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惨烈大洗牌!A股仍是3000点,权益基金大涨近万亿!公司排名巨变,有掉队的,更有新人跻身前10
A股沪指这10年仍在3000点,基金早已“物是人非”!
权益类基金的公司排名大洗牌,有的公司仍能保持第一梯队,有的掉队,有的异军突起,还有新公司仅5年时间就能跻身前10。
全行业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也巨幅波动,最高超过4万亿,如今冲击3万亿大关,比10年前的2万亿增加不少,但从每年平均增幅来看,并不高。
基金类型也发生了巨变!从10年前的指数基金占全部权益基金比例不到10%,到如今的接近30%。
沪指仍在3000点
权益类基金规模涨逾40%
2009年6月末,沪指收盘在3000点附近,十年后的今年6月末,乃至最新的沪指收盘也在3000点附近,沪指10年滞涨,权益类基金规模坐了“过山车”,但整体仍增长40%以上。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半年报,国内权益类基金总管理规模为2.91万亿元(这里的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FOF、权益QDII基金),比十年前规模多出8624亿元,10年规模增幅为42%。
从近10年权益类基金规模走势图可以看出,权益类基金规模的变化与股市的走向密切相关:
1、 在2009年-2014年漫长的熊市途中,权益类基金规模也随之每况愈下,并在2014年中期创下近十年低点,规模仅有1.68万亿元。
2、2014年底股市快速攀升,并在2015年中报达到牛市顶点,权益类基金市值扩张叠加新基金发行火爆,百亿基金频现,权益类基金规模也随之飙升。一年多时间,权益类基金规模从10年最低点抵达10年最高点,2015年半年报权益类基金规模4.07万亿元,这一数值超越了2007年基金业的高点,比2014年中期的基金规模增加了142%。
3、2015年下半年牛市结束,权益类基金规模开始震荡下行,2017年“漂亮50”行情一度让权益类基金规模再度逼近3万亿关口,但2018年以来的贸易摩擦等扰动因素,导致2018年年报权益类基金规模跌至2.42万亿元。
4、2019年一季度,股市行情快速回暖,跌至冰点的权益类基金规模再拾升势,2019年上半年,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近5000亿元,规模大增19.9%,权益类基金规模再度进入快速扩容阶段。
以近10年发行量最大的混合型基金为例,混合型基金的发行也呈现了明显的与股市冷热同步的特点:
在漫长的熊市期间,混合型基金发行低迷,投资者认购冷淡;但在牛市顶点,投资者蜂拥而入,在2015年2季度牛市冲顶阶段,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刷线了近十年的新高。
“高点买进,低点卖出”是投资者亏钱的主要原因,这与股市的大幅波动有关系,因此,虽然公募基金长期赚钱,但投资者亏钱、投资体验不佳成为权益类基金发展的一大痛点,这一问题也备受投资者的诟病。
上海一家中型公募认为,由于资本市场缺乏长期的投资理念,短期化业绩导向严重,叠加大部分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高买低卖、追涨杀跌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投资者真正取得的实际收益远远小于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
今年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重申“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易会满主席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中也提到了“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而在稍早的7月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带队赴中金公司调研,并主持召开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座谈会,当时会议指出,要在提升权益类基金的占比上下功夫,提高研究能力,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投顾水平,优化投资结构,让权益类基金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专业投资者。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有利于壮大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有利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提供有力支持,也有利于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帮助更多科创企业、新兴行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也成为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的头等大事。
10年大洗牌
有的排名飙升,有的发展掉队
纵观过去10年权益基金规模变化,基金公司之间的发展差异十分明显,有的公司持续保持领先,有的公司大起大落,有的公司从0到基金行业前十强,也有的公司从领先到中等,总之,从10年的长期来看,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实力出现了大洗牌。
2009年6月底时,中国基金业五巨头的格局十分明显,华夏、博时、易方达、嘉实和南方基金公司名列前五名,除了华夏基金逼近1900亿大关外,其他四家实力相差不是很大。
那个时候,除了五巨头之外,还有8家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实力也很强,超过了500亿元。
随后,各家基金公司的权益类基金随着指数和各公司新发权益基金变化,而规模波动明显,华夏基金公司在2009年12月底和2010年12月底的权益类基金规模曾超过2000亿元。
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熊市之后,权益类基金规模有所下降,1000亿规模以上的基金公司只剩下华夏、嘉实和易方达三家公司,500亿到1000亿的基金公司也只剩下6家了,分别为南方、博时、广发、大成、银华和华安基金公司,两者合计仅有9家基金公司的权益类基金规模超过500亿。
2012年年底时,400亿的权益类基金规模已能够排名第12名!
