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平板电视再涨价 上游面板巨头迎来十字路 价格“归零”下个时代再见

时间:2021-04-27 08:27:37 |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平板电视再涨价!上游面板巨头迎来十字路

来源 光点财经

文三弦

(本文共2900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十年一梦。

20年前,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有砖家预测,未来电视机将被电脑彻底取代;10年前,手机将电脑按在地上摩擦,又有砖家预测,未来电脑将被手机彻底取代,至于电视机,将沦为摆设。

没错,电视机真的沦为了“摆设”。作为客厅的主角,无论你看或不看,它必须摆在那,没有理由,也无需理由。

但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来,我国电视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持续上升,自2016年开始,年注册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全部企业状态)。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我国新增电视相关企业超过10万家。虽说电视机市场早已进入成熟期,但受疫情影响,居家趋势令全球电视机销量激增,从而引发上游LCD(液晶显示屏)面板需求激增,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LCD面板价格不断上涨,整个行业迎来了史上最长的涨价周期。

这就是电视机行业的现状。

然而上周,面板价格再次上涨10%,消费者一头雾水,从业者压力山大。

笔者认为,这次涨价与需求侧无关,原因出在供给侧。本文就聊聊电视机行业,更准确的说是面板行业的那些事儿。

“摩尔定律”

电视机70%-80%的成本来自于LCD面板。简单理解,电视机(以下简称为TV)就是面板外面套个好看的壳。

在过去数十年发展中,TV面板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被称作“液晶周期”。不同于传统的工业金属等周期品,依靠工艺改进和技术进步,面板价格在长周期中会持续下行。一季度本来是TV面板行业的淡季。是正常年份的最低价。正常年份(没有像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面板价格一般是4月开始上涨,11月到顶。然后跌到3月底。

京东方前董事长王东升曾将“摩尔定律”套用在面板行业上,更专业地解读了这个规律:“每三年,标准显示器件价格会下降50%,若保持价格和收益不变,产品性能必须提升一倍以上,有效技术的保有量必须提升两倍以上”。

这就涉及到面板行业的一个专有名词:液晶面板世代线。在面板显示行业,一般以玻璃基板的尺寸来表示世代线。随着技术的发展,玻璃基板的尺寸逐渐变大,世代线随之迭代。高世代线玻璃基板对于发展大尺寸面板显示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市面上的55英寸的电视机,即由8.5代线生产。玻璃基板是平板显示产业的关键材料,在整个面板显示产品成本中占据了20%左右的成本。高世代线玻璃基板由于尺寸更大,可切割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便越多,生产效益也就越高,从而为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节约大量的材料成本。

在面板行业,LCD产线世代线不断升级迭代,投入也越来越高。从90年代的1、2代线迭代到如今的10.5代线甚至更高,后来者不断砸下更多的钱,投向更先进的设备,实现对老代线的赶超。

当年,台湾用新世代线超越韩国;如今,国内面板企业凭借规模、低成本等优势迅速崛起,使得海外企业如三星、LGD的LCD业务持续亏损,中国台湾的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毛利率则低至不到3%。

这一切都拜国内两大龙头液晶面板企业所赐——华星光电、京东方。

双寡头

自从韩国厂商宣布退出LCD面板市场之后,行业中仅剩三家头部企业,其中京东方占30%的产能,华星光电占22%,还有一家是HKC占18%左右,这三家加在一起的话份额接近70%,其他的都是一些台湾的小企业。

根据全球科技研究机构RUNTO提供的数据显示,按照全球电视液晶面板出货面积排名,2020年京东方、华星光电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位;根据另一家机构DISCIEN的预测,到2021年京东方、华星光电的LCD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0%左右。

因此,面板行业如今已形成华星光电(民企)、京东方(国企)双寡头格局。接下来,笔者以华星光电为例,分析一下此轮面板涨价背后的原因。

华星光电成立于2009年11月16日,公司注册资本是238亿,总投资接近2000亿。目前拥有7条面板产线,两条11代线,是老牌彩电品牌TCL旗下TCL科技集团的面板企业。

TCL科技通过与自身消费业务协同来衔接上游自家面板供应,使其有效降低了成本费用。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2019年,TCL华星的销售费用率始终维持在1%左右,低于同业。

TCL电子旗下的电视机销售位居全球前列,本身的需求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带动面板业务。根据机构Omdia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TCL电子旗下的全球品牌电视机销量市占率提升至12.7%,位居全球第二名。

TCL创始人李东生也曾对外强调,自2012年华星光电投产以来,每年都保持盈利,这也是行业当中唯一的一家。

盈利的关键点不言而喻。当然,华星光电与京东方在世代线上的规模化竞争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20年,京东方成功收购了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入股了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而华星光电则成功收购了三星苏州8.5代线。

如此往复,在电视大面板领域,两家企业都对高世代生产线展开过大量不计回报的投资,导致目前持有不少较落后的4-6代线产能,影响了其整体的盈利能力。随着中国内地的8.6代线和10.5代线产线陆续出来,8.6代线把32~45吋的面板价格打到了成本线以下,10.5代线把50~75吋的面板价格也打到了成本线以下,几乎所有的面板尺寸价格全线失守,规模化成了两家企业保证利润的唯一途径。

这也间接让面板行业的“摩尔定律”发生一定改变,从而导致面板一次又一次的涨价。

下个时代见

LCD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濒临淘汰的技术路线,因此华星光电的高世代线已经开始瞄准了下一个屏显时代。从长期来看,大尺寸高清面板的趋势和Mini-LED背光技术的商用化,将会带来行业增长的新空间。TCL科技则拥有更强的储备投入研发和上下游产业链,早早便在MiniOLED、柔性OLED等新一代显示领域谋篇布局。

LCD面板的产能将越来越少,更多的高世代线将精力放在了MiniLED 和OLED等技术路线上。

面板产线一般是两年建设周期加一年爬坡期,三年才能形成理想产能。因此在2024年以前,在大尺寸领域的供给情况已经较为清晰。

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或许才是这一轮的面板涨价背后的真正原因。

那么,等着电视降价的人还有希望吗?

综上所述,如果产能得不到缓解,那么面板价格上涨的趋势有可能还会继续下去,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买电视就不能按照之前的思路了,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该出手时就出手,才是真理。因为有可能你越等下去价格反而越来越高,而不是越来越便宜。

历经风霜的面板行业已经走到了新世代的十字路口,作为现代科技行业的战略物资已然转性,给巨头们一些时间,价格“归零”,恐怕要下个时代再见了。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