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小型锂电池三元材料龙头“天力锂能”申购在即,开拓大动力市场正当时

时间:2022-08-09 17:22:41 |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文/佳鑫

随着新能源汽车热销,锂电池赛道大热,同时激烈的竞争也无可避免,清晰的战略定位才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与当前大量扎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不同,天力锂能(301152.SZ)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战略定位于“小型动力锂电池领域”,稳扎稳打成为市占率第一龙头后,再利用技术积累开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从而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8月7日,天力锂能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其初步询价时间定于8月11日,预计8月17日进行网上与网下申购。

招股书显示,天力锂能前身天力有限成立于2009年,成立初期主要从事锌粉、储氢合金粉研发与生产,产品主要用作碱锰电池、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与此同时,2009年天力有限开始进行三元材料及前驱体的开发与研制。2009年至2012年,该公司主营业务以锌粉、储氢合金粉为主,三元材料尚处于市场开发阶段。

2012年之后,天力锂能三元材料业务逐步走入正轨,成为其主要产品。2012年至2015年,天力锂能三元材料产品型号逐步丰富,包括NCM333、NCM424、NCM523等型号。2015年至今,天力锂能三元材料业务发展加速,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并开发出NCM622、NCM811、NCA、单晶、包覆、低钴以及无钴材料等产品;与此同时,为更好的聚焦三元材料业务,天力锂能逐步放弃了原有的锌粉业务。

目前,天力锂能形成以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为主的产品结构,并战略主要定位于小型动力锂电池领域,尤其在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锂电池材料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一、小型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龙头,市占率超30%

三元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结构比较稳定等优势,是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技术路线,并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及3C等相关领域。

天力锂能是国内较早从事三元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之一,拥有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一体化研发与生产能力。天力锂能产品包括NCM333、NCM523、NCM622、NCM811等多种系列,几乎涵盖三元材料全部类型。客户涵盖星恒电源、天能股份、长虹新能源、海四达、横店东磁、阳光电源、鹏辉能源等国内锂电池领域知名企业。

天力锂能在小型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体现为市占率的显著优势。2020年天力锂能在电动自行车与电动工具锂电池领域三元材料出货量处于行业第一名,市场占有率达41%。同时依据2020年锂电自行车和电动工具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4.4万吨)及三元材料出货量(3.3万吨)推算,2020年天力锂能在电动自行车与电动工具锂电池领域正极材料的总体市场占有率为30.8%,杉杉能源、金富力分别位列第二位、第三位。

在小型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后,天力锂能利用沉淀的技术及客户资源,开始开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由于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自2016年起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天力锂能的主要客户如星恒电源、横店东磁、海四达、骆驼集团等也在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天力锂能与上述客户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亦根据客户需求研发、生产了相关电动汽车用三元材料产品,作为配套厂商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实现了一定规模的销售收入。

二、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创新优势显著

领先的市场份额离不开高效的研发体系及积累的技术优势。

天力锂能是国内较早从事三元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之一。其在2009年即开始布局三元材料及前驱体的研究与开发,经过研发人员大量的研发试验和生产技术人员持续不断的工艺调试,天力锂能于2011年突破和掌握了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并在当年成功实现量产;于2012年成功掌握三元材料制备的关键工艺技术并实现量产;2013年天力锂能三元材料产量便已突破1,000吨,产品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

开放型的研发体系是重要基础。一方面,天力锂能建有电池材料研究院,重视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和科研人才培养,被认定为河南省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另一方面,天力锂能与中南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重视技术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天力锂能聘请了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专家和教授进行技术指导,以提升自身在NCM/NCA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水平。

经过多年自主研发与生产实践,天力锂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掌握多元前驱体精确控制技术、高容量高压实多元正极材料生产技术、高一致性湿法混合技术、二次球型三元材料表面修饰与缺陷态重构技术、单晶型高镍三元材料的控制合成技术、单晶型高电压三元材料的控制合成技术6项核心技术。

其中高一致性湿法混合技术,突破了行业内通用的干法混合工艺,通过液相混合的方式,精确控制材料的比例,有效提高材料一致性和稳定性,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行业内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

此外,天力锂能与客户星恒电源在“锂离子动力电池集约化制造及二次寿命技术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上进行了合作研发,主导了“低钴绿色高容量正极材料技术”的开发,对促进三元正极材料在小型动力锂电池领域的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电动自行车的锂电化趋势。

技术不断突破以及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天力锂能积累一定数量的专利。2019—2021年,天力锂能研发投入分别为3,403.64万元、3,889.01万元和6,580.51万元,累计研发投入达13,873.16万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天力锂能共有研发人员74人,占员工总数的18.73%。目前,天力锂能拥有国内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

三、多层政策驱动,发展势头良好

政策层面利好不断,带动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空间持续扩容。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发展力度。鉴于我国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5.40%,下游需求的增长将有效带动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空间的扩容,进而带动天力锂能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

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与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为创造稳定政策环境,2021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未来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完全退坡后,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是市场需求的重要考虑,新能源产业链对于上游材料的性价比要求提升,对天力锂能产品质量与成本的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2021年12月10日,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明确了对电池和电池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以及正极材料比容量的要求,有利于推动三元材料行业技术进步和良性发展;规定三元材料比容量≥165Ah/kg,将有效推动三元材料向中高镍方向发展。上述行业规范,将进一步推动天力锂能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布局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线建设。

此外,政策补贴标准的提升也将放大三元正极材料技术路线的优势。

为维护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以来,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能量密度及续航里程标准提高)。而目前技术路线中,三元正极材料路线的能量密度优势较大,天力锂能未来有望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四、募资8.36亿扩产,有助于巩固龙头地位

由于市场未来需求空间较大,天力锂能本次IPO拟募集8.36亿元用于三元正极材料的扩产,包括淮北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及新乡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对锂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正极材料的三元材料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天力锂能致力于锂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年,随着销量的不断增长,现有生产线的饱和度不断增加。天力锂能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生产设备、工人均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该公司采取了委托加工的形式来弥补自身产能的不足,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已经难以有效满足下游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进一步扩大生产产能,可以有效提升天力锂能生产能力和订单承接能力,突破产能瓶颈,减少对外委托加工比例,充分发挥规模成本效应,优化公司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天力锂能的生产能力及整体的设备制造水平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龙头地位。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的实施,对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传统体系的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瓶颈渐显,新的动力锂电池体系则成为电池企业研发的重点。目前来看,在现有技术体系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最可行的商业化方案,三元正极高镍化趋势明朗。

近年来,随着电芯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型企业的持续研发,国内多家主要锂电池企业的NCM811电池产品陆续进入量产阶段。未来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提高、生产环境管控能力的逐步加强,预计NCM811电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升。本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升天力锂能高镍三元材料产品的生产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其产品结构,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