尽管指数在2012年12月和2013年中期两次探底后,股市大幅上涨,但权益类基金规模却仍不乐观,2014年6月底还创出新低。
这个时期,不管是大基金公司,还是中小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发展都非常艰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超越权益类基金,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一类基金。
2014年6月底时,仅剩2家权益类基金1000亿以上的公司了,分别为华夏基金的1666亿和嘉实基金的1205亿,500亿到1000亿的基金公司为7家。
2012年12月到2014年6月这一轮股市大涨中,公募权益类基金出现了净值大幅上升,份额却在大幅缩减的情况,并且份额缩减的速度更快,导致了规模不升反降的现象。
当时只要不到300亿的权益类基金规模,就能跻身基金业前20强,为近10年来20强的最低门槛。
2014年年底时,权益类基金终于走出低谷,比6月底的规模大幅提升,有13家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超500亿,第20名的规模也提升到了383亿,为诺安基金公司。
权益类基金真正的快速膨胀,发生在2015年上半年,超过4万亿大关,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超越了2007年A股6000点时的权益类基金规模。
这个时期,基金公司完成了大洗牌,由于分级指数基金的快速发展,一批基金公司实现了超越。
以2015年6月底的权益类基金规模来看,前五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富国和易方达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爆发,分别达到了2432亿元和2225亿元,名列基金公司前两名。
华夏、鹏华和嘉实基金公司排名第三到第五,都在1800亿到1900亿之间。规模超过1000亿的还有工银瑞信、国泰、汇添富、南方、广发和中欧基金。
在这个时期,500亿以上权益类基金的公司数量也大幅提高,达到了33家,安信基金公司以505亿元名列第33。
随后A股市场的剧烈震荡,让大批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迅速缩水,特别是哪些指数分级基金产品的场内份额,与此同时,5只400亿大基金花落华夏、易方达、南方、招商和嘉实,改变了一批基金公司的权益类基金规模和排名。
到了2015年年底,易方达、华夏和嘉实基金公司名列前三名,分别为2168亿、1970亿和1906亿元,南方基金和富国基金紧随其后,排名第四和第五。
权益类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基金公司数量也大幅缩水,从33家降低到19家。
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权益类基金处在震荡期,2017年年底股市高点时期曾经近3万亿,那时候,华夏、易方达和嘉实三家近公司的规模超过2100亿元。
以2019年中期规模来看,华夏和易方达的双巨头格局非常明显,这两家的规模都在2350亿元到2400亿元之间。
紧随其后的嘉实、南方和汇添富基金公司的权益类规模在1555亿到1825亿元之间,距离前两名有很大的差距,又比第六名的基金公司高出400亿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才成立第一只公募基金的东方红资管,其公募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828亿元,跻身基金管理机构前10名。
兴全基金公司的表现也非常好,10年前的2009年6月只有不到400亿权益类基金规模,排名第24位,如今已经拥有近1000亿权益类基金,排名全行业第7。
与此同时,也有一批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下降比较明显,有的明显掉队。
指数型基金大爆发
总规模占比近3成
从近10年各类型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走势看,规模最大的混合型基金基本模拟了大盘的走势,呈现与股市同涨同跌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向表现不温不火的指数型基金开始逆市快速扩张势头,呈现出单边向上的态势,但由于指数型基金整体规模还在低位,尚没有呈现对权益类基金整体规模明显的影响。
但从指数基金在权益类基金中的占比看,截至2019年6月底,指数型基金规模重回8000亿上方,在2015年6月底短暂超过8000亿过,在权益类基金中的规模占比为28.15%。
而权益类基金中的第一大类——混合型基金,在权益类基金中的占比60.4%,降低到近10年最低点。
上述此消彼长的变化也导致主动、被动基金的地位在悄然发生重大的演变。
数据显示,十年前,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主动基金规模占比比被动指数型基金高出77个百分点;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占比只高出40.6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在美国市场曾经出现的主动权益基金向被动基金过渡的阶段,也在国内市场上演,十年内主动、被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占比大幅缩小。
上海上述中型公募认为,虽然权益类基金的规模滞涨,但指数型基金可能是做大权益类基金规模的一大突破口。去年下半年以来,指数基金出现井喷式增长,不管是发行数量还是总体规模都创下新高。
在上海上述中型公募看来,指数型基金规模猛增的原因如下:一是不论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把指数基金作为A股抄底或资产配置的工具;二是指数型基金费率较低、透明度高、流动性好、简单易懂,更容易被投资者接受,投资者的日益成熟也催生了这类投资需求;三是各家公募也加紧布局指数产品线,从宽基指数、行业指数、跨境指数、增强指数到策略指数,丰富的产品线也有利于拉动指数基金规模的整体增长。
“未来指数化投资的兴起或成为大势所趋,”上海上述中型公募称,“随着未来A股市场投资者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导向的深入,以及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导致股市阿尔法收益的减少,被动指数型产品线有望成为权益类基金规模发展的中流砥柱,带动权益类基金规模继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