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北交所聚焦的“专精特新”,这些基金经理已经提前埋伏

时间:2021-09-03 19:23:04 | 来源:《财经》杂志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机遇,也成为近期资本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概念之一

文 " 黄慧玲

编辑 | 陆玲

9月2日晚,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全网刷屏。据了解,北交所将基于现有新三板体系,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说,这是又一重大利好消息。

“今年发布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通知,近两年来的投融资改革,以及此次北交所的成立,都是当前资本市场建设进入制度友好周期的有力论据。”长城证券认为,从通过奖补资金直接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补链强链”,到组建北交所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问题,中小企业与“专精特新”正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机遇。

德邦证券认为,北交所的设立,利好A股“专精特新”公司。“北交所准入门槛仍相对较高,对于广大不符合北交所参与门槛的投资者而言,A股“专精特新”公司更具可操作性和吸引力。”

对‘专精特新’相关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已成为国家高层指定的战略任务,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成为近期A股市场的热议主题之一。证监会网站显示,已有基金公司申报“专精特新”相关主题产品。

“这个市场太大了,以前大家都关注大股票,小股票没人关注,估值有很大的空间。这些公司从3年的发展维度来看,景气度是持续向上的过程。”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李耀柱告诉《财经》记者。

资本市场新概念

“专精特新”的概念最早始于2011年。专,即专业化。精,即精细化。特,即特色化。新,即创新能力强。

随着“专精特新”概念逐渐在高层取得共识,政策层面的支持亦趋于完善。十四五规划、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等高层文件和会议均提及“专精特新”,且将其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等与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

“专精特新是在细分领域具有独特竞争力、产品壁垒高的隐形冠军。随着国家加大对创新的鼓励支持,国内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部分领域国内逐步冒出了具备全球竞争力强的企业。”创金和信基金基金经理皮劲松表示,在他所关注的医药领域中,就有不少类似公司。

“专精特新”企业有较严格的申报条件、筛选标准和梯次认定。根据多家券商的整理,工信部公告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在A股上市的有三百家左右。

据中金公司统计,从行业分布看,“专精特新”名单中上市公司分布数量最多的行业是机械(94家)、基础化工(48家)和医药生物(35家),三个行业的公司市值占所有公司的比重为60%。从市值分布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75%的公司市值小于100亿元,其中仅3家公司已成长壮大至500亿元市值以上。

从成立和上市年份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大多成立于劳动人口红利最好的1998-2007年的十年间,但最终80%的公司是2015年之后上市的,其中2020年以来上市的公司达134家,显示IPO可能对于名单中的优质公司有所倾斜。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束金伟统计了所有上市的“小巨人”后发现,从主营业务看,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简单和清晰。“专精特新‘小巨人’通常是‘卡脖子’关键环节,且在细分市场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束金伟总结道,从财务角度看,高毛利、高成长、高创新是主要特征。一是 “小巨人”企业过去三年平均毛利率均值为33.36%,显著高于A股整体。二是“小巨人”企业近三年营收增速均值为19.92%,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值为28.22%,成长性高。三是过去三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均值为5.25%,显著高于A股整体,创新能力较强。

“虽然这些公司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但也有鲜明的特征,结合赛道、政策、产业链的分析,在投资标的筛选上其实也并不难。”

公募基金布局“专精特新”

今日的“专精特新”,明日的隐形冠军。哪些基金正在挖掘“小巨人”?《财经》记者结合入选“专精特新”的上市公司名单与公募基金二季报数据整理如下:

数据显示,共有107家“小巨人”被公募基金重仓。其中基金重仓数量最多的是恩捷股份(002812.SZ)、片仔癀(600436.SH)、火炬电子(603678.SH)、中科电气(300035.SZ)等。从公募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来看,建龙微纳(688357.SH)、明微电子(688699.SH)、中科电气(300035.SZ)、极米科技(688696.SH)等占比较高。

从基金产品的角度看, 以下基金重仓“小巨人”的比例超过10%。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到,富安达健康人生的“小巨人”成色最高。二季度末重仓了四只相关个股,合计占基金净值比22%。包括佰仁医疗(688198.SH)、艾德生物(300685.SZ)、惠泰医疗(688617.SH)、皓元医药(688131.SH)。

该基金最新规模不到1亿元,基金经理李守峰、纪青管理该产品近五年,任职回报142%。基金季报中提及,当前医药行业的行情仍然是结构性的,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并不高,尤其是一些增长较好的二线资产。只有部分核心资产估值水平较高需要时间来消化。后续将挖掘增长和估值匹配度较高的二线资产。

