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今年超180家!上市公司频繁更名为哪般?

时间:2019-07-31 17:46:13 | 来源:经济日报

逾180家!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更名潮”。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80家上市公司集体更名。

日前,原名为星普医科的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布了一则更名公告,称公司决定将更名为“盈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随之变更为“盈康生命”。

对于此次更名,盈康生命披露的公告显示,鉴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已发生变更,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需要,为树立公司长远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公司决定对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进行变更。

又如,7月8日晚间,*ST嘉陵宣布拟更名为中科电能源;7月9日,鲁商置业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将于2019年7月12日起由“鲁商置业”变更为“鲁商发展”;永兴特钢也发布公告称,拟更名为永兴材料。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锐看来,今年以来频现“更名潮”,一方面是由于不少企业积极谋求多元化或业务转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实际控制人变更而导致更名。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60家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

其实,为了防止上市公司频繁更名,此前上交所已经发布了《第九十六号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变更证券简称公告》,旨在要求上市公司告知投资者证券简称是否“名符其实”,要求公司披露是否从事相关业务、是否具有从业资质等,但不少公司仍打“擦边球”频繁更名。

继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后,深交所也制定发布了《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任性”变更公司名称行为,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针对个别上市公司迎合市场炒作变更公司名称等情况,监管层念起“紧箍咒”,以期避免误导市场和投资者。

股市名称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诚然,上市公司正常更名是自身的一项权利,如果确实是因并购重组成功、大股东易主后带来主营业务改变而更名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也存在部分公司的奇葩更名行为却是因有不少上市公司为了掩饰亏损、处罚等不良名声,吸引市场眼球,迎合资本市场的刻意炒作。

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表示,股市名称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分公司频频改名不但不会改变经营业绩逐年亏损的事实和真相,更不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公平、健康、稳定发展。他提醒,对于部分更名后业绩仍连年亏损、未实质性地开展有关经营业务,或主营业务未达到公司净利润相应比例却随便更名的行为,投资者理应加强注意和防范。

新闻多一点要为上市公司“任性”更名念起“紧箍咒”

规范上市公司更名行为,不得迎合市场炒作,为上市公司“任性”更名念起“紧箍咒”势在必行。

首先,要明确上市公司更名事前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更名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并披露相关资料,若更名涉及变更公司全称,还要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上市公司应提前向股东、媒体和社会公众,充分披露名称变更的原因及合理性、必要性,变更后公司名称与公司主营业务是否匹配,打好提前量,充分征求市场各界的意见建议。

其次,应提高上市公司更名的准入“门槛”。市场上的确存在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更改了名称,但实际业务转型并未跟上更名速度与步伐,主营业务仍与新名称关联不大。因此,应该在上市公司业务变更业已完成后进行名称更改,也需满足更高的标准,如新业务12个月实现的营业利润占总体营业利润的比例高于30%,又如更改后的主营业务最近12个月已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收的30%以上等等。

再次,要强化上市公司更名事后监管。上市公司变更全称后,受到股东或媒体质疑时,监管部门应要求公司作出合理解释说明和详细披露,并视情况要求公司在沪深交易所公开平台召开投资者与媒体说明会,及时进行事后监管。

最后,应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时刻提醒投资风险。对于部分更名后未实质性地开展有关主营业务,或主营业务盈利未达到公司净利润相应比例,甚至业绩仍连年亏损、虚假炒作的行为,投资者应加大警惕意识。在购买个股时,理应尽量回避选择那些主营业绩不良、公司信誉受损、经常遭到监管层处罚或问询且频频“任性”更名的标的,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