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陈靖
两年前的7月22日,伴随黄浦江鸣锣声起,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之一。在平稳运行两年后,科创板拥有上市公司数量已达311家,“硬科技”特色逐渐显现。
站在两周岁新起点,科创板点燃制度变革“新引擎”。
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重磅文件无疑给资本市场释放出重要信号,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将更进一步,科创板“试验田”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得以发挥。
科创板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已超300家,科创50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2%,但板块内部则存在分化现象,量价齐升的热门与成交低迷并存。在业内看来,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及引导合理定价。
311家科创板企业总市值近5万亿,“硬科技”成色足
Wind数据显示,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至今,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加,截至7月21日收盘,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311家,总市值合计47759.60亿元。
两年内,科创板311家公司合计首发募集资金总额3805.85亿元,占同期A股IPO融资金额的43%。科创板公司平均募集资金金额为12.24亿元,最大值为中芯国际532.3亿元,最小值为上纬新材1.08亿元,中位数为6.96亿元。
庞大的融资金额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水。据统计,科创板311家上市公司2020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662.40亿元,归母净利润553.67亿元。
在市值表现方面,有114家科创板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其中14家公司市值超过500亿元,5家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元。
从区域上看,长三角始终是科创板公司集聚地,科创板公司家数排名前五的省份/直辖市分别是江苏省59家、广东省51家、上海市44家、北京市42家和浙江省26家。
从行业划分来看,科创板企业“硬科技”成色足。在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领域中,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企业占也较高,说明科创板在扶持重点行业方面起到明显作用。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08家、生物医药企业71家、高端装备企业61家、新材料企业33家、节能环保企业26家、新能源企业12家。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和突破性:一是突出科创定位,二是企业类型更加多元,三是基础制度更加市场化。其中,科创板设置了多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和红筹等类型企业发行上市。
科创板上市特殊类型的企业包括19家未盈利企业、2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3家红筹企业。其中,中芯国际、仕佳光子、九号公司3家公司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并证券简称摘U。
谈及科创板的未来,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科创板公司在科创属性、成长性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发展态势良好。下一阶段,科创板要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持续努力,通过资本市场孕育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企业。”
引入做市商制度影响几何?混合做市制度呼声高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探索,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都形成了一定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除针对“硬科技”属性出台政策之外,在审核、交易、并购等方面制度规则也在逐步完善。按照7月15日发布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科创板还将引入做市商制度。
事实上,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已不是第一次被提起。
早在2020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提出,证监会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办法,推出小额快速再融资制度,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Wind数据显示,2021年来,科创板整体表现强于A股其他主要指数。截至当前,科创50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2%,而沪深300指数年内累计收益尚未转正。
但在科创板的311家上市公司中,投资热度仍然呈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在一些热门公司呈现量价齐升的同时,仍有少数科创板个股的成交量和股价表现较为低迷。
据Choice数据统计,除去今年才上市的科创板个股,有14只科创板个股今年来的涨幅超过100%,但同时还有32只科创板个股年内累计下跌超20%。
在换手率方面,也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今年以来,有超20只科创板个股的日均换手率超过20%,但也有11只科创板个股的日均换手率尚不足1%。
银泰证券股转系统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可以活跃成交,另一个是可以提高定价的公允性,降低市场波动。因为做市商是必须随时报出买价和卖价,而且二者的价差应该不会太大,这就可以保证科创板的流动性。”
他同时表示,另外,因为科创板大都是具有硬科技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高新技术或新兴产业不容易被一般个人投资者理解,所以在交易定价的过程中会产生偏差。而目前资本市场最强的研究力量都集中在券商研究所,券商作为做市商加入,可以在做市的过程中体现出其强大的研究定价能力,为市场交易提供参考,有利于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估值定价。
申万宏源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认为,“做市商引入之后,必须在盘中实时双向报价,因此会提高科创板的流动性。目前尾部的科创板公司很多单日成交低于1000万,换手率不足0.5%,做市商制度有望改善这种现象。”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称,“当前科创板有50万的门槛限值,整体流动性略微弱于主板和创业板。同时,科创板主要容纳了高精尖的企业,虽然这类企业性较高,但同样存在一定风险,因此短期降门槛的难度较大。因此为了增强科创板的流动性,使得估价能够成分反应企业价值,一方面引进像社保这样的长线资金,同时设立了科创50、双创50等指数基金增强科创板市场的活跃度;另一方面则是引入做市商制度,保障市场有效平稳运行。”
做市商制度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并不陌生。从2014年起,为提升流动性,新三板率先引入了做市交易制度,做市商在赚取买卖报价价差的同时,也通过履行双向报价义务为新三板市场注入了流动性。但新三板流动性较低问题一直待解,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科创板是否也会面临同样问题?
“新三板的做市制度目前仅在基础层和创新层执行,是单边做市制度,即只允许做市商与投资者之间成交,不允许做市商之间、投资者之间成交,而科创板大概率会学习海外成熟做法,引入竞争性做市制度,所有投资者(含做市商)都可以互相成交。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效果一般有很多因素,包括单边做市、投资者门槛过高、持股集中度过高、信息披露不强等,和科创板的制度基础不一样,相信做市商在科创板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刘靖指出。
张可亮认为,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目前并未有具体方案,但是应该也是混合做市制度。目前新三板做市制度并非混合做市制度,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区别。
新三板目前的做市商制度是投资者买卖双方之间不能直接成交,投资者只能与做市商成交,做市商是买卖双方的桥梁和中介,而且买卖差价可以达到5%,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交易达成。在新三板门槛较高、投资者较少的情况下,做市商往往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并不能起到活跃成交的效果。但在科创板实行混合做市则不同,混合做市制度下,投资者之间是可以相互成交的,做市商相当于一个机构投资者,只不过必须要随时的报出买价和卖价。
“在科创板目前的投资者远比新三板要多,交投也较为活跃,做市商加入之后肯定可以起到提高交易活跃度的作用。新三板做市制度的问题会被混合做市制度克服。”张可亮说道。
安信证券指出,考虑到各种交易制度均有自身的不足,叠加海外交易制度发展来看,做市商制和竞价制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最终将为必然选择。
行业人士表示,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是优化交易机制的重要改革。
符合怎样条件的券商能够充当做市商角色?东莞证券研报指出,想要成为做市商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足够的证券储备来满足交易的正常进行。二是,有足够的证券库存管理能力,能承受库存证券所带来的风险。三是,有强大的研究分析能力,所报价格能反映证券在市场中的实际价值。
“引入做市商制度,整体利好券商,如业务板块的增厚营收、发现更多市场交易机会等方面。资本实力雄厚和研究分析能力突出的头部券商、大型金融机构,有望成为首批科创板做市商机构。研究能力较强的、走差异化和专业化竞争路线的中小券商亦有利好。” 东莞证券非银分析师许建锋表示。
刘靖认为,“初期可能会选择有做市经验的头部券商,特别是有ETF等做市经验的券商。但混合做市商制度在国内也是首次尝试,具体操作细节未公布,实际和美国等国家面临的分布式交易所、分布式存托环境是不同的,美国做市商的生存也是起起伏伏,中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任何一项有利可图的新业务推出,都会利好头部券商。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将业务重点向这一领域倾斜的中小券商,这就需要看中小券商愿不愿意在这一方面倾斜资源,将自己打造为这一领域的特色券商了。” 张可亮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