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 侯纯
月均收入8万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估计是所有人都感到“闷热”的一种体验。在上周,一位中金公司交易员就因为有上述这样的收入水平,而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还顺带着把中金公司送上了热搜。到本周,相关主管部门发布了“问题导向”的、包括规范薪酬管理在内的通知,这被俗称为“限薪令”。
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在城市人均月薪5000多元的(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情况下,月薪8万元捅破了普通人想象的天花板。
事实上,在沪深上市公司总体的员工薪酬水平中,月薪8万元也是特别的存在。
月薪8万元“高不可攀”?
许多人的期待是月入万元
据7月20日全国28个省份(不含上海、西藏与河南)2021年平均工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月均工资最高,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与国营企业)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分别为16220.91元和8334.25元。(见表1)
表12021年平均工资居前的省市
也就是,如果在北京达到了平均收入水平,那么需要5个城镇非私营单位员工,或10个城镇私营单位员工的工资加在一起,才能达到中金公司一名交易员的月收入水平。
如果对比全国平均水平,中金员工的收入水平更有优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以后者计算,月均收入为5240.33元,仅为中金公司那名员工收入的6.35%。
在一些社交平台,许多留言显示,普通市民还是为达到平均水平线而努力,一线城市的则为月薪过万努力,月薪8万元就显得很扎眼。
如果放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员工薪酬体系下,月薪8万元仍属“头部”。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末,沪深两市4749家公司,职工合计2871.6万人,人均薪酬20.63万元(包括公司为员工支付的五险一金等费用在内)。按组织形式分类统计,国有企业1375家,员工总数1551万人,人均薪酬27.82万元。中外合资企业256家,员工总数191万人,人均薪酬15.82万元。民营企业3118家,员工总数1129万人,人均薪酬14.79万元。国有企业是民营企业的1.88倍。
如果按行业分类统计,截至2021年年末,银行排名第一,人均37.45万元;非银金融次之,人均36.12万元;最低的是纺织服饰行业,人均薪酬只有8.21万元,不及金融业的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通信、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电子、环保、家用电器、汽车、轻工制造主这11个身处产业链中间的加工制造业,共有1264万员工,占两市上市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达44%,员工人均薪酬只有16.62万元,不到金融行业的一半,也仅仅是达到了月薪万元的水平。(见表2)
表2申万行业2021年人均薪酬排名
拿的多贡献多?行业差异明显
对于金融业的高收入,其秘密可能在于行业的高利润。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128家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合计为10.09万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高达2.36万亿元,而制造业2709家公司的营收合计虽然达18.2万亿元,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合计却只有1.11万亿元,不到金融行业的一半。同时叠加实体企业必须的流动资金、扩产资金以及必不可少的研发投入,实体企业每年利润分到员工薪酬的规模就变得很小。
有一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薪酬支出是否合理,就是人均创收与人均薪酬倍数,倍数越高,员工相对创收拿的越少。表3是金融行业总市值超过千亿的三十家公司人均创收与人均薪酬倍数排名情况,中金公司位列薪酬水平第一,2021年人均创收222.25万元、薪酬高达98.3万元,只有2.3倍,位列其后的是广发证券与华泰证券等。排名靠后的是四大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人均创收831.39万元,人均薪酬却只有24.8万元,倍数为33.8倍。这三十家金融公司平均倍数是7.3倍。而制造业市值在千亿以上的58家公司的平均倍数为10.74倍,比如制造业中市值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2021年营收达1304亿元,归母净利润159.31亿元,2021年末员工人数8.36万人,人均创收155.93万元,人均薪酬只有14.42万元,人均创收薪酬倍数为10.96倍。相对而言,制造业员工贡献多拿得少,而金融公司却是贡献少拿得多。
表3金融业市值超过千亿的上市公司人均创收与人均薪酬倍数前三十名
通过对比华尔街情况会发现,金融业并不生产财富,它只是财富的搬运工。但金融机构会在转移过程中依靠先天优势大幅截留利润。而实体企业却做不到这一点,但实体企业对于就业、产业升级换代等所起到的作用,却远非金融机构可比。
虽然今年以来金融行业出台了多项限薪举措,但单纯的限薪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让金融业的超额利润通过政策手段回流制造业,让制造业员工的收入涨上来,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