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生活垃圾十四五规划印发,引领固废产业链稳健发展——资源环境行业周报

时间:2021-05-19 08:23:50 | 来源:华宝财富魔方

1. 生活垃圾十四五规划印发,引领固废产业链稳健发展

事件:2021年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

点评:

《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 46 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级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鼓励其他地区积极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覆盖水平。支持建制镇加快补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设施短板。具体来看: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60%左右。

垃圾分类收运能力:到2025年底,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

“十三五”期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增强。根据《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00多座,城镇生活垃圾设施处理能力超过127万吨/日,较 2015年增加51万吨/日,相比于“十三五”规划目标处理能力110.5万吨/日,完成目标要求。此外,“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截至2020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9.2%,全国城市和县城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十三五”期间垃圾焚烧率低于目标要求,区域发展不平衡。“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254座,累计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超过500座,焚烧设施处理能力58万吨/日。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约45%,初步形成了新增处理能力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发展格局,相较于2015年38%的焚烧率稳步提升,但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的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仍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西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于30%,远低于“十三五”相关规划提出的70%目标要求,另一方面,中西部垃圾焚烧处理水平低于东部,东南沿海城市焚烧处理率超过60%,中西部地区焚烧处理率不到 50%。

垃圾焚烧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产能增速6.64%,焚烧率提升空间达20%。《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约为58万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约为45%,处理能力提升约22万吨/日,年复合增速为6.64%,垃圾焚烧率提升空间达20%。此外,对于填埋处理方式,原则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焚烧处理能力或建设条件的县城,不再规划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设施,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转为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备用。随着填埋成为兜底保障,垃圾焚烧处理占比逐步提高,成为主流处理方式。

各省/区/市先后发布垃圾焚烧中长期规划。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厂发电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应编制本地区省级生活垃圾中长期专项规划,据统计,目前已有19个省(区、市)发布中长期专项规划,多省市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通过统计数据可知,19个省(区、市)近期(2018/2019-2020年)规划新增生活垃圾焚烧项目423个,远期(2021-2030/2035年)规划新增项目419个。在处理规模方面,近期规划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规模约38.21万吨/日,远期规划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规模约28.91万吨/日。随着远期垃圾焚烧项目的减少,存量项目的改扩建、行业准入壁垒逐步提高,长远来看,垃圾焚烧行业将进入并购整合期。

中西部地区中长期规划处理规模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产能缺口问题有望缓解。从垃圾焚烧新增处理规模的区域分布来看,中长期规划中河南、河北、四川、广西等中西部地区增量规模较大,河南、河北两省中长期规划处理规模位列全国前二。以河南为例,到2020年,河南全省范围内计划开工建设垃圾焚烧项目53个,合计处理能力5.1万吨/日,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2021-2030年前预计开工建设项目22个,合计处理能力2.4万吨/日,装机容量约50万千瓦,总处理能力占全国已披露规模的12 %。《发展规划》中提出,中西部垃圾焚烧处理水平低于东部,东南沿海城市焚烧处理率超过60%,中西部地区焚烧处理率不到 50%,特别是西部人口稀疏、位置偏远等特殊地区,受经济条件、人口数量、运输条件等限制,尚未探索出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熟高效、经济适用的焚烧处理模式。结合目前已披露的各省(区、市)中长期规划来看,中西部地区未来垃圾焚烧增量规模显著高于东部地区,有望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产能缺口问题。

垃圾分类政策试点先行,“十四五”期间分类收运产能提升空间达20万吨/日。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6.6%,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约50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有较大提升。但目前除46个重点城市外,大多数地级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有待建立。《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相较于2020年提升20万吨/日,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

重点城市均已出台垃圾分类相关政策。2019年6月,住建部等九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其他地级城市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对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进行统计,截至目前,46个重点城市均已发布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其中已有25个城市出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明确实施垃圾分类的时间,20个城市发布垃圾分类管理办法,1个城市发布实施方案等。从垃圾分类实施时间来看,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正式实施时间主要聚集于2019年和2020年(35个城市均于19/20年实施)。

2. 资源环境板块周行情回顾

上周(5月10日-5月16日),上证指数上涨2.09%,深证成指上涨1.97%,创业板指上涨4.24%,沪深300指数上涨2.29%,环保工程及服务Ⅱ(申万)上涨2.94%,跑赢上证指数0.85个百分点,跑赢深证成指0.97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1.3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0.65个百分点。

从细分板块来看,大气治理板块上涨6.94%,节能板块上涨4.54%,水处理板块上涨3.31%,环境监测板块上涨2.41%,生态园林板块上涨1.41%,固废处置板块上涨1.34%。

从个股来看,上周环保板块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开能健康(41.39%)、菲达环保(19.93%)、中创环保(17.61%)、金圆股份(16.55%)、中环装备(14.76%);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中环环保(-5.04%)、高能环境(-4.28%)、农尚环境(-4.12%)、格林美(-3.85%)、*ST美尚(-3.53%)。

3. 行业新闻动态汇总

《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日前,水利部发布《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征求意见稿分为11大章共114项条款,同时指出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都适用于本保护法。

三部门:关于落实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第三方防治企业依照60号公告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2018年第23号)的规定,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方式办理。

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按照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部署和要求,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起草编制了《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5年,城市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长江打保护成效更加显著,世界滨水名城、湿地花城美丽更加彰显,为加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奠定良好生态环境基础。

河南省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近日,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南省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年度目标:全省细颗粒物(PM 2.5 )平均浓度控制在 53 微克/立方米以下,可吸入颗粒物(PM 10 )平均浓度控制在 87 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超标率控制在 15%以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65%,重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 4%以下。

阶段目标:第一阶段 1-3 月 PM 2.5 平均浓度控制在 78 微克/立方米以下;第二阶段 5-9 月臭氧超标天数不超过 54 天;第三阶段 10-12 月PM 2.5 平均浓度控制在 65 微克/立方米以下。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公示

近日,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规划》,拟建11个建筑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园,至2035年,深圳拆除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100%。

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1年度工作要点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1年度工作要点》,对2021年度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行规划。

主要目标:到2021年底,全市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机制全面建立,“1+1+N”政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塑料污染治理重点措施全面实施,重点用塑单位报告制度试点实施。六大重点行业、四类重点场所、四类重点沿线塑料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四类绿色生活创建深入开展,全社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4. 重点跟踪公司动态

5. 投资建议

垃圾分类理顺固废产业链,推动各板块市场空间的释放。新固废法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开启垃圾分类法制时代,随着46个重点城市和各地级市政策的推广和落地,将推动各城市垃圾分类系统的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产业链模式,将加快固废行业市场空间的快速释放。垃圾分类将通常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从而促进前端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带动湿垃圾收运车等环卫装备的需求,衍生垃圾分类服务,从处理后端来看,前端分类的完成,将促进后端湿垃圾处理市场的发展。

碳中和目标下,相关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环保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显著,叠加生活垃圾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关注碳中和提升固废全产业链的景气度。具体来看,垃圾焚烧(垃圾焚烧具备双重减碳优势,行业成长空间大,企业进入项目集中建设密集投产期)、 再生资源 (两网融合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环卫电动化 (国家推动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比例提升,环卫装备电动化有望提速)等领域有望受益,建议关注行业内低估值、高成长的相关公司。

6.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建设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