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10日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报告总体基调以稳为主、保持宽松,同时需要多重兼顾。央行对结构性通胀压力的担忧和关注度有所上升,但缺乏需求端支撑的通胀难以促成政策收紧,预计资金面或继续处于宽松状态。
报告对国内外经济的判断仍相对谨慎,在国内基本面修复偏慢、就业压力偏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有必要保持宽松。考虑到高通胀问题正成为多数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央行认为需主要关注三方面均衡。一是短期和长期均衡,主要指政策跨周期调节;二是内外部均衡,“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影响”;三是经济增长和通胀平衡,对于通胀尤其是结构性通胀压力的关注度有所上升。
考虑到需兼顾内外部均衡,货币政策在总量层面不能给予过多期待。并且当前信贷需求疲弱的症结不在供给端,而是由于疫情冲击、房地产下行压力带来的需求不足,总量政策的效力也相对有限。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是主要的增量政策,其面临的约束较小,能更精准地直接对应具体项目,发挥好稳投资的积极作用。央行或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及其撬动的杠杆资金来对下半年的信贷增长形成拉动,预计大部分项目资本金和配套贷款的投放,应该能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初落地。
报告认为,海外超发货币是当前高通胀的主要原因,需“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应对”。在国内经济基本面企稳的基础上,央行可能会提前对潜在的通胀风险做出应对,如将货币政策向中性回归等,但从当前基本面来看,国内疫情反复对核心CPI有所抑制,本轮CPI更多是猪价带动的结构性上涨,而缺乏需求端支撑的通胀难以构成货币政策收紧的一个触发因素。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央行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必要性较强。一是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约束,促进信贷投放;二是配合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此外报告中提到,截至7月底,央行已上缴利润1万亿元,年内后续可能还有2000-3000亿利润待上缴。上缴额利润将形成基础货币投放,资金面很可能继续处于宽松局面,即使有所收敛,预计短期内收敛幅度也相对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