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量化高频如何兴利剔弊?

时间:2021-09-08 08:28:00 |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王蕊

近年来,中国市场的量化交易快速发展,如何看待入市资金结构和新型交易工具,如何优化新型交易方式的监管,已成当下值得思考的议题。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对于量化交易及其影响的描述,常常存在夸大成分,忽略了量化投资本身发现价格、提升市场有效性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在严监管政策的护航下,国内量化交易造成市场波动加大的可能性并不高。

具体而言,国内对量化交易的“严监管”主要体现在对交易环节的监督和对事前事中整体风控的把控。监管不仅对私募管理人的资质提出了诸多要求,同时在券商层面采取了相当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例如对交易接入持有的谨慎态度。

2019年初,证监会就《证券公司交易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暂行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希望引导券商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为机构投资者的合理化需求提供外部接入服务。而在此前的2015年,券商封闭交易系统外部接入,由此引发下单效率低、风控难等问题,使得量化私募一度受到冲击,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是,量化投资在优化市场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低频量化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可发现市场价值;而相对高频的量化交易则通过发现市场信息或情绪的套利机会,一定程度上纠正短期偏差。换言之,量化投资可充当缓冲区角色,避免市场出现极端情况。

目前,市场对量化交易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容易引发交易趋同、造成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集中将矛头指向了高频交易。股票层面的高频交易主要是指产品换手率相对较高。实际上,高频交易对于国内量化投资的影响,并不如市场想象中那么大。

哪怕按照整体20%~30%的换手率估算,目前国内量化投资每日交易量也就是2000亿左右,成交占比不超过30%,相比美国等成熟市场的70%~80%,仍处在较低水平。而且,量化高频交易若不能覆盖交易成本,那么交易频率自然也会下降。

根据成熟市场发展经验,随着资产管理发展的需要,量化交易与主观交易会形成一种融合的趋势。原本做量化高频的私募管理人要扩大规模,往往要向基本面因子拓展,或者降低交易频率;而原本做主观投资的私募管理人也会加入量化的方法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基本面量化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与重视。

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股票量化私募,越是注重不同交易频率的融合(特别是拓展中低频因子),也更强调避免在交易中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大型量化私募往往更重视中频策略,相比于中高频策略可能获利并不那么明显,但能更好地扩大管理规模。同时,量化私募往往还会通过分散持仓、拆分单交易等方式,尽量避免对市场造成干扰。

结合国外经验,除了放开交易,丰富的衍生品及创新工具也是保障量化交易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随着权益市场的发展,量化投资对创新工具的深度、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仍相对滞后,反而增加可能导致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

三大炒股神器免费领取!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