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价格战后众生相:爆库、错峰停窑、“假水泥”活跃,水泥行业为何陷入“最冷”夏天?

时间:2022-08-22 08:28:46 |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8月21日讯(记者 汪斌)眼下,摆在夏华(化名)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水泥涨价,任由客户流失;另一条是维持现状,继续往里面赔钱。

“往年大车排队几天都拉不到货,今年传统的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现在只求金九银十能反弹。”夏华是华东一位从业十多年的水泥“老兵”,他对去年的行情记忆犹新:水泥价格最高时超过700元每吨,现在的价格每吨不到300元。

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使全国水泥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寒意,是今年夏天水泥行业从业者最深的感触,号称“灰金行业”的水泥,正遭遇近10年以来最“严寒”的酷暑。

“从来没见过这么差的行情,窑开了一个月,卖了半年。”

“产能严重过剩,需求日渐蒌缩,往后的日子只能靠价格战抢占市场,行业洗牌将加速进行。”

“水泥价格已跌至谷低,已经到了再不涨价就亏本的保命阶段。“

……

这是财联社记者近期在一线调研中听到最多的业内人士反馈,水泥行业正呈现爆库、错峰停窑失效、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乃至“假水泥”活跃等现象。

水泥需求下行颓势依然在延续,悲观的气氛在水泥从业者头上挥之不去。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水泥行业如今面临的“寒冬期”,实际是日积月累下问题的集中爆发,“下半年水泥需求预期偏弱,市场价格难以达到往年同期价位,水泥价格涨幅和绝对值均将低于往年同期,全行业全年利润水平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市场行情持续不见好转,很多经营者都会离开水泥行业,或者转型去做物流、砂浆厂、水泥制品厂等和水泥相关的行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水泥行业困难时期也是整合的最佳时期。百年建筑水泥首席分析师、水泥资讯总监江元林预判,水泥价格或在8月末、9月初出现拐点,“涨价的话也更多是通过限产限电的方式,从供应端减少来带动价格,而不是通过需求拉动,涨幅也不会很大。整体上来说,水泥利润会比去年下降30%-35%。”

对于水泥行业的现状,中国水泥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回应财联社记者称,“下半年水泥行业预期向好,这是当前形势支持的判断。”

多因素叠加致行业困境加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9.77亿吨,同比下降15%,产量创近11年来同期最低水平。分省份来看,上半年9个省市水泥产量同比降幅超20%,其中吉林、上海降幅超过40%,黑龙江、贵州和北京降幅均超30%。

出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中国出口水泥及水泥熟累计共77万吨,同比下降45.5%。

成本端,受燃料采购价格持续偏高影响,上半年水泥燃料成本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吨水泥燃料成本在162.5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8.13%。

价格端,今年以来水泥价格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局部地区价格战蔓延,中间出现的一些上涨也因为需求支撑不足而回落。

需求收缩、库存上升、价格探底、成本高位、效益下滑,多重因素叠加,水泥行业面临的困境加剧。基建、房地产和农村是水泥的主要需求来源。侯林林告诉财联社记者,因社会资金紧张,房地产项目开工减少,在建项目复工缓慢,导致水泥需求启动滞缓,“房地产水泥消费量在行业中占比可达40%-50%,而今年上半年社会资金紧张,工地、搅拌站回款率较往年同期下降30%-40%,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项目较少,在建项目进度缓慢,房地产行业低迷的态势直接对水泥需求形成较大拖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314亿元,同比下降5.4%;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66423万平方米,下降34.4%。

与此同时,上半年公布的很多重大基建项目,但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显的到位。相关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各区域部分重点民生项目一直处于赶工期,但有限的需求,一般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经销商为扩大盈利,通常选择价格相对较低,且质量有保证的大企业合作。

海螺水泥(600585.SH)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受产品特性影响,通常情况下一、三季度是水泥行业传统淡季,二、四季度是水泥行业传统旺季。

