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少数派投资
奥密克戎多点爆发,上海按下暂停键,加剧大家对疫情冲击经济的担忧。但资本市场更应该看未来,而不是当下。我们或许应该看的更长远,“不畏浮云遮望眼”。
熊市做投资,今天是痛苦的,明天是不确定的,但后天是幸福的。自律和理性是投资者与经济形势分析人士最珍贵的品质,在泡沫时克制欲望,在低谷时克制恐惧。
关于疫情,大家可以想下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当时资本市场出现了极度恐慌性抛售,一季度GDP增速砸下了-6.8%的大坑。由于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走在全球前面,迅速复产复工,政策对市场十分友好,经济快速回升,一季度成为“黄金坑”,随后2020年A股竟然走出了小牛市行情。
对经济的悲观,大家可以想下2018年底,那时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叠加,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十分低迷,投资者也十分悲观,但是,2019年政策转向友好,经济恢复性增长,A股走出了结构性牛市行情。
所以,虽然现在听着世界动荡不安的新闻,看着股票持续下跌,担心着明天能不能抢到菜,这些日常的生活抱怨或是相距甚远的边缘政治冲突新闻由于近因效应,在隐蔽却深刻地影响着大家的投资心理和投资决策。使得很多人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当前权益投资机会是比去年性价比更高的机会,近几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可能就是现在。
首先:风险得到释放,估值到有利范围,均值也终将回归。
2019、2020年市场热度比较高,整个市场很多标的炒得比较贵,回顾前两年风格是所谓的“怕高都是苦命人”。经过2021年的调整,目前在A股更容易找到目标标的,比如A股一些年报增长在20%、30%,从PE来看只有20多的企业,这种企业如果在两年前是很少有的。
投资市场具有内在的纠错机制,均值回归终将发挥作用。市场在悲观预期的底部往往孕育新生,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上涨、在狂欢中崩盘。客观地看,前期的超跌反而给我们提供了机会,跌出了上涨的空间。涨上去的是风险,跌下来的是机会。买的便宜是硬道理,在市场过度悲观的时候,能够找到被误杀的好公司好资产入场,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内心的恐惧。正如回顾下图所示,历史中克服上证3200点的的恐惧,长期看买入偏股基金后的收益并不差。
图片来源:资产配置演习社其次:政策底已经明确。根据历史经验,传导的顺序是: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经济底。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对市场关注的政策预期、货币政策、房地产风险、中概股等热点问题做了及时回应。市场随即出现大涨。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 “坚定信心,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 ,“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 。近期基建投资触底回升、社融M2增速波动回升、PMI基建新订单回升,后续观察房地产销售软着陆、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改善等。政策底已经明确。
来源:网络截图如图,M1-M2剪刀差降到历史冰点,上一次是2013下半年,后续迎来了2014-15的牛市;再上一次是2008,随后是2009的暴力反弹。
剪刀差回落至冰点,表明企业居民拿着大把钱,不敢动、不敢投,这是典型的反向指标。投资者要想有回报,应该选择坚定入市。
再次:投资信心来自客观事实,也来自于主观认知。牛市什么时候发生,持续时间多长谁也说不准。目前大家都值得乐观起来。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悲观者纠结,乐观者前行。
下跌不可怕,可怕的是信心的丧失。所有的价值投资者都欢迎下跌,因为唯有如此才会有便宜的买价——尽管原来的基金净值会有所回撤。熊市时绝大部分投资者的信心是崩溃的,而理性的投资者却能够在绝望中看到巨大的机遇。牛市到处是高估的股票,只有在熊市这样的机会才遍地皆是。在牛市时,乐观是大部分投资人的敌人;而熊市正好相反,悲观将让你错失重大机遇。2014年6、7月份,媒体打出“蓝筹已死”的醒目标题,结果银行股半年内上涨1倍以上。2016年年初,恒生指数一度跌破7倍市盈率,投资者对港股避之唯恐不及,后来的结果有目共睹。
现在,距离底部区间近在咫尺,几年一遇的巨大盈利机会正在来临,正应如巴菲特所说:犹如单身汉进入女儿国一般兴奋。而此时,您还在场否?
良好的投资心态是能安心投资,与其对波动过度敏感,不妨顿感。偶尔瞄上几眼,其他时间你仍然有心情,仍然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去工作,去生活,去旅游,哪怕只是去安心睡个好觉...
你的专属投资礼包!更有百元京东卡、188元现金红包等你拿,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