北方长龙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在2019年-2021年间,北方长龙营业收入分别为1.57亿元、2.6亿元、2.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17.75万元、9316.14万元、1.0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750.07万元、9240.63万元、1.0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9%。同时,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同比均有上升,经营状况良好,业绩稳步增长,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自身在军工非金属复合材料领域积累的丰富生产经验和技术实力,北方长龙受邀成为《军用车辆多功能内衬规范》国家军用标准的起草人,承担了标准信息收集、技术指标研究、可行性研究、试验验证等多项核心任务,在该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实质性作用。公司作为唯一一家参与军车内衬领域国家军用标准起草任务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客户的在该领域的认可。

02

募资6.8亿

构筑区域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2021年7月,北方长龙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北方长龙“陕西省军民融合示范企业”称号。充分体现了行业主管部门对北方长龙创新性、技术实力及行业地位的认可。

目前,北方长龙的主要客户为中国兵器、中国电科等大型军工集团下属的军品总装企业,该等军工集团均由国家出资管理,承担国家国防建设重大项目的生产经营职能及国防科研生产任务,为国家武装力量提供各种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是我国军工行业的骨干企业。

经过多年的合作,北方长龙和中国兵器、中国电科之间的合作关系持续不断地深入,合作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为了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军工产品业务,帮助企业落实国家产业规划,积极发展军民共用先进复合材料,北方长龙开启了军民融合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的建设。

图/北方长龙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示意图图/北方长龙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示意图

5月,2022年陕西省级重点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北方长龙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获选,位列续建项目——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名单。今年,陕西共谋划省级重点项目620个,年度计划投资4600多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65%以上。其中,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5个,年度投资1850亿元,同比增长3.5%;创新驱动项目139个,总投资2171亿元,同比增长44%;医院和学校类项目50个,较2021年增加22个;总投资636亿元,同比增长47.4%。截至5月底,全省620个省级重点项目中新开工项目已经开工154个,开工率69.4%;所有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00.8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40.9%。

此次IPO,北方长龙拟在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700万股,募集资金6.82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中5.02亿元将用于军民融合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1.8亿元则将补充流动资金。

资料显示,军民融合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将建设6.8万平方米的集研发、生产及办公于一体的生产基地,购置先进的生产和研发设备,以及引入高素质的生产、研发人才。该项目实施后,将有利于对公司现有业务的产能扩展和产业链完善,将显著扩大生产经营面积,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完全达产后,预计每年平均可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实现净利润1.26亿元,企业营收或将实现翻倍增长。

北方长龙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正全力加速建设中,两栋主体全部封顶,一栋厂房正在进行钢结构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将建成并投产使用,建成后将构筑区域高质量发展“硬实力”,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03

金融赋能

助力企业上市发展

上市公司代表了地方经济增长的活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和一系列改革的推进,陕西省委、省政府也持续加大推进企业上市的工作力度。

北方长龙IPO顺利过会离不开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金融工作久久为功,特别是在区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上,科学培育链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早、服小、服新,服务企业发展特别是上市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范围较为有影响力的系统举措。

制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在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积极推动下,陕西推出《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公布后,陕西多方聚力,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在推动企业上市尤其是科创企业上市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创新型企业的上市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有11家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2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新一轮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推动下取得进展。7月4日,省长赵一德主持召开的省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上,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陕西省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送审稿)》。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充分发挥政府支持服务作用,统筹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私募基金投资驱动作用、中介机构专业作用、监管部门指导作用,不断完善区域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强化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领带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全省重点产业链企业为重点,推动各市(区)政府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精细分层、梯次培育后备企业

陕西省委省政府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抓实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的重要工作抓手,副省级以上领导带队多次拜访全国交易所,分别与沪、深、北交易所及全国股转公司、港交所全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赴交易所上市开辟合规绿色通道,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与深交所共建上市后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立足陕西实际,搭建上市培育体系。

6月10日,2022年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发布会召开,共360家企业获选。据了解,这些企业是从近1000家申请企业中遴选产生。为明确工作重点、加大资源倾斜,决定对获评后备企业实施分层管理,根据企业上市进展、财务指标等情况,划分A档企业60家、B档企业120家、C档企业180家。其中,包括北方长龙在内的60家A档后备企业作为上市主力军,全面覆盖国内各大交易所和板块,上市进程最快,质量最优。

