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权益市场 | 财政支出依然保持较快增长,资金面短期内将维持宽松

时间:2022-04-25 18:23:36 | 来源:市场资讯

市场情况

2022年4月18日-4月22日,上证综指下跌3.87%,创业板指下跌6.66%,沪深300指数下跌4.19%,科创50指数下跌3.22%,恒生指数下跌4.09%。海外市场,道琼斯指数下跌1.86%,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83%,标普500下跌2.75%。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个实现上涨,其中,纺织服装(5.02%)上涨幅度较大;房地产(-8.77%)、钢铁(-8.46%)、建筑材料(-7.64%)下跌幅度较大。

流动性

2022年4月18日-4月22日,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入4.45亿元。2022年4月18日-4月22日,央行共有5笔逆回购到期,总额为600亿元;5笔逆回购,总额为50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含国库现金)共计100亿元。2022年4月18日-4月22日,R007(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下跌18.82BP至1.87%,SHIBOR(隔夜利率)下跌8.40BP至1.26%;期限利差上涨12.07BP至0.89%;信用利差下跌2.4BP至0.78%。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6.20BP至1.95%;3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3.50BP至2.4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28BP至2.84%。

       市场点评

  中国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相较去年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由于3月份开始各地疫情多发,且波及范围较广。分结构来看,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分别为3.3%、1.3%和0.2%,在消费承压、净出口贡献缩小的情况下,投资保持了较强的韧性,主要是由于政策加大了基建投资以托底经济。从消费方面来看,由于疫情原因,消费所受冲击较大,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实际同比-6%,三年平均增速为2.9%。投资和生产也受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停工停产等影响增速下滑。3月以来,疫情防控导致部分供应链较长的行业停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由于疫情原因增速有所放缓,3月同比增速15.6%,相较上月降低4.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一季度仅增长0.7%,远低于前值。由于今年加大了基建投资力度,基础设施投资一季度增长8.5%,远高于2021年0.4%的增速,因此投资对GDP的拉动呈逆势提升态势。总体来看,3月份以来的疫情复发使得消费受到抑制、部分生产供应链中断,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较弱。同时受地缘政治风险升级、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影响,中国出口需求受到一定冲击,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增长动力。考虑到4月份以来疫情全国多地持续多发,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难度加大,下半年政策或将更加积极主动,尤其是在基建与地产等方面,通过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宏观流动性:4月以来R007(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和DR007(指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震荡下行,截止4月22日二者分别收于1.87%和1.60%,均已经低于政策利率。疫情冲击下,财政加快留抵退税支出是导致资金面宽松的重要原因。按照国常会的部署,2季度留抵退税规模将接近1万亿。而央行也加快上缴利润给财政,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财政留抵退税支出增加,带来基础货币投放,改善企业现金流,并增加银行可用资金,从而使得资金面超预期宽松。财政支出依然将保持较快增长,而资金需求还有待恢复,资金面短期内将维持宽松。财政支出将维持较快增长,央行上缴利润也会配合,从而带来基础货币的投放,这会继续支撑资金面。4月25日降准落地后,也会增加银行可用资金,即使月末有信贷冲量的可能性,对资金的影响也有限。而专项债发行预计要到5月中旬才能开始逐步恢复发行节奏,在此之前资金面将维持宽松。

近期海外加息压制全球风险偏好,在国内市场体现为创业板估值受压制。我们认为,随着全球流动性拐点已至,上游实物资产通胀居高难下。风格上,考虑到当前的加息环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显著下降,对盈利久期的偏好从企业的远期成长性快速切换到企业当前业绩的稳定性或确定性上来。行业配置方面,我们看好三条主线:1、稳增长主线:地产、银行、建筑;2、上游周期性行业:煤炭、石油开采、化工、农林牧渔;3、重点产业政策方向:中药。

(上述市场情况、流动性中引用的相关数据和内容均来自Wind公开信息)

风险提示:需注意海外疫情与中美关系仍存不确定性,合理配置资金的同时应注意潜在风险。在任何情况下,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不就点评中的任何观点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投资建议。本点评内容和意见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使用前务必请核实,风险自负。本点评版权归我公司所有,未获得我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点评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本点评不代表我公司产品观点,不构成对我公司旗下产品实际投资行为的约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