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字节“小荷”初露尖尖角:收购美中宜和高端医院,能否突破变现焦虑?

时间:2022-08-07 18:22:12 |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野马财经

互联网+医疗的故事,不好讲。

“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都已现黎明之曙光,这些需要我们突破业务的惯性去探索。”

这是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决定卸任字节CEO的内部信中所写下的一句话,也让外界得以将“张一鸣”与“生命科学”这两个看似不搭边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张一鸣对生命科学一直情有独钟。其曾在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的对话中,透露自己报考大学时最初选择的就是生物专业,后续因为调剂才读了软件工程。而上述内部信还提到,字节正持续探索脑疾病的项目,张一鸣个人也有投入,还有更多想法,希望能更深度参与。

张一鸣的兴趣,与字节的投资布局遥相呼应。早在其卸任前,字节就成立了大健康业务部门“极光”,统一品牌名称为“小荷健康”,由原百度副总裁吴海峰负责。张一鸣退隐后,字节又在医疗细分赛道上进行了数次收购,其中就包括近日增持的美中宜和医院。

资料显示,美中宜和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面向全国中高端客户的专业妇儿医院。截至目前拥有7家妇儿医院,2家综合门诊中心及5家月子中心,已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

曾被与996工作制绑定在一起的互联网大厂,做起了妇产医院的生意。字节跳动打的是什么算盘?

被字节相中的美中宜和

是什么来历?

字节跳动最早入股美中宜和是在2021年9月。彼时,其通过子公司小荷健康从清华“启迪系”手中接过了美中宜和17.57%的股权,直接晋升为了后者的第二大股东。

2022年6月,小荷健康旗下小荷香港进一步对美中宜和实施增持,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执行二司披露的文件,获得反垄断机构审查通过后,小荷香港凭借此次股权转让收购了美中宜和共计41.49%的股权。

此次交易完成后,小荷香港及其关联实体将合计持有美中宜和59.07%的股权,已经实现了对美中宜和的单独控制。

字节的增持计划并未就此结束。工商资料显示,目前美中宜和的股东仅剩XiaoheHealth (Hong Kong) LIMITED和小荷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两家,持股比例分别为69.53%和30.47%。这也意味着字节跳动已全资控股美中宜和。

小荷健康相关负责人确认了上述消息,其回复称:此次交易经有关部门批准。未来小荷健康会持续探索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目前,美中宜和的董事长仍为创始人胡澜,而董事席位中则出现了张利东和吴海锋的身影,前者是字节跳动的董事长,后者则是字节跳动大健康业务部门的负责人。

被字节盯上的美中宜和,并非等闲之辈。其创始人胡澜毕业于北大医学院,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硕士、俄亥俄医学院的博士,并曾就职于华尔街著名投行摩根大通。

或许正是医学、投行、海外求学等多重背景的加持,让胡澜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内公共医疗资源外,个性化医疗服务背后蕴藏的机会。不同于普通的妇产医院,其回国后创立的美中宜和选择将中高端群体作为自身的目标客户,发展至今,美中宜和已是国内高端医疗的头部企业之一。

美中宜和旗下北京、杭州禧月阁母婴护理中心官网显示,包括世界乒乓球冠军王皓的妻子、蛙泳皇后罗雪娟、世界花样滑冰冠军申雪、庞清、央视主持人李思思、胡蝶、影视明星胡可、曹颖、金巧巧、知名主持人朱丹等在内的大批明星都曾在禧月阁购买过相应服务。

就在今年7月,美中宜和医疗集团会员中心负责人郑珣曾向“见实科技”透露,公司服务过的高端家庭超50万,出生新生儿超7万;集团营收很大一部分来自产科,产科客单价约为7万元。

