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绪的转变就是这么快,年前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止盈,时不时还能看到基金出圈的话题。
到了这几天,不少身边的朋友就已经开始和我抱怨本周净值下跌幅度有点大了,我寻思着这信仰的崩塌似乎也有点快。
介于不少朋友在过去2年应该都买了不少权益类产品,所以,想了想还是聊几句最近的市场以及我的建议。
01
想明白自己赚的是什么钱
在我看来,全球相对充裕的流动性、居民的存款搬家以及由于赚钱效应而导致的风险偏好上升,这三者的叠加是市场过去两年快速上涨的主因。
这三要素中,第一个要素是中逻辑,第二个要素是长逻辑,但第三个逻辑是短逻辑。过去两年的天时在于三要素实现了共振:
目前长逻辑方面的驱动因素仍然在,这是我国权益市场长期向好的底气;中逻辑方面相对中性,虽然联储鸽声依旧,短期难收紧,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边际层面确实也很难再松;短逻辑方面则充满了不确定性,羊群效应来的时候可以很快的推高资产的价格,但同样也可以倒逼市场出现的反身性。
无论是比特币、特斯拉的暴涨,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都是短逻辑在发生作用。
所以,2021的市场难免波动,也是为什么很多机构认为今年继续维持大年的概率不大。
作为投资者,我们永远要想明白自己赚的是什么钱。
在中期逻辑不会继续放松的情况下,短逻辑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可能来得快,但走的也会很快。所以今年如果跟着短逻辑,继续追风的风险肯定会比往年大得多。
但话又说回来,市场的长逻辑并没有变,因此持有优秀的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长期来看盈利的概率仍然是很高的。只是由于市场估值整体上升的关系,一是选择的难度会比两年前要高很多,二是我们对于收益率的预期要降低。
所以,今年在产品的选择上更必须坚持优选的原则,因为估值整体上升后,容错的空间就小了,如此势必对于管理人做长期判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市场估值整体上升的背景下,我们在降低今年投资预期的同时,可能也应适度增加对于回撤的容忍度。
02
不要赚钱了就是小甜甜
不赚钱就是牛夫人
标题是前半句,后面还有半句。
不要以短期的回撤来判断基金经理中长期的回撤控制能力。
诚然作为投资者,我们希望理想中的投资标的可以不断上涨,并不要回撤。
但事实上盈亏总是同源,记得最近在听一场直播路演的时候,其中分享了这样一个观察,让我印象还蛮深刻的,里面提到基金经理可以大体分成4类:
一是从行情开始之前就一直在,可以完整吃到整轮市场涨幅的;
二是中途上车,行情开始后才发现,但上车早,可以吃到一大半市场涨幅的;
三是中途没上车,等行情涨起来后,发现不行来赶集的,可以吃到一小部分市场涨幅的;
四是没赶上车的,完整错过整轮市场涨幅的。
理论上,我们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尽可能多的处于第一和第二类情况,如此在复利的积累下,产品净值才最有可能最大化的增长。
第一种情况里其实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基金经理对行业或企业的了解足够深刻,所以才能够提前布局;另一种则是大力出奇迹,按照押注的逻辑来做的布局。
如果风来了,那自然就能够起飞,但反之如果风不来,或者走的比较快,那自然又会被打回原型。所以如果是上面这种情况,那么某种意义上这和第四种情况其实区别是不大的。
继续讨论第一和第二种情况,如果能够长时间高概率的把握这些机会,那么毫无疑问,基金经理其一定对于所投资的行业或企业的未来会有超过常人的理解与判断。
如果恰好在此过程中市场出现了回调,既然已经可以确认是足够好的标的,那么理智的决策一定是逐步寻找买入的机会,而不是卖出控制波动。
这里并不是说回撤控制不重要,但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已充分证明了自己长期的投资能力,那么当短期的波动来临时,我们可能应该给予更高的回撤容忍度。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在以更合理的价格拿到更多优质企业的所有权。而且如果有心观察一下那些长跑健将的最大回撤,其实都不能说是特别小。特别是持股行业集中度相对比较高的基金经理更是如此。
所以,如果确实认可明星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能力与投资逻辑,就不应该因为一周跌了7-10个点左右就开始怀疑。虽然下跌确实令人难熬,但这本来就是弹性的一体两面。
03
顺周期不是避风港
不下没把握的赌注
最近市场对顺周期及通胀预期关注的比较多,大体的逻辑也有的说,无非就是超额流动性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使市场形成通胀预期。
这是最近全球市场交易的主线,所以可能有人会关心,既然抱团股目前已经有瓦解的迹象,是不是应该把资金尽快切换到顺周期相关的品种内。
关于这点,其实之前已经聊过,当时聊周期概念的时候应该还算比较早的,但我个人的建议对于这部分的资产更多地还是应该放在卫星仓位的角度来定位。
理由很简单,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精力及能力有限,我一直认为,我们要做大概率的事,要做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事情。
什么是大概率的事情,中长期趋势的事、长逻辑的事一般是大概率的,所以我们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只要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最好都能够基于长逻辑。如此内心才不会受到中或者短逻辑的扰动,目前市场的长逻辑没有变,所以我们的策略也不应随之改变。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顺周期复苏的逻辑到底会如何演绎,通胀什么时候会真正传导,届时货币政策又会如何应对,老实说,这些问题都不是我们普通投资者有能力去做判断的。
甚至从最近几次美联储的发言来看,在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及财政刺激面前,到底经济复苏和恶性通胀谁先来,美联储的观点与市场的预期也并不一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因此,如果把投资比作押注,那么显然我们更应该把筹码放在那些更具确定性的事务上,而不是我们并没有太大把握的领域。
所以,在赔率足够的时候,通过卫星仓位加一点偏中短期、交易类的机会是没有问题的,但并不适合在某一类风格上做集中押注,特别是自己还没有能力做判断的时候。
这点不仅适用于当下的顺周期,也适用于之前的抱团。
每过一段时间市场都有自己的风格,由于精力或能力上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其伺机而动,或许选择一个和自己价值观相匹配的产品,以不变应万变会更稳妥。
04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应对永远比预测更重要,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
上面的3点建议,其实也都是针对市场近期变化的一些应对之法。
面对阴晴不定的“市场先生”,我们需要适应并试着和他做朋友:或调整投资的预期,或调整回撤的容忍度,或调整持仓。
而想要做到上述3点,多了解现象背后的逻辑以及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个人觉得都是非常重要的,至少会比关注短期净值涨跌来得重要。
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这是王菲《红豆》中的词,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市场中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但信仰就是,等到风景都看透,你依旧会陪我看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