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缩表终于尘埃落定。5月伊始,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美联储。
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0.75%-1.0%。本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自2006年以来首次在两次连续的FOMC(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加息,也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的首次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
同时,美联储还宣布将启动一项缩表计划,从今年6月开始,每月从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中减少475亿美元资产,三个月后,每月将减少950亿美元,这将包括国债60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50亿美元。
加息的理由:抵抗通胀

压低40年以来最高水平的通胀率,是本次美联储“出手”的主要意图。
2022年3月,美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飙升至8.5%,创40年新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他表示,美国通胀太高,必须降低通胀以保持劳动力市场强劲。FOMC正迅速行动,以期压低通胀。同时,他指出了低收入人群的通胀负担,“我们坚定地致力于恢复物价稳定。”
在通胀面前,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市场的预期中利用公开市场操作,积极履行着“控制通货膨胀”的职能。
对市场有何影响?

总体来看,尽管加息对资本市场形成一定利空,但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一预期之中,但又不及预期的”动作“,并未对大类资产形成较大冲击。
01
短期利好美股和美元
消息一出,美国股市开始拉升,并最终以大涨收盘。从指数来看,美国股市呈现的是普涨态势,道琼斯、标普和纳斯达克指数的涨幅都在3%附近。

为什么加息的“利空”反而推升了美股的大涨呢?
这是因为,此前市场担忧的一次加息75BP并未实现,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和力度其实是低于市场预期的。此外,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基本消化了美联储的紧缩政策,短期利好美股。后续美股表现取决于美国经济基本面情况,在美国经济增长边际趋缓的背景下,美股长期来看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美元方面,随着加息缩表的不断推进,将会带动美元回流,从而对美元形成一定支撑,短期内美元仍将保持高位。
02
A股市场影响不大
A股“涨”声相迎,回应着市场关切。
截至5月5日收盘,上证指数收于3067.76,涨幅0.68%;深证指数收于11046.38,涨幅0.23%

美联储加息对A股市场会形成一定的利空,但考虑到之前市场已对加息有了充分的预期,对于市场影响已得到一定的消化,所以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市场层面来看,A股估值大幅回落,整体已经逐步进入价值区间。此外,有利的政策周期、监管力度减弱等都是各界普遍认为A股仍存在中长期配置机遇的原因。
正如芒格所言,“能够在中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公司”,这是当前资本投资中国的主要逻辑。
03
人民币贬值空间或较有限
人民币或暂时承压,但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称,近年来中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有基础和有条件适应本轮美联储政策调整。“从历史经验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特别是加息,通常会对各国跨境资本流动产生溢出影响。但是,受到冲击比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基本面有短板和弱项的经济体。”
综合来看,人民币贬值空间或较有限。一是美元指数预计在美联储密集加息、缩表落定之后逐渐走弱;二是国内疫情逐渐进入尾声,叠加政策支持,预计经济能够逐步改善,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小幅回升。
04
大宗商品:无惧加息
美联储加息隔夜,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金属普遍上涨,大宗商品市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无惧加息的态度。
美联储加息时表现最好的资产是什么?不是美元、也不是美股,而是大宗商品。这一结论看似与直觉相悖,但是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加息对于大宗商品的多空影响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券商统计数据显示,在1990年以来的4轮加息周期中,每一轮大宗商品都录得正收益,并在加息后一年的收益率达到23.5%。期间各大类资产的收益率排序为:大宗商品>股票>美元>美债。
此外,通过复盘前3轮加息周期,发现原油、铜等商品受加息、利率上扬的干扰较小,价格走势的主要逻辑还在于供需矛盾,其与市场隐含通胀率有较强相关性。
总体来看,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对需求端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扩张周期下的商业需求能很好地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另一方面,加息初期美元指数往往上行空间有限,因此并不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持续的打压。因此,在当前环境下,大宗商品或将有更大的胜率跑赢其他大类资产。
本次美联储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焦虑的市场,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回落,各类资产呈现企稳迹象。此外,随着近期多部委密集发声稳经济,更多增量政策工具在路上,将进一步对冲美联储加息影响。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或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源动力,市场信心在逐步恢复之中,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