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市场即将迎来一大节点

时间:2022-07-21 17:23:48 |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证券之星

7月22日,科创板将迎来开市三周年。三年来,科创板在探索中稳步前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01

科创板过去三年

硕果累累

科创板的设立与发展,为诸多存在融资需求的科创型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使资金配置更加合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2019年以来,科创板内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截至7月1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由首批25家扩容至437家,IPO融资总额累计6347亿元,总市值规模接近5.6万亿元,较最初的5500亿增长了至少10倍。

与此同时,科创板制度创新也是不断出现成果。

开市以来,科创板稳步试点注册制,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各项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检验。与此同时,在交易制度、询价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持续显现。

日前,科创板制度改革又迎新成果,科创板做市商制度相关细则正式出台。7月15日,上交所发布并施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业务指南第8号——科创板股票做市》,对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作出更加具体细化的交易和监管安排。

上交所表示,科创板做市商机制的推出是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的重要举措。科创板开市即将满三周年,市场运行平稳,当前引入做市商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增强市场韧性,更好推进板块建设。

另一方面作为支持“硬科技”的主阵地,科创板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达13%,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与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分别为532.12亿元 675.09亿元 858.47亿元。这些高研发投入也在不断转化为经营上的财务收入。2021年,科创板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达到了63.9%

总体来看,科创板的设立与发展,主要为三大类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一是以半导体、芯片、先进制造为代表的硬科技行业的企业,在科创板表现优秀,推高了科创板筹资额;二是科技、传媒、通信行业、工业与材料类的企业;第三类是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行业,随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展,该类企业将获得更多上市机会。

02

科创板还需

提升这些方面

与此同时,每一个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科创板发展至今又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升呢?

首先是进一步把好入口关。科创板鼓励支持硬科技,在以严求真的审核问询中,企业的“硬科技”往往是审核聚焦的重中之重。

2022年以来,共有60家公司登陆科创板,同时也有15家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科创板IPO终止。在终止审核前,这些公司都已处于问询阶段,有的公司甚至已经过三轮问询。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对科创板定位的坚守。

其次是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对科创板的信心。今年7月22日,是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三周年的日子,也是这25家公司大非迎来解禁的日子。

在减持规模方面,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板解禁总规模10968亿元,其中大非解禁规模为5400亿元左右。解禁规模如此之大,对市场所产生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并且科创板公司估值较高,容易引发股东的减持冲动。在沪深A股几大板块中,科创板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平均估值水平较高。

在以上背景下,如何处理好股东减持对市场信心的冲击问题也是未来科创板需要提升的方面。

对于未来科创板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一是各项关键环节监管体系的不断优化,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二是进一步引入创新性交易机制,为企业融资与投资者投资提供多样化方案,推动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三是加强对外开放,畅通外资投资渠道,提高科创板流动性。

03

科创板的未来

是光明的

最后如唯物辩证法说的那样,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于科创板而言,其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从“十四五”规划建议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前两大重点任务即可看出,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在全球存量博弈时代占据先机,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机遇,以科技革命引发的经济增量根本性解决内外部矛盾的必由之路。

科创板的发展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这也决定了科创板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那么站在当前时点,科创板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挖掘呢?

从细分行业角度看,有三个方向:一是,半导体芯片行业国产化逻辑,这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以及相关的辅助设计软件、封测服务等。

二是,医药生物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相关产业,包括创新药、新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方向的龙头。

三是,高端制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设备厂商,以及采购这些设备进行高效工业生产的相关企业。

- End -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