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陈宪
近日教育、科技股持续遭遇重挫,恒生指数27日收盘跌4.2%,最近两个交易日跌幅高达8.18%。同期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指数累计下跌20.2%,物业股罕见出现了股价大幅下跌,53只物业股两个交易日内仅一家股价上涨,除几家迷你物企不涨不跌外,46只物业股齐齐下跌。
其中,世茂服务跌幅高达19.55%,其次是金科服务跌18.15%、旭辉永升服务跌17.47%、碧桂园服务跌16.6%、合景悠活跌15.66%、中海物业跌14.44%、华润万象生活跌14.07%。跌幅在10%以上的多达17家,跌幅在5%以上的有12家。
除浦江中国、兴业物联、烨星集团等6家小物企因交易量小、新上市等原因不涨不跌以外,只有中奥到家一家微涨1.45%,这显然已经不能简单用市场环境影响来概括了。
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门发布的《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通知中关于物业服务的整治重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未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2)未按规定公示物业服务收费项目标准、业主共有部分的经营与收益情况、维修资金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3)超出合同约定或公示收费项目标准收取费用;(4)擅自利用业主共有部分开展经营活动,侵占、挪用业主共有部分经营收益;(5)物业服务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后,无正当理由拒不退出物业服务项目。
其中第4条,擅自利用业主共有部分开展经营活动,侵占、挪用业主共有部分经营收益,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业主共有部分经营收益,指的是小区公共区域出租或做其它经营用,比如住宅小区楼道、屋面、电梯、外墙、道闸等广告费;公共场地、公共道路的车辆停放场地使用费;公共场地摆摊、自主售卖机、快递柜等进场费、通信基站等设备占地费等。
业内人士对新浪财经解释道,小区公共部分严格来说产权属性归属于全体业主,包括电梯间、外立面、公共绿化等。这一部分收益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应该是归属于全体业主所有。但小区业主或者说业委会也没有能力自己开展公共区域的经营,一般都是委托给物业公司,后者收取一定报酬。
在开发商阶段,物业公司会和开发商相互协商,约定一个收益百分比,这个阶段可能定的比较高,比如80%。到了业主委员会阶段,可能比例就比较低。主要看双方合同约定的收益比例,但确实也有部分物业公司不规范操作。
而小区公共收益体现在物业公司财报中,就是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中的电梯广告费等。Wind数据显示,跌幅居前的世茂服务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占比为31.85%,跌幅居前的也大部分为头部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约定下收取的公共收益仍是物业公司的正常收入。某上市物企人员就对新浪财经表示,这个政策影响可能被扩大了。对上市物企来说,规范是首要,公共收益处理本来就已经做到规范了,影响很小。反而是对那些不规范的物业公司影响大些,对整个行业或上市公司来说反而是好事,良币驱逐劣币。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通知》有利于物业管理行业正本清源,推进市场化和规模。各地监管普遍推动业主公共收益用以补充维修资金,物业管理公司一般可以提取不超过经营收入30%的管理费。这极大打击了一大批劣质物业管理公司,但却无损于具备公共区域经营能力、财务报表规范的品牌物业管理公司。《通知》要求整治物管公司不退场的行为,也有利于物业管理公司存量外拓。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物业股普遍下跌有多方面因素,物业股大部分在港股市场,受美股市场影响,这次政策也是一方面,需要综合来看。
中物协总经理杨熙则认为,这是市场对《整治通知》的夸大误读。本次《整治通知》主要针对房地产行业并非重点针对物业行业,且涉及物业的要求,其实在通常被视为支持物业行业发展的,2021年1月住建部等十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已有过表述。
在《整治通知》发布后,据媒体消息报道,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买地金额除公开市场拿地外,还包括收并购方式获地的支出。房地产开发商被限制拿地金额,长远看对关联物业的发展是否也有影响?还需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