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企业的一门重要课题。一直以来,泸州老窖在白酒行业创新进取,开拓出一条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其科技实力、质量管理和创新优势在业内领先。
从泸州老窖智能酿造技改项目,到有机高粱种植,再到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泸州老窖充分发挥了领先企业的示范作用,传统的白酒行业正在通过现代化管理与科学技术手段赋能,焕发出新的增长力量。
有机高粱种植基地 泸州老窖“生产的第一车间”
泸州老窖作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具有数百年的酿酒史,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24代、690余年,成为浓香代表。为了坚持浓香型白酒的“纯正血统”,泸州老窖一直采用川南糯红高粱酿酒,并坚持传统的“单粮”酿造工艺,所酿之酒口感更为净爽、醇厚。
2001年,泸州老窖于行业率先提出“有机高粱种植”的概念,将生产的第一车间放到田间地头,在行业率先打造“有机高粱种植基地”。而从原粮种植基地“升级”为有机原粮种植基地,这个过程是极为严格的。
首先,是禁止在种植基地及其周边销售和使用禁用农药和肥料,基地附近的水源不能有任何污水、废水,基地附近也不能建设有废气排放的企业。其次,是长达两三年的“净土”。按照有机原粮的种植要求,进行反季作物糯红高粱、软质小麦的规模种植,逐渐消除基地土壤中残留的有害物质。由于单粮酿造对高粱品质的需求较高,基地的建设也相应地需要高标准。从一开始,泸州老窖就在基地管理上,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浸种、统一育秧、统一指导病虫防治和统一监测。
三年后,由泸州老窖报送的“国窖酒生产工艺研究”,获得 2004年度四川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基地建设成为其重要的技术支撑。同年,泸州老窖正式启动“有机原粮基地”试点。2008年,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认证。
自此,泸州老窖跨入了有机产品生产行列,国窖1573成为中国浓香型有机白酒。如今,泸州老窖的有机高粱基地广泛分布于泸州市龙马潭区、江阳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五个区县十余个乡镇上,共有24个农场,“有机高粱种植”标准,也让泸州老窖从酿酒原粮生产环节入手,在源头上保证了产品安全与上佳品质。
全产业链质量管理 打造泸州老窖品质高地
在率先提出并实现“有机高粱种植”之后,泸州老窖并未停止创新步伐,率先在行业提出“让中国白酒质量看得见”质量理念的同时,创建“全产业链网格化首席质量官制度”,并开展系统化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从田间到舌尖360°的全产业链、全溯源、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信息化系统。而与泸州老窖高质量发展相对应的,是其始终和中国白酒的技术革新节奏保持一致,不断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发展血液之中的前进步伐。
7月12日晚,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拟以全资子公司酿酒公司为主体,投资实施泸州老窖智能酿造技改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约47.83亿元。对于本次投资,泸州老窖表示,项目实施后将提升公司基酒产、储能力,巩固产能优势,实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可共享黄舣酿酒生态园现有配套设施,通过生产工艺优化、设备智能化提升,实现生产资源的更大化利用。
而从过去二十年至今,泸州老窖在传承非遗酿制技艺基础上,已经借力酒业科研机构、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一同开展了酿酒、制曲、蒸糠等环节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研发;搭建起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助推 “智能酿造”,“传承”与“创新”并举,进一步扩大了泸州老窖的品质优势。
如今,泸州老窖已建立起涵盖原粮种植、酒曲生产、酿酒生产、基酒储存、勾调组合、灌装生产和质量检验等环节众多技术标准构成的较为完善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做到了各环节、各过程可控制、可查询、可追踪,真正实现了“让中国白酒质量看得见”。
酿酒工程技改扩能 迈向智能化酿造之路
近年来,泸州老窖加快技改扩能,依托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在酿酒生产工艺中,通过纯粮固态发酵、智能化酿造、循环利用等核心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公司产能规模、绿色生态水平和基础酒质量,实现了白酒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推动技术升级、产能升级,助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科技的力量注入到传统的酿酒行业,泸州老窖一直在不断加注,同时也激活了以白酒酿造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和三产联动发展,用信息化串联起从农田到餐桌的价值链,用智能化整合关键环节联动创新发展。
自酿酒工程技改项目投产使用以来,泸州老窖已实现年产值400亿元、税收100亿元、利润8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400余个,有效带动传统酿造产业转型升级,为泸州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时代变革下,紧跟步伐与时俱进,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未来,泸州老窖将充分发挥领先企业的示范作用和社会责任担当,紧随时代风潮,积极布局,从科技引领、品质提升和创新升级等方向实现跨越转型和升级,助力中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