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大股东套现超400亿!上半年大赚46亿的药明康德 股价跌麻了 业绩线还管用吗?

时间:2022-07-28 08:23:50 |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全景财经

半年大赚46亿,大股东们却忙着套现?

7月26日晚,CRO龙头药明康德(维权)(603259)晒出上半年成绩单:营收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52%,归母净利润46.36亿元,同比增长73.3%,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业绩高增,股价表现却并不理想。7月27日收盘,药明康德报收96.36元,下跌5.12%,盘中更是一度跌超6%。

股价下跌,或与公司即将迎来大额减持有关。

2019年至今,药明康德的重要股东已合计减持91次,累计套现超过464亿元。而根据6月初的减持公告,药明康德正式发布半年报后,或再迎来大额减持。

01

净利增超70%

上调全年目标

2022年上半年,药明康德业绩创新高。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营收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52%;实现归母净利润46.36亿元,同比增长73.29%,期内盈利金额已创出同期历史最高水平。

A股上市以来,药明康德业绩一路水涨船高,营收规模从2018年的96.1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29.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

药明康德为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主营业务可以分为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以及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服务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及其他区域。

从细分业务来看,化学业务作为公司的营收支柱,贡献了最大的增幅。2022年上半年,化学业务实现收入129.74亿元,同比增长101.91%,占总营收的73.07%。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R)的服务收入为35.04亿元,同比增长36.50%,工艺研发和生产(D&M)的服务收入为94.70亿元,同比增长145.41%。如果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也同比增长了36.8%。

此外,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3.62%、18.52%、35.73%。

2022年上半年各业务板块营收情况 图\公司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是药明康德唯一收入下滑的板块。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收4.55亿元,同比下降26.69%。公司表示,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业务主动迭代升级以满足客户对中国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要求,由于交付IND周期更长,因此对当期业绩有一定程度影响。

对于上半年的营收增长,药明康德主要归功于三大方面,一是公司持续强化独特的一体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业务模式;二是积极配合落实上海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三是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多地运营及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

而对于下半年业绩,药明康德也信心十足。7月21日,公司更新了2022年全年业绩目标,将此前公告的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目标从65%~70%进一步上调到68%~72%。

产能是保障业绩增长的关键,公司提到,2022年6月,位于常州的第二个高活原料药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7月,位于常州原料药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又一全新寡核苷酸及多肽生产大楼正式投入运营;同期,位于常州基地的又一全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亦称“流动化学”)车间正式投产运行。

此外,7月19日,药明康德宣布计划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并预计在未来十年累计投资20亿新元(约合14.3亿美元)用于新基地的建设。

02

医药圈“黄金猎手”哑火?

作为国内绝对的CRO龙头,药明康德之所以能够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与其实施的VIC商业模式密不可分。所谓VIC,即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医药外包服务)。

过去两年,CXO创造了无数的资本神话,但随着热浪退潮,龙头们的投资板块也随之“哑火”。

药明康德的对外投资,一是最常见的上下游并购重组,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Wind数据显示,药明康德的参控公司共有101家,从基因检测、创新药、细胞疗法、医疗器械到体检机构、专科医院,“药明系”遍布了全系医康产业。

二是将投资部门独立出来,与通和资本合并成立了通和毓承,为未来盈利空间大、资金不足的研发项目提供资金,获取创新药成功上市后的红利。

目前,药明康德直接对外投资超过35家,通和毓承则管理着8支基金,投资项目近80个,管理规模超过100亿,涵盖医疗器械、新药研发、专科医院、AI制药等领域。

2021年,公司在VC圈赚得盆满钵满,投资收益为13.56亿元,占到总净利的26.6%。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药明康德获得投资收益仅为2.3亿元,同比减少了77.86%。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处置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减少。

投资固然有波动。药明康德表示,公司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价值,可能将会受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大幅变化,从而可能导致公司的净利润产生大幅波动,进而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创新药市场也出现收缩。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海外医药融资总额约185.10亿美金,同比下滑45.31%;国内融资总额约56.99亿美金,同比下滑45.31%。