卓创资讯水泥行业分析师侯林林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受低温天气和春节影响,水泥需求在1月下旬到2月中旬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水泥企业停产检修为主。2月下旬以后,因社会资金紧张,房地产项目开工减少,在建项目复工缓慢,水泥需求启动滞缓,但因各企业加大停窑力度,整体库存压力不大,水泥价格保持在相对高位。二季度,受局部人员流动性差,资金紧张压力继续加大以及雨水天气反常增加等多重利空影响,水泥需求旺季不旺,大企业为提振销量、争取释放份额,水泥价格不断下跌。”

侯林林认为,今年下半年水泥需求预期依然偏弱,“三季度7-8月高温影响,仍为全国市场传统需求淡季,9月份以后,气温下降,天气晴好为主,适合室外施工。不过,社会资金改善预期不足,搅拌站、管桩厂下半年订单量较差,四季度旺季需求预期也并不乐观。”

从目前已披露的业绩公告来看,水泥行业上半年业绩普遍表现不佳。

据中报,港股华润水泥(01313.HK)、塔牌集团(002233.SH)、山水水泥(00691.HK)上半年业绩双降。其中,华润水泥营收、净利同比分别下降20.13%、50.34%,山水水泥营收同比下降2.5%、净利同比下跌60.4%,塔牌集团营收同比下滑28.64%、净利大跌80.90%。而祁连山(600720.SH)上半年营收虽同比增长19.67%,但增收不增利,净利同比减少16.43%。

此外,已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企业中,冀东水泥(000401.SH)、塔牌集团、金隅集团(601992.SH)、尖峰集团(600668.SH)等业绩预减,西藏天路(600326.SH)、福建水泥(600802.SH)、海南瑞泽(002596.SH)等业绩预亏。如金隅集团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超59%,西藏天路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逾1.33亿元,东吴水泥(00695.HK)则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167.5%。

针对业绩下降原因,上述公司多数提到:成本上升,水泥量价齐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市场信心和预期下降。其中,东吴水泥在业绩预告中明确提到,上半年停窑时间同比增加,导致停产损失加大。

就此事宜,财联社记者联系采访多家水泥上市企业。塔牌集团证券部回应称,“我们预期下半年基建、房地产和新农村建设三个板块可能都会向好,但也存在隐患,主要是疫情影响。”

上峰水泥(维权)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水泥企业虽然已到了亏现金流的地步,但前面几年赚到钱了,目前来讲,短期亏损还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刚过,全国有800多家水泥企业错峰“放假”,没放假的部分企业员工也被强制休假——本该春节才会返乡的农民工,已经开始大规模的“逆周期”返乡。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水泥厂放假的情况在广东、云南、贵州地区较普遍,“不放假,生产的水泥也卖不掉。”

错峰停窑调节失效

按照国家标准,水泥的质保期是3个月。这决定了水泥厂商和经销商不会长期、大量库存,即使赔钱也要尽快出手,因为过期损失会更大。

需要指出的是,水泥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占比仅为10%左右。这意味着,水泥产能开停需更加灵活。

以往,各区域为提升盈利减少库存,都会开启错峰生产。然而,今年“错峰停窑”对水泥行业的疗效貌似微乎其微。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为应对产能增加和需求下滑的预期,2022年各省区加大错峰停窑力度,其中西藏在一季度开始集中进行错峰停窑,西南、中南区域各省份错峰停窑计划天数较往年同期增加20-80天不等。尤其广西,考虑拟增产能较多,全年错峰天数较2021年增加80天。

“西北、西南区域今年相对来讲还好一点,错峰生产的周期比往年延长了60-100天,对价格的维护相对好一点。但华东地区本身没有错峰生产的强制性要求,想以此来管控、压缩产能,不太现实。”上峰水泥相关人士如是说。

侯林林分析认为,虽然错峰停窑力度较大,但局部产能增加,且需求下滑更多,停窑效果较为有限,各区域熟料库位也在二季度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虽然大部分省份熟料线在下半年仍有错峰停窑计划,且北方十五省区在秋冬季将进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但在水泥需求预期不足的情况下,熟料线错峰停窑的效果将仍然偏弱,对水泥价格难有推动作用。”