另外,杭州和北京禧月阁官网展示的月子服务信息显示,按照优享、豪华、VIP尊养等不同类型以及月子休养时长的不同,相关套餐价格在8.8万—34.2万元不等。

坐拥一票高净值人群,熟悉资本市场的胡澜自2011年前后开始与投资人接触,并逐渐充实起了美中宜和的股东阵容。

爱企查显示,2010-2020年的十年间,美中宜和共进行九轮融资,资方除君联资本、华平投资、高瓴资本、国科投资等知名机构外,还有业界知名公司药明康德(维权)(603259.SH)。

完成资本积累的美中宜和,也动过上市的念头。

2019年年初,启迪古汉(000590.SZ)放出重大资产重组公告,而其交易对象正是美中宜和。这被业界认为是美中宜和欲借壳上市,如果成功美中宜和在北京的业务将被装入上市公司。

野马财经注意到,启迪古汉是清华控股旗下“启迪系”的医药平台,早在2017年12月时,“启迪系”的两家有限合伙企业宁波启迪、天津新美就已进入美中宜和的股东名单。不过,仅仅在启迪古汉放出公告不足半个月后,这起交易就因核心条款未谈拢宣告失败。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2020年4月,美中宜和通过对北京宝岛妇产医院的收购,拿下试管婴儿业务牌照,至此初步完成业务对助孕到孕产、产后、儿科、妇科及医美服务产业链的全覆盖;不久后,胡澜公开表示美中宜和不排斥上市;10月,美中宜和计划登陆创业板,正接受上市辅导的消息传出;但2021年8月,美中宜和就与中金公司终止了辅导协议。

多次冲击上市无果后,美中宜和最终还是投入了大厂的怀抱。终止辅导协议的次月,字节跳动即通过小荷健康入股了美中宜和,而随着字节完成全资持股,此前的其他投资机构已经悉数退出。

“小荷”开花

瞄准流量变现?

近两年的字节跳动,逐渐加快了在医疗领域布局的脚步,通过投资、并购和自研,其搭建的医疗健康版图体系正愈发清晰。

与公司许多其他业务的探索模式相同,字节跳动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和尝试,依然是从“流量”开始。

2018年,一次在保健品广告方面的受罚,让今日头条首次推出了在健康领域的扶持计划。同年,今日头条再推“清风计划”,预计投入1500万元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优质内容扶持和推广。这被视作字节跳动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力的开端。

“清风计划”一周年后,今日头条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年里平台共有6.3万个健康类账号生产了394.9万条内容;健康类资讯阅读量高达540亿,每天约有3500万人浏览健康内容,同比增长60.7%。

有了流量的背书,字节在2020年将百科名医网收入囊中,借此入局医学科普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字节的此次动作或与收购前两个月刚刚上线的头条搜索独立App有关,由于医疗健康领域的特殊性,各大搜索引擎在医学相关内容上都会使用权威来源,如百度健康医典和腾讯医典,想要在搜索引擎方面有所建树的头条,自然也不例外。

但仅仅是做科普和提供相关资讯,并不能将流量真正变现。于是2020年字节跳动成立了大健康业务部门“极光”,也就是现在的小荷健康,并发布了面向患者的“小荷”App和面向医生的“小荷医生”App,围绕在线诊疗展开服务。

资料显示,上述问诊服务是依托于吴海峰和另一位百度前高管孙雯玉共同创办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幺零贰四”。2020年8月,幺零贰四整体并入字节跳动。

几个月后,小荷健康又增加了线上购药业务,同时字节还在北京中关村开出一家名为“松果门诊”的线下诊疗机构。中国卫生人才网上松果门诊的招聘公告显示,其以“大专科小综合”为特色,是集医疗、预防、健康管理等线上线下服务于一体的高端现代综合医疗机构。

2021年9月,字节跳动又先后领投心理健康医疗平台“好心情”,并入股了胡澜创立的美中宜和与宏达爱瑞,一举踏足心理、妇产、肿瘤三大专科领域。

不难看出,字节跳动想要在医疗健康领域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的心思,而其所涉足的专科领域,背后或也有着缜密的考虑。

鼎臣管理咨询创始人史立臣指出,医疗行业有个特点,相比综合医院,投专科医院更赚钱。“像妇科、儿科、牙科、眼科都赚钱,所以说最后筛选出的结果肯定是专科医院。”

