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金如何“造血”
高校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将持续考验中国高校以及投资界的经营管理能力。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随着中国民间财富的累积效应,以及中国财富新贵们的观念更新,高校基金会的“春天”已经提前到来。如何唤醒“在沉睡中贬值”的高校基金?这一机遇将持续考验中国高校以及投资界的经营管理能力。近日,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携手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联合主办了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南开峰会。峰会围绕慈善资产管理主题、聚焦海内外慈善资产保值增值经验,带来了一场关于高校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的深度对话。中证金牛董事长钱昊旻在峰会上表示,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慈善基金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截至2017年底,全国6406家基金会资产规模合计超1500亿元,其中549家高校基金会资产规模合计近400亿元。高校基金会数量占比行业不足10%,但资产规模占比超25%。捐赠收入与投资收入是高校基金会年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捐赠收入、投资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但高校基金会投资活动参与率、历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自我造血能力有待提高。在国际上大型规模高校基金会往往募、投并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介绍表示,以耶鲁大学基金会为例,过去30年的年均收益率为13%。近年来,年投资收益接近40亿美元,甚至超过年度捐款总额。总结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历程,高水平募资能力仍然是基金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力量,但良好的内生性投资能力是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钱昊旻认为,高校基金会也折射出我国基金会的普遍情况。如何让更多中小型基金会意识到投资的重要性,并且将投资意识通过有效的路径付诸实施,值得行业思考。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秘书长刘文华也认为,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慈善资产管理是一个潜在的、可有所作为的市场,但需要培育,需要金融机构具有长远眼光。对于公益行业而言,数百亿捐款如何保值增值是一个非常紧迫、非常重要且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证金牛总经理、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联席秘书长徐建军则表示,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将携手金融机构与慈善组织在保值增值道路上一起前行。自论坛筹备及成立以来,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已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编制基金会投资指数、推出基金会投资服务方案以及持续进行培训等。建信养老金总裁冯丽英表示,金融机构可为慈善组织发展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慈善组织开展资金活动既具有资产管理的普遍性,又有公益事业的特殊性。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海扬认为,公募基金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在严格、规范的行业监管下,公募基金形成了很强的主动管理能力,可以为慈善资产管理提供满足不同风险特征的、丰富的产品选择,促进慈善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慈善组织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