诺安优选回报重仓了3只“小巨人”,合计占比近20%,包括建龙微纳、伟创电气(688698.SH)、汉威科技(300007.SZ)。与一季度相比,重仓股大幅变换,这三只“小巨人”也是在二季度才调进前十大重仓股中。

还有一些基金,虽然重仓总占比不高,但选入个股较多。包括华商智能生活、华夏磐锐一年定开A、东方龙、华商新兴活力、诺安研究精选。

华商智能生活的基金经理高兵在二季报中非常详细地阐述了配置方向和逻辑。“医药+消费+科技”是他始终关注的方向。今年以来,该基金收益达53%。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在定期报告中反复提及投资思路是“逐步提高组合持仓的阿尔法属性,通过长周期持有来对抗短期的市场波动。”不过,从其任职至今的重仓股变动情况来看,基金经理目前的换手率仍处于高位。

华夏磐锐一年定开A可能是寻找“小巨人”的基金中换手率最低的一只。它是一只以定增为主的基金,其重仓的“小巨人”上海瀚讯、天孚通信、濮阳惠成也是通过定增方式,有一定的流通受限期。

从季报表述来看,基金经理对于“小而美”的优质中小市值公司相对青睐,“从启动发行的项目看,整体质量是较好的,市场经历了前期调整后,整体也较为理性, 二季度定增项目的平均折扣在八五折左右,项目整体收益较好。”

总结目前重仓专精特新基金的整体特点,许多股票为二季度期间新进重仓,重仓小市值企业的基金经理任职规模亦不大,没有超百亿规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许多基金属于“迷你基金”,且换手率不低。

是无心插柳还是精准出击?

基金经理们对“专精特新”的重仓,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识的布局?《财经》记者对前述所涉多位基金经理采访发现,两种情况皆有。

“之前主要是从成长股的逻辑从事相关标的的研究。虽然所选标的在‘专精特新’名单里面,但也没有刻意去关注,只是最近才发现“专精特新”成为近期市场热点。”金信基金表示。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诺安基金张堃对照了一下“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和自己的持仓,发现确实有一些重叠的标的。“这部分标的今年年初至今的表现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从长期来看,我觉得还是具有很大空间的。”

张堃告诉《财经》记者,虽然不完全只从“专精特新”四个维度去挑选公司,但他们的选股标准确实与其有直接或间接的交集。

“我们倾向于挑选某个细分领域的龙头,细分领域就是‘专’,一家公司只有足够专注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龙头要求的就是‘精’,只有产品精致,工艺技术精深和企业管理足够精细,才可能做到一个细分行业的龙头,获得足够高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我们还会考虑到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强,这关系到企业的定价权,跟‘特’有类似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还希望公司所处的细分行业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有足够大发展空间的,这跟‘新’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

医药基金经理皮劲松对“专精特新”的关注非常明确。他告诉《财经》记者,他一直在关注此类公司。“因为它们体量不大,市场关注和认知不是很充分,对其长期发展空间有分歧。而我们通过专业的研究分析和深入的产业链调研,能够发掘出专精特新公司,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这也是专业投资者的价值所在。”

皮劲松的考量角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市场需求,二是关注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壁垒、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家实干精神,综合判断企业的行业地位和长期发展能力,寻找行业地位突出,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以医药为例,关注未满足临床需求大、国产企业市场份额低的领域,国内企业有足够成长空间。”

皮劲松对《财经》记者表示,相关标的对组合的业绩贡献已经有所展现。“随着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及疫情影响,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凸显,特别是核心技术环节,急需解决卡脖子问题,而专精特新就是在某些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保障供应链稳定。我们投资的出发点就是寻找明日之星,在技术上能够自主可控。”

层出不穷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和小盘股近期的强势表现,令市场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中小市值企业身上。投资此类企业需要关注哪些风险?

“市场风格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流动性、风险偏好、资金面、政策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产业政策只是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不断的政策出台以及扶持下,某些行业或领域也会出现结构性机会,但这种结构性机会需要深挖赛道和个股。”束金伟说。

“投资这类标的,还是要基于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出发,尤其需要注意估值与公司的成长性,盈利能力等是否匹配,好公司也需要有好价格才值得投资。”金信基金表示。

张堃认为,“专精特新”最大的风险在于产品被其他新产品替代或者颠覆。“因为新技术往往存在不同的技术路线,某个技术路线在某个阶段可能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如果技术有所突破,或者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价格发生较大波动,那么之前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技术路线就可能脱颖而出,对之前的技术路线形成降维打击,我觉得这是投资此类标的最大的风险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