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年内上涨近30% 创业板指创4年新高 A股能否一鼓作气走出牛市行情?

时间:2020-06-21 19:46:16 | 来源:都市快报

“神创板”再一次刷新了投资者对它的既有认知。

周五,创业板指大涨2.36%,最高触及2838.58点,刷新4年新高。而如果从年初算起,创业板指的年内累计涨幅已经达到28.99%。与之对标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不过10.82%,创业板指的爆发力可见一斑。记者林司楠

创业板指为什么这么牛?

“创业板指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喜。”在周五收盘后,杭州某券商投资顾问告诉记者,“我们都知道美股特别是纳斯达克指数在前期接连熔断过后走得很牛,如果从低点算起,美股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技术性牛市的阶段。但如果从年内的累计涨幅来看,创业板指才是全球资本市场的翘楚。”

当然,资本市场的上涨是许多因素共性的结果。以创业板指为例,它的上涨和政策面提振及超高的市场预期有着很大关系。

4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这成为助推创业板指大涨的内在动力所在。而到了6月,涉及创业板改革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配套规则发布实施,为创业板指的持续上扬又添了一把“火”。

上述投资顾问补充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投资者没有配置到创业板股票,没有大消费的标的(如白酒、乳制品、调味品等),那么他是很有可能踏空本轮行情的。换句话说,今年的股票行情结构性特征十分突出,即便是创业板市场,创业板股票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从近段时间的整体表现来看,‘创蓝筹’或者说创业板市场中权重较大的个股表现,要明显好于小盘的创业板股票。”

比如创业板市场中的第一大权重宁德时代,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已经达到56.24%——周五该股继续上涨4.37%,距离其历史新高170.08也就2%的距离。而在其他排名比较靠前的创业板权重中,迈瑞医疗、爱尔眼科、华大基因、欧普康视、芒果超媒、智飞生物等的年度累计涨幅,均已超过50%。

在创业板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唯一一只今年以来股价出现下跌的是温氏股份。截至周五收盘,该股今年累计下跌20.53%,是创业板众多公司中比较“另类”的一只。

不过,这并不影响创业板股票今年整体强势的格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创业板改革有助于提高投融资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也会给市场参与各方带来更多机遇,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参与。这使得创业板指数越走越强,并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现象级市场。

北上资金持续买入

A股能一鼓作气走出牛市行情吗?

在创业板指的带动下,周五,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高,上证指数和深成指的涨幅分别达到0.96%和1.51%。当天,北向资金的大幅涌入也成为A股市场的另一大亮点。投资者普遍好奇:两大指数未来能否迎头赶上,并助推中国股市整体走牛?

事实上,周五北上资金的大幅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和富时罗素纳A有关。当天盘后,富时罗素的扩容计划如期生效。本次调整后,富时罗素将A股的纳入因子从当前的17.5%提升至25%。据测算,本次扩容将为A股带来超200亿元的增量资金。

今年3月,富时罗素公告,将按计划推进纳入A股扩容,将A股的纳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但富时罗素方面当时表示,考虑到疫情影响全球市场剧烈波动,基金管理人调仓可能会加剧波动,所以将此次纳入分成两步实施。其中,最后一批纳入规模(10%)的1/4已于3月完成,剩余的3/4将与6月的指数评估一道实施。这从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看好。

至于A股市场的未来,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吴任昊表示,从上半年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都是本轮“全球疫情联考”中的尖子生。结合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和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恢复,目前A股市场的整体市场估值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明显有吸引力。如果下半年宏观经济层面能够出现从宽货币到宽信用转换的更多迹象,企业盈利复苏会更加全面,A股市场整体可能上行的空间会更大。

景林资产表示,从下半年和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五大因素支持中国核心资产继续向好。一是从全球比较来看,A股和H股市场自本轮行情底部反弹幅度不大,较前期虽然估值有所回升,但仍在合理区间,尤其是H股;二是综合全球的疫情控制、经济恢复情况来看,中国相对做得更好;三是A股市场对外部风险的耐受力明显加强;四是中国疫情防控较为成功,政策刺激更加有序、有章法,目前是全球为数不多政策留有较多余地的主要经济体;五是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较高,外资净流入是长期趋势。

中信证券表示,A股将在下半年开启中期上行的“小康牛”。政策驱动基本面修复,在全球配置吸引力提升,宽松的宏观流动性向股市传导,三大因素将共同驱动A股上行。该机构认为,预计三季度后期,A股将开启一段持续数月的趋势性上涨行情,这也是一段健康、稳健、可持续的慢牛行情。

操作策略方面,中信证券建议,把握从三季度“基建+消费”向四季度“周期+科技”的转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