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白话养老 | 个人养老投资大时代:从兵临城下到星辰大海

时间:2022-08-23 08:30:24 | 来源:市场资讯

个人养老投资大时代正在来临。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社保基金、公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将以不同角色、不同产品服务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建设中。随后,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意见》宣传提纲,加速推进各项政策落地。

养老问题一直都是社会性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养老金政策的加速落地,有望开启一个万亿级规模的蓝海市场,公募基金或将从中获益。

老龄化加剧,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

人口老龄化,简单理解就是老年人口增加了,而劳动人口、出生人口不足,从而引发整个社会负担加重,发展动力不足,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养老替代率等指标,则是衡量人口老龄化的主要表征。而从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来看,若维持现状不变,未来国内养老问题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比18.90%,相比2011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提升5.20%;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1亿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比14.20%,相比201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提升5.10%。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处于人口老龄化的阶段中,并且发展进程正在加速(见图1)。

图1: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逐年加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2010-2021)、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发展报告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2010-2021)、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发展报告

一边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另一边人口出生率连续下滑,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结构的逐渐失衡,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步提升。

老年人口抚养比,又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主要用来衡量一个国家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30.31%,总抚养比为53.19%,意味着我国整个社会大约3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1个老人。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预测,到205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76.5%,代表全社会大约1.3个劳动人口抚养1个老年人口,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61%,如果延续当前“养儿防老”“政府养老”的理念,以基础养老保险为养老收入主要来源的模式,未来养老压力愈发加大(见图2)。

图2: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2-202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2-202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势必会增加社会负担,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减弱。某种程度上讲,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家庭压力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

养老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不变;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比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但现实情况则是,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近20年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如图3所示,在2000年以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仍然保持70%以上,到2007年降至50%以下水平,去年养老金替代率不足43%。

换句话说,自2007年以来,从全社会来看,在退休之后的收入减半。这种情况其实与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是不匹配的。若按照当前的养老体系发展下去,未来替代率或将进一步下滑。而收入的大幅缩水,将直接影响到生活品质。

  图3:养老金替代率 1997年-2021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养老金替代率=人均退休工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养老金替代率=人均退休工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养老已经成为一件不可小视的社会问题。而国内养老问题的症结,一个来自于人口结构失衡,另一个则来自于养老体系发展不均衡,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相对羸弱。

社保独木难支,第三支柱成“解困良方”

养老体系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支柱: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体系、个人养老体系。当前,我国养老体系呈现出社保一支独大、二三支柱占比偏弱的基本特征,而一些发达国家三大支柱的分布相对均衡,国家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保险/投资构成了养老金的主要来源。

我国也建立起三大支柱养老体系,第一支柱由政府主导,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社保基金补充;第二支柱由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员工自愿参与,包含职业年金(只针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与企业年金;第三支柱为由个人自愿选择参与的商业养老保险(目前仅含个税递延养老保险)以及未来即将开放的个人养老投资平台,包括符合条件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银行理财、公募基金。

但问题在于,国内三大支柱的发展结构是失衡的。第一支柱比重过大,而第三支柱才刚刚起步。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三大支柱总体规模13.26万亿元,全社会养老金占当年GDP比重11.63%。其中,第一支柱市场规模为8.86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6.40万亿元,社保基金2.46万亿元),已覆盖超过10.28亿人,覆盖率超过70%,占养老金市场66.82%;第二支柱4.40万亿元,占养老金市场33.18%,其中企业年金2.61万亿元,职业年金1.79万亿元;而第三支柱规模仅4.3亿元,占比0.00%,与第二支柱规模相差过万倍。

图4: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现状

数据来源:人社部,《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源:人社部,《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图5: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比例数据来源:人社部,《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而以美国为例,截至2021年底,美国三支柱养老规模39.4万亿美元,而当年GDP为23万亿美元,养老金规模约为GDP的1.7倍,远高于我国11.63%的占比水平。其中,第一支柱(联邦公共养老金)、二支柱(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三支柱(个人退休储蓄账户[IRA])在养老金体系中占比分别为6.61%、58.01%和35.28%,三大支柱结构分布较为均衡,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图6:美国养老体系第二、三支柱是主体

数据来源:ICI 2022_FACTBOOK数据来源:ICI 2022_FACTBOOK

从两者对比中不难发现,我国的养老体系结构过于单一,第一支柱占比过高,第二支柱参与主体有限,而第三支柱规模及占比极低,目前国内养老模式依然以“国家养老”为主,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尽快补齐二三支柱,做大养老金规模,逐步实现均衡稳健的养老体系。

差距越大,往往意味着未来改善的空间越大。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投资,随着政策发令枪的打响,未来将是星辰大海。

作为每一位社会中的个体,规划养老生活,是当今职业生涯中的必选项。尽早开启,平滑养老金支出的同时,还能享受长期复利带来的回报。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晚年的“自由”,能够为了心中那些未完成的梦想买单,或是北窗高卧,或是笑傲风月,抑或是塞外驰骋。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老年时应该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