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银基金高管自立门户成立景泽基金被中止审查后,一家名为国鑫基金的公募基金公司成立计划也搁浅了。
根据证监会最新一期《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表》,截至3月13日,排队候审的国鑫基金被监管列入中止审查通道。至此,7家拟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被监管中止审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长达四年之久的漫长等待中,其第二大基金发起人深圳市爱施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施德)选择了“放手”,目前赣江新区全球星以1800万元低价拿到爱施德转让的国鑫基金40%股权。
国鑫基金背后神秘金主是何身份?为何会被中止审查呢?
又一拟设立公募被中止审查
从证监会最新的机构审核公示表中可以看到,监管对于公募基金审批态度已越发谨慎,截至3月13日,国鑫基金成为第7家被中止审查的拟设立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中止并不意味着终止,中止审查后还会有恢复审查的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2月国鑫基金申请材料被监管接收;2016年1月被要求补正,同年11月进入审查阶段,筹备至今已四年有余。
筹备公司设立的关键环节就是招贤纳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某招聘网站上此前已经打出国鑫基金的招聘启事,但并没有相关岗位招聘信息挂出。如今随着审批时间不确定,招工进度同样陷入无限期停摆。根据招聘网站信息,国鑫基金是一家位于深圳的民营性质公司,规模在50~150人。
国鑫基金发起设立计划遭遇难产,其背后各大股东申请设立公募基金愿望落空。时间回溯到2015年9月国鑫基金发起设立初期,上市公司爱施德一则公告揭开了国鑫基金背后神秘的金主身份。根据爱施德此前公告,爱施德与自然人张礼庆作为发起人分别出资4000万、6000万元持有国鑫基金40%、60%股权,并向监管提出设立申请。爱施德的公告解释了参与投资的原因:为了完善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战略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同时,发起人之间也就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达成一致预期。按照相关规定,国鑫基金拟设立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1名股东董事由张礼庆委派或自行担任,总经理1名为法定当然董事,其余3名为独立董事。董事长从张礼庆提名的股东董事中产生或由其自行担任,并经董事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由爱施德股份提名1名,2名监事为职工代表监事。
启信宝数据显示,发起人之一爱施德是一家智能终端销售服务提供商,致力于全球移动通讯产品、数码电子产品的引进和推广,业务包括智能终端产品、通信服务、金融服务和电商平台板块,涵盖移动通讯终端产品、数码电子消费产品、通信服务、移动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董事长为黄文辉。根据刚刚发布的2019年业绩快报,爱施德去年营业总收入为559.6亿元,较2018年同期下降1.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亿元,较2018年同期暴增475.49%。
二股东苦等四年清仓甩卖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国鑫基金的审批并不顺利,苦苦等待近四年,第二大股东爱施德选择了退出。2019年7月,爱施德公告转让国鑫基金认缴出资额,今年1月“接盘者”现身。根据爱施德公告,公司作价1800万元向赣江新区全球星转让国鑫基金40%的认缴出资额,转让事宜尘埃落定。
爱施德在《转让国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认缴出资额事项的事前认可意见》中披露了交易方的实际身份。据悉,交易方赣江新区全球星为爱施德关联方,持有其8.31%的股份,是爱施德主要股东,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黄绍武。启信宝数据显示,赣江新区全球星经营范围涵盖商业、物资供销业;货物、技术进出口业务;计算机信息技术咨询、经济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受托资产管理等。
那么,二股东股权转让是否是此次监管中止国鑫基金申请设立审核的原因呢?
就国鑫基金中止审查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连线了赣江新区全球星负责人,截至发稿,暂未得到相关答复。
不过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关联方股权转让可能是中止审查的导火线。“拟设立基金没有批复之前,临时更换股东需要补充很多新的材料,包括高管是否还有变动、经营理念是否发生变化、新加入股东是否符合监管要求、转让价格是否符合定价等。在此基础上,监管是有可能做出中止审查的举措。”
至于为何会有审批期间更换股东为关联方的情况,上述人士表示,这种交易情况在行业内并不多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原股东在审查时发现并不满足监管要求,有制度上约束而被动去股权转让,或者从自身财务出发继续等候监管审批并不划算。不管什么原因,最开始的时候,发起人在这件事情上是没有想得更完整更透彻的。
公募基金牌照审批趋紧
国鑫基金此次被监管中止审批并不意外。事实上,此前,本源、安邦、太平洋、苏宁、不二、景泽等6家拟设公募基金也被按下暂停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8家,此外还有25家公募基金在排队候审。
一般情况下,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主要流程包括材料受理、征求意见、反馈意见、现场审查、批复设立5大环节,审核期限为6个月,而中止审批增加了公募基金发起设立的不确定性。前述分析人士解释了目前拟设公募基金频频遭遇中止审查的原因,“从大方向看,监管中止审批的拟设立公募基金越来越多和监管审批节奏有关系。去年和前年自然人持股、控股的基金公司批复很多,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监管在审批节奏上要控制一下,标准就会更严格一些,补充材料的流程也会加长。”
“另外,也有可能是股东考虑公司成立效益后自行退出。目前很多拟设立基金公司排队2~3年甚至更长,股东实力相对有限会对成本更为敏感,也可能考虑收购、参股的方式进行公募业务。其实即使拿到批复也要有2~3年甚至更久才能盈亏平衡,一些公司从长远考虑就退出了。”
某资深基金分析师向记者解释道,“监管对于公募基金发起设立审核是复杂而严格的,机构组织情况、人员配置资质、股东身份等这些都是审核重点,尤其是近年来监管对个人作为发起主体设立基金公司的审查上更为严格。另外,公募基金注册资本金是要进行穿透的,资本金的要求能否达标还要符合穿透后的出资额要求,这些都可能是拟设立基金公司被中止的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翻查监管文件整理了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相关要求:
在拟设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方面,要求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且股东必须以货币资金实缴,境外股东应当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出资;资产管理机构实缴资本或者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
相关人员配置方面,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备相应任职条件,设置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有符合证监会规定的内部稽核监控、风险控制、信息安全等内部监控制度。
股东方面则对不同主体有不同规定。比如,自然人作为主要股东应具有经营金融业务或者管理金融机构的良好业绩,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0万人民币,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10年以上;其他机构作为主要发起股东设立基金公司应满足经营金融业务或管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良好,财富状况良好,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