在江元林看来,下游需求起不来,很多企业库位较高,原本就已经停产了,再提议错峰也达不到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夏季有半数以上的省份停窑限产,全国有接近三分之二的窑线开启淡季错峰。但由于下游需求不佳,水泥价格同比下行,产量也不及去年同期。截至目前,多地协同涨价已失效,停窑也撑不起水泥价格。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熟料库容比均值74.62%,较去年同期上涨15.01个百分点。

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前几年所谓的协同停窑,本质就是水泥企业间的攻守同盟,通过人为的“饥饿疗法”推动价格上涨,“靠协同停窑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

“爆库”背后,多地出现了水泥和熟料价格倒挂现象。江元林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华东区域熟料卖到350元/吨,水泥才卖330元/吨。大水泥厂有卖熟料的还能挣钱,小厂家要买熟料生产水泥根本不赚钱,很多粉磨站因为价格倒挂停产。

值得关注的是,低价水泥充斥市场的同时,“假水泥”亦开始活跃。据了解,“假水泥”一般是将劣质水泥套上知名品牌的包装,冒充高标号水泥以低价对外销售,牟取暴利。财联社记者关注到,年初至今,华东地区陆续曝光了多起销售假冒伪劣水泥的案件,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案件曝光。

有经销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越是水泥市场活跃地区,越容易出现假水泥。假水泥成本低,卖得也特别低,大概200多块钱一吨。”

价格战愈演愈烈

受行业限产及成本上涨的影响,“水泥茅”海螺水泥亦面临前所有未的困难。

财报显示,2021年海螺水泥归母净利增速由正转负;今年一季度,海螺水泥以双降惨淡收尾:营收同比下降26.07%至254.6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21%至49.25亿元。此外,财联社记者还注意到,海螺水泥2022年第一季度同比上年应付职工薪酬下调了52.56%。

业绩滑坡之下,海螺水泥决定执行“市场份额”战略,全域开启价格战。据麦格理研报,内地水泥龙头企业调整市场策略的关键原因在于其市场份额大幅流失,特别是华东地区公司的销量损失最大。

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目前出现这样一种场景:一个水泥企业出现众多不同的价格,部分地区水泥价格跌至200元/吨,许多水泥企业在成本线边缘“磨底”,长三角水泥冲击山东,有头部水泥企业散装亏了袋装补,这个区域亏了其他市场补,而区域内的小企业就亏大了。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价格战背后,是头部水泥企业对市场份额的焦虑,“价格战目的就是要干掉一部分现金流差的、负债高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在江元林看来,此轮价格战是拥有低成本优势的头部企业,迫使其他成本较高的企业退出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水泥的竞争优势最主要的是成本,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在价格战中具有优势。”

换句话说,水泥企业想要留住市场份额,只有竞价。

海螺水泥发动价格战的底气之一,或源于自身的低成本优势。据水泥网研报显示,2021年海螺水泥的成本为191.1元/吨,处于同行业较低水平。此外,安徽省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这为海螺水泥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6月以来,麦格理研报多次指出海螺水泥及华润水泥今年盈利将面对风险。麦格理认为,内地水泥行业出现价格战,且降价幅度超过预期,在面对脆弱的供需动态和下半年黯淡的需求复苏,水泥行业目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除了价格战,部分区域水泥企业还开启了“促销大战”。据业内人士介绍,近来云南昆明华新水泥(600801.SH)推出“一次订购5吨水泥,送20袋石粉;一次订购10吨水泥,送云烟一条”的活动。

水泥人网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同区域企业之间往往凭借5元、10元的差价赢得市场,“这5元、10元的价格是体现在明面上的,叠加各种返利政策之后实际价格更低。”

价格战正在波及水泥整个产业链。8月7日,深圳市水泥及制品协会发布《关于应对市场风险的提示函》,建议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销售中,不得低于成本价抢单或供应质量不合格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嘉兴一粉磨站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指出,上半年的行情让很多中小实体粉磨企业生存跌入谷底,现在对它们而言,一块钱成本可以定生死,“撑下去的就是老板,撑不下去就变成老赖。”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