资本市场的估值也揭示了相似的规律。港股和A股连锁综合医院代表华润医疗(1515.HK)、环球医疗(2666.HK)和国际医学(维权)(000516.SZ)目前的市值分别为60亿港元、88亿港元和239亿元;相比之下,牙科和眼科巨头通策医疗(600763.SH)和爱尔眼科(300015.SZ)的市值则是488亿元和2193亿元。

此外,史立臣表示,现在一些专科在综合医院本身不太受重视,像妇科、儿科等在医院都不属于大病种科室,而心脑血管、肿瘤这些科室则比较赚钱,这种情况下发展专科医院还能规避和大型综合医院的竞争。还有就是中国现在提倡三胎,未来妇科、儿科包括辅助生殖都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布局外,字节跳动在医疗领域的投资还覆盖了临床前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学研发、结肠镜AI辅助诊断、口腔护理、医学检测等。公司在该领域的野心,可见一斑。

医疗成投资热点

大厂也面临“变现难”

互联网大厂中,字节跳动在医疗赛道只能算是后来者。

早在2014年1月,阿里巴巴以1.71亿美元控股中信21世纪股份有限公司,而后更名“阿里健康”。当年阿里健康(0241.HK)就完成上市,成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第一股”。后续阿里健康还通过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公司、并入天猫医药馆等,不断发展医药电商自营业务。

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2021-2022财年(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179.11亿元,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则超过了1.1亿。

阿里在医疗领域的动作还包括战投零氪科技、吉因加、小鹿中医等行业头部初创企业,联手熙牛医疗、众安保险、欧加隆、德生堂等企业共同开拓数字化医疗服务业务等。

腾讯也是不遑多让。IT桔子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腾讯累计参与的医疗健康领域投资达到80起,资金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医疗、医疗AI和大数据、基因检测几大热门方向,其中包括圆心科技、思派健康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已提交招股书,医渡科技(2158.HK)更是已经成功上市。

当下国内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如丁香园、微医集团、好大夫在线、企鹅医生等背后,均浮现出腾讯的身影。

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大厂对医疗领域正愈发关注。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营收规模从2014年的2.5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万亿元,呈现出明显加速态势。且考虑到我国经济的体量规模,以及与发达国家在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上的差距,医疗健康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我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交易事件稳步上升,交易事件数量从904起一路攀升到1577起,交易总金额从866亿元增加到3971亿元。医疗健康领域已成为最热的投融资赛道之一。

不过,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也面临变现难的问题。从行业现状来看,目前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接近90%的营收是靠卖药获取,前者在2021年净亏损达10.74亿元,后者在2022财年净亏损2.66亿元;不依赖卖药的微医则靠保险变现,但连年亏损、上市艰难。

事实上,依托自身庞大的流量,卖广告本是互联网公司做医疗最快捷的变现方式,但此前的“魏则西事件”,又让这部分板块遭遇了严厉的监管。

史立臣表示,互联网大厂固然有线上的流量优势,但其毕竟是民企,而目前庞大的优质医生资源都在公立医院的体系内,因此大厂做线上诊疗也会有难题。此外还有一个难点是医保对接,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力中高端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睦家就是走的这个路线。

“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和国外不一样,想通过线上医疗体系赚钱很难。中国很长时间以来疾病诊断是免费的,后来加上了一些挂号费,也不算太多。最近两年提的智慧医疗,可以远程检测用户的血压等指标并据此诊断,但这些免费给用户的时候用户还愿意用,一旦收费就是另一回事了。国外光诊疗就是要收不少钱的,现在单纯互联网医疗都不赚钱。”

在这种情况下,史立臣认为想要顺利变现只有两种方式:“要不就是把线上诊疗当陪衬,把药品、器械、保健品当成变现载体,要不就下面开实体医院。”

你有使用过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吗?未来又会不会考虑采取线上问诊的方式呢?评论区聊聊吧!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