而在药物获批方面,2022年上半年生物药获批数量同比增长16%,增速放缓,化药新药同比增长直接为负(-4%)。

03

大股东已套现464亿元

或再迎大额减持

尽管市场有所波动,超预期的业绩、全产业链的商业版图,都是药明康德作为行业龙头的绝对优势。

但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中报发布的第二天,药明康德股价大跌。7月27日收盘,药明康德报收96.36元,下跌5.12%,盘中更是一度跌超6%。

回溯过去两年,不难发现,药明康德的业绩预增总是与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计划如影随形。

去年7月16日,公司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就在业绩预增公告发出后的半个月时间内,包括胡正国、陈民章、陈曙辉、朱璧辛在内的药明康德多名时任董监高,持股5%以上股东Summer Bloom Investments(I)Pte.Ltd.,都随之公告了减持计划。

6月初,药明康德曾对外披露,预计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将实现63%至65%的增长。但随后,市场又等来一份减持公告。

药明康德最新减持公告图\公司公告

6月10日,药明康德公告称,实控人控制的股东及实控人计划自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不超过90日期间内,合计将减持不超过3%股权。

公司还表示,如公告所示,股东基于自身的资金需求选择小比例处置公司股票,做到了充分公告,实际上减持的发生不会早于公司发布半年报的日期。这也就意味着,药明康德正式发布半年报后,或将迎来大额减持。

而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至今,药明康德的重要股东已合计减持91次,累计套现超过464亿元。相比之下,期间的增持操作仅有20余次,金额刚刚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次减持计划披露之前,公司的股东上海瀛翊投资中心还因涉嫌违规减持,公然套现超过28亿元,被处以2亿元的罚款。

04

公募减持

葛兰再加仓

大股东减持,公募基金也在减仓。

从公募基金二季报来看,公募基金整体减仓药明康德。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二季度合计持有药明康德A股5.3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18.03%。而一季报时,公募基金合计持有药明康德A股6.3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21.53%。

不过,尽管A股的持有基金数从一季报时的859只降至二季报的621只,药明康德也依旧是机构投资者的重仓标的。

其中,“公募一姐”葛兰旗下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减仓后,又在二季度增持了190.03万股,数量达到6122.79万股,目前持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约2.4%,持仓市值逾62亿元,成为持股最多的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葛兰在二季度还加仓了多家创新药产业链公司。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二季报显示,九洲药业新进其前十大重仓股名单,康龙化成、爱尔眼科、迈瑞医疗等公司也获得了增持。

其他股东方面,今年二季度,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了2620.27万股,中国人寿保险旗下保险产品新进为药明康德前十股东,持股数量为5298.84万股。

05

券商看好

配置性价比优势凸显

虽然股价下跌,不少机构仍持乐观态度。

半年报披露后,华西证券、安信证券等13家券商发布了投资评级,均给予药明康德买入评级。

此外,近一个月,药明康德获得30份券商研报关注,其中买入评级27家,一致目标价为138.94元,与今天的收盘价96.3元相比,高出42.64元,目标均价涨幅44.28%。

中信证券认为,2022年二季度末医药板块基金持仓达到历史底部,疫情防控背景下相关热点领域与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CXO、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配置较为集中,但整体估值中枢同比已经大幅下移,处于近几年的估值最底部,配置性价比优势已经凸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2年中国CRO市场规模预计约为130亿美元,2015-2022年CAGR为25.85%;2022年细分临床CRO市场规模约为75亿美元,2015-2022年CAGR为28.45%。

民生证券认为,我国为仿制药大国,2018年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已超千亿美元。近年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仿制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驱动仿制药行业持续增长,我国高端仿制药研发服务仍然存在较大市场增长空间。

华西证券研报则认为,考虑到国内底层红利(工程师红利和生产成本优势),且目前国内CXO供应链占全球比重不高,其仍然维持对CXO行业在未来3-5年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的判断。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