同时,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国开、农发、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八家银行陕西分行签署银行专项授信战略合作协议,8家签约银行将面向360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提供835亿元授信意向,各银行将组建工作专班,开辟授信服务绿色通道,助推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挂牌。

稳步落实后备企业培育服务

与360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同步发布的还有《2022年陕西省资本市场助企服务行动计划》。即面向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及入库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政策宣传、培训教育等服务活动,全年接洽服务后备企业不少于300家,培训企业高管不少于2000人次,并举办企业融资项目路演、融资对接服务等活动不少于20场。力争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秦创原专区”挂牌企业300家。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和陕西证监局指导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上市后备企业服务团组建和工作计划的安排。服务中心将开展“地市行”,深入上市后备企业开展调研走访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高管成长特训营”“董秘培训班”“交易所驻陕服务基地开放日(每周五)”“路演沙龙”“私募投研分享汇”等培训交流活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通过随机抽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上市后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值得关注的是,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保监局、陕西证监局根据《关于金融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规定,联合组织开展的“2022年陕西省资本市场英才培育计划”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该计划将由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承办,从今年起,每年从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中介机构中遴选一批青年业务骨干,进入陕西省资本市场英才培育库。力争通过3-5年系统培养和实践,为全省资本市场发展培养和储备百位高层次人才,示范带动全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全省创新驱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人才支撑和保障。

此外,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已与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长城所)、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互信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长城战略咨询和万得信息将分别为获选的360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战略咨询服务和全面的信息数据服务,共同做好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工作。

不仅如此,北方长龙“硬科技”属性突出,还是西安未来之星龙门榜TOP20、西安市工业企业研发机构、陕西省瞪羚企业、西安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多项省级、市级荣誉称号。在大力推进秦创原建设的进程中,享受着政策面的红利。

除了即将推出的《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外,去年出台的《陕西省“十四五”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特别指出要加快陕西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在此基础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印发《陕西省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末,新增上市科创企业30家。今年1月,陕西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今年要多措并举,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瞪羚企业200家、上市企业12家。

4月27日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介绍了金融系统助推服务秦创原建设有关情况。提出抢抓全面注册制机遇,健全以上市为抓手的科创型企业成长进阶之路,建立从高新技术企业、到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再到年度重点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在诸多政策的指引下,陕西企业上市的步伐稳中有进,数量逐渐攀升,仅2022年,就新增过会企业4家,分别是西测测试、天润科技、农心科技和北方长龙。

市级层面看,北方长龙将成为西安市境内第57家上市公司(含过会待注册)。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西安市向来十分重视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6月15日,西安市召开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了解企业上市进展,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会上表示,推进企业上市是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必然要求。要抢抓机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要舍得投入精力、配置资源,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实现更大突破,形成秦创原平台建设、产业强市建设、要素资源聚集、生态体系构建的战略支撑;营造重视资本市场、助力企业上市的良好环境;配强市工作专班力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加强梯度培育,主动出击,深挖潜力,持续壮大上市后备企业库。

加之《西安市鼓励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奖励办法》《西安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服务管理办法》《西安市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要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在《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实施硬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设立科技型企业拟上市培育库,助推全市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西安市5月12日新引发的《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到2025年,“五区一港两基地”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0家,占全市总数的75%;有针对性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促进产业向价值高端发展。

图/航天基地图/航天基地

区级层面来看,作为第二家在航天基地注册的拟上市企业,北方长龙还享受着区级层面《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鼓励企业上市发展暂行办法》的政策支持。早在去年4月,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就组织召开西安航天基地上市后备企业座谈会,基地军民融合促进局、创新促进局、经发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与北方长龙等15家上市后备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企业上市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多方努力下,2021年,航天基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累计达到450家;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完成60亿,增长10倍;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0个;省级以上双创载体数量从2家增至8家,增长4倍。

另一方面,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一总两带”的重要承载区域,铆定着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规划目标,航天基地乘势而上,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聚焦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的发展目标,依托区域得天独厚的航天科技优势,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各项工作,聚焦聚力全方位融入和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当前,陕西已经进入了“科技创新”的新赛道,作为陕西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是这场比赛中陕西队的加速能量。陕西资本市场蓝图正擎,新篇将展,我们将继续跑出企业上市“加速度”,金融赋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