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换脚起跑的天弘:投研团队换上新面貌,权益规模创下新高度

时间:2021-08-16 17:24:40 | 来源:裸眼看财经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201 篇文章

2400字 | 全文阅读需15分钟

曾几何时,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跑出震惊世界的9秒83成绩时,笔者总会想起这几年再次逆袭的天弘基金,并非是因为两者都有广泛的知名度,而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选择,他们都曾站在巅峰时选择“换脚”起跑,用另一种方式达成更好的自己。

2014年苏炳添已经25岁,一直没能突破10秒瓶颈的他改为左脚起跑,为的是能在后程赛道保持体能和速度,在适应了1年后他真的跑进了10秒,越跑越快;2018年的天弘基金已达到万亿规模,深感未来金融市场深层逻辑的变化,实行投研一体化改革,果断把战略重心调整到非货业务,到今天非货规模成功突破2000亿元。

苏炳添的速度传奇还在继续,天弘基金的逆袭也刚刚开始。

这是权益投资的黄金时代。哪怕是硬着头皮进场的基民,伴随着基金行业“降低收益预期”声音的耳鬓厮磨,依旧还能跟着基金经理“吃肉喝汤”,这几年的权益基金,似乎是开了挂:2019年平均收益率36.42%,2020年平均收益率还有48.64%,今年前8个月平均收益率终于降了,但仍旧有7.48%。

惊喜的背后,不是基金经理们坏了规矩,而是金融市场的底层逻辑变了。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一场轰轰烈烈的去杠杆、打破刚兑“肃清活动”随之展开,公募固收业务的野蛮生长按下暂停键,保本基金到期后要清退,货币基金要转向市值法、净值化。

彼时站在行业顶端的“固收霸主”天弘基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也坚定了要做大做强权益业务的决心,这又何尝不是整个行业战略转型的缩影。从2018年到2021年,这家头部基金公司毅然选择再次出发、加速追赶,巨人奔跑的故事总是那么振奋人心,带给旁观者以希望,今天我们来重温这种力量。

蜕变,始于一场投研一体化改革

国民级理财产品余额宝的出现,让天弘得以迅速跻身头部基金公司之列,但也成为这家基金公司身上撕不掉的标签。的确,在2018年年初,相较规模庞大的固收业务,天弘基金的权益管理规模有些相形见绌,这并非是一家基金公司最理想的业务状态。

战略转型,是天弘基金要谋求更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权益市场全面走熊的2018年,当不少财富管理机构开始对权益投资产生怀疑时,看似平静的天弘基金内部暗流涌动, 一场酝酿已久的投研一体化改革正悄然拉开帷幕。

这场注定不平凡的内部改革,通过更精确的行业划分来打造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股票投研队伍,把所有主动权益投研人员分成了消费、医药、TMT、周期制造四个小组,界定了各小组的独立投研范围,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只能在各自所属的行业内进行投资和研究。

以前是所有基金经理归属一个部门、所有研究员归属一个部门,现在是各小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团队作战,沟通效率有了质的提高。不仅如此,还杜绝了权益基金风格漂移类似的情况发生,基金经理有了更明确的目标,研究员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对此,天弘现任TMT投研组组长陈国光感触颇深。他说:“在小组成员的高效沟通中,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对彼此的特点、性格、水平都有很深的了解。在研究员推荐研究成果后,基金经理的领会更迅速,最终为投资成果的效率自然也更高。”

从这一刻开始,天弘基金把投研团队置身于满是泥泞的起跑线上,重新追赶其他头部基金公司。快刀斩乱麻后,全公司投研人员能否适应新的投研体系,基金持有人是否买账?一系列质疑的声音也接踵而至。

成长,权益业绩与规模迎来质变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投研一体化改革后的天弘基金不再有全能基金经理,每个人都在各自的投资领域不断深耕。这样的打法会是更好的选择吗,放弃行业轮动真的能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吗?面对质疑,天弘基金需要时间来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没有过长的时间,天弘这场投研一体化改革便立竿见影:从2019年初到2020年年底,天弘旗下主动偏股基金斩获了161.54%的平均回报率,在这轮结构性牛市中熠熠生辉。

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权益投资不是单纯的选股票,而是专注于投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通过投资优秀的企业为持有人带来可靠的收益。天弘秉承的股票投资行为只有一种,就是选择具有显著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长期持有。”

从上到下,天弘基金都在证明这两年的成绩不会是昙花一现。大部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在权益团队进行投研一体化改革的同时,天弘也开始推行三年期业绩考核机制——基金经理业绩以滚动三年的周期来考核,当年业绩只占整体考核的50%。

坚守,专注投资优秀企业及企业家

权益投资绝不等同于挑选股票,而是要专注于投资优秀的企业以及企业家,这是天弘基金的主动权益投资理念。于是,对于天弘旗下的基金经理来说,大盘还是小盘不重要、成长还是价值不重要、低估还是高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真正优秀的企业。

投资者也时刻身处短期情绪的巨大洪流中,在市场各种嘈杂的声音中保持自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对于天弘的权益基金经理来说,践行“企业家式投资”需要他们基于基本面深度形成独立判断,也需要公司制度、机制给予充分的支持。

事实上,天弘基金自2019年以来的权益投资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受到过强烈的质疑。2020年春节后,权益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急速暴跌,悲观情绪席卷整个市场,在这个时节,天弘基金拿出了5个亿的资金自购4只自家基金,金额高居公募行业榜首。

其中,天弘自购2亿元的天弘港股通备受关注,基金经理刘国江重仓的一家代工厂企业因疫情扰动暴跌30%,让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但刘国江看得很长,觉得它作为一家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他非但没有“割肉”反而选择了加仓。

对于刘国江的判断和操作,天弘基金没有进行干预,市场也给了这位践行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以丰厚的回报:3个月后,这家公司发布半年报,业绩逆势增长,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到今天已经是给天弘港股通净值增长贡献最大的重仓股之一。

从2018年天弘投研一体化改革到今年,也不过才过去三年时间,我们看到了天弘基金权益投资巨大的进步,但要给这样的战略选择定性还为时尚早。2000亿非货规模的天弘还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都交给时间来验证吧。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