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这批基金回撤超20%……
梁银妍
前期涨“嗨”了的基金,最近跌“惨”了。
今年以来近千只基金出现较大回撤,主要集中在持有军工股和机构抱团股较多的基金。
部分没有经历过熊市洗礼的基民,显然“有点慌”。而那些穿越过牛熊周期的基金经理,却相对淡定。
在基金经理看来,只有对公司有深刻理解的投资者才会选择坚守,短期看似波动很大,拉长三五年看,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些基金遭遇大回撤
今年以来近千只基金出现较大回撤,主要集中在持有军工股和机构抱团股较多的基金。而上述两类基金都属于2020下半年的“大热门”。
具体来看,基金出现较大回撤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从2021年1月8日到2021年2月5日,出现大回撤的基金多为军工类基金,如华夏产业升级最大回撤-24.08%,华夏军工安全最大回撤-23.48%,国投瑞银国家安全最大回撤-22.38%,长盛航天海工装备最大回撤-20.71%。
二是从2021年1月底到2021年2月26日,出现较大回撤的基金多为持有机构抱团股的,出现最大回撤的时间段略微差别。
比如从2021年1月23日到2021年2月26日,出现较大回撤的基金有泰达宏利高研发创新6个月、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宝盈创新驱动、华宝成长策略等,从基金2020年四季度持仓情况来看,上述基金大多偏好持有如亿纬锂能、金山办公、立讯精密等。
从2021年1月26日到2021年2月26日,出现较大回撤的基金有新华鑫动力、长盛创新驱动、招商丰盛稳定增长、前海开源公共事业等,从基金2020年四季度持仓情况来看,除了亿纬锂能等,上述基金的重仓股开始出现如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城汽车等新能源车行业。
从2021年2月11日到2021年2月26日,出现较大回撤的基金有银华富裕主题、工银瑞信丰盈回报、益民品质升级等,从基金2020年四季度持仓情况来看,上述基金重仓股中,以白酒行业为主的消费股颇多。
备注:部分回撤数据一览,数据统计区间:52周前至今
不仅是老基金,前期备受追捧的新基金,近期也“压力山大”。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今年以来新成立的211只主动偏股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平均下跌3.24%,仅13只基金获得正收益。近一周公布收益率的195只新基金中,仅1只获得正收益,平均下跌5.14%。
“跌妈不认”的基金市场,让不少基民也开始悲观。不少基民在基金交流群或社交平台中,频繁释放“离场”、“割肉”等悲观信号。
短期波动拉长看不足惧
相比部分“慌了”的基民,基金经理则更为淡定。
例如,清和泉投资总监吴俊峰公开表示,自己“在节前最高点买的”其管理的产品,他坦言自己不择时,奖金刚发完就买了,因为都是拿很多年,这对自己根本不是个事儿。
从投资角度来看,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减少盲目追涨和杀跌,以时间换空间,才能获得不错收益。
在业内一位基金经理看来,前期大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抱团股前期涨太多,机构调仓导致大幅回调,二是市场对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通胀担忧,三是前期港股有所分流。核心因素还是前期涨太快,需要时间消化。个人判断行情没走完,后面应该还有机会。
另外一位医药基金经理也提到,美债收益率上行较多,加上连续两三年大涨,核心资产表观估值相对比较高,部分机构和外资对估值比较敏感,所以出现短期相对幅度比较大的回调。做趋势投资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选择离场,但只有对公司有深刻理解且坚定的投资者才会选择坚守,短期看波动很大,三五年看不过是沧海一粟。
还有一位基金经理提到,没有人能够非常精准预测点位,因为具体的股价是交易出来的。目前为止,下行风险相比于上行风险有限,在这个位置没有必要恐慌性卖出。考虑到买入和卖出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择时意义不大。
上述基金经理坚定认为,消费、科技、新能源等一系列过去三五年涨幅巨大的核心资产,经过今年的整固震荡和稳固之后,未来三五年还是驱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和中国权益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最核心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