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1-7.15
债市焦点
1.中国6月出口同比增长17.9%,前值16.9%;6月进口同比增长1%,前值4.1%。6月贸易顺差979.4亿美元。
2.美油8月合约跌逾6%,布油9月合约跌近6%;美国ICE棉花期货触及跌停,跌幅4.22%;芝加哥玉米期货一度飙升5.6%。
3.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预期4.5%,前值0.7%;6月环比增长0.84%。
债市走势回顾
上周国内6月份各项经济统计数据陆续披露,其中,社融受益于半年末冲量效力及地方债发行因素,创下5.17万亿的高点;出口方面,虽然市场对今年海外需求回落的预期较为一致,但至少从6月份出口数据上看,目前的外需回落尚不明显;工业、消费数据均处于继续复苏的状态,而投资中的基建投资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出现分化。后续半个月将进入统计数据真空期,市场的关注点可能将转移到决策会议对下半年经济政策的定调方面。上周全周,中债国开 1Y、3Y、5Y、10Y收益率分别下行6BP、11BP、9BP、3BP。
图:国开债10Y现券收益率

债市策略
基本面方面,6月份各项经济金融数据基本已披露完毕,总体仍体现出疫后经济复苏的势头。不过考虑到6月半年末效应,不排除其中的信贷等指标放量可能包括部分对7月的透支,叠加7月以来地方债发行减少、房地产还贷问题扰动购房者预期等因素,预计7月份各项经济金融数据回升的势头可能将较6月份数据减弱。
政策方面,近期央行货政委员王一鸣表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才1个多月,有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有的还有相当的实施空间;宏观政策既要有力有效,也不能透支未来,加重后期的债务负担”。上海财大校长刘元春表示“不必过度担忧下半年经济,一些投资先行参数表明三季度和下半年国家所布置的各种投资,实际上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可见,近期决策层的重点是促进前期政策效果的进一步释放,短期内或许暂不会推出新的稳增长增量政策。
流动性方面,目前距离上海6月1日疫情解封已经过去一个半月时间,但银行间流动性仍然保持明显宽松的状态。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财政支出带来的流动性投放,也可能与近期房地产开发商债券信用风险、个别小型银行取款困难等因素有关。后续随着经济复苏的继续展开,银行间流动性向中性回归是趋势方向;但短线内,随着本月缴税期的度过,后半月消耗流动性的因素已经不多,流动性可能将再维持一段宽松状态。
后市展望
利率债方面:三季度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是大概率事件,但近期部分风险事件可能暂时扰动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银行间流动性也有望暂时保持当前相对宽松的状态,因此债市短线内可能出现一段区间震荡的行情。
信用债方面:上周由于无风险利率大幅下行,中长端信用债利差被动走扩,中高等级、中短久期信用利差再次压缩至历史极低水平。信用策略上,建议配置仍以高流动性中短久期信用债为主,城投债方面,坚持区域优先,回归经济、财政实力较强的区域,回避高负债率及失信区域,重视主体信用分析,城投属性强,区域重要性高的平台仍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关注一级发行、二级折价交易及估值波动风险,此外,关注地产相关风险对城投的传导。
地产债方面,选取行业格局优化中受益的杠杆合理、土储安全度高、经营效率与内控较好的头部央国企,由于风险释放或未结束,对于民企地产债依然保持谨慎,并加强对相关房地产产业链企业的信用资质变化观察。特定债券品种方面后续可持续关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进度,根据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流动性以及相对信用利差走势进行配置。
可转债方面:近期疫情反复和美元走强对市场短期情绪形成负反馈,拐点或在7月政治局会议和美元指数回落后出现。短期建议关注大宗回落带来的机会,包括风电/机械等,概念上关注虚拟电厂、人形机器人。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数据来源Wind。本资料中提供的意见与评述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的任何操作建议或推荐,依据本资料相关信息进行投资或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本资料归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所述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减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基金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