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懂你分享 | 相聚资本:警惕“择时陷阱”,避免“安全错觉”

时间:2022-04-01 18:24:24 | 来源:市场资讯

投资世界中,“择时”总是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人又爱又恨。

投资者总是不停地寻找择时的准确,却又经常遗憾地错过。但就好像雨巷中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结着幽怨的姑娘”,叫人顾盼流连,欲罢不能。

炒股看起来非常简单,“低买高卖”,买的价格越低,卖的价格越高,收益越大。择时的执念就来自于,希望通过大脑来准确判断股价的位置,以实现精准价位的买卖,进而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一道看似小学生都会的算术题,却成为无数投资者最纠结的问题。

本期懂你分享将全文分享来自相聚资本Aeven的投资感受。

01 | 未知的未知

在择时交易中,不少投资者寄希望于寻求最佳击球点。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要知道的是,某时刻你以为的应该的股价,大概率只是你个人的认知,而不是市场其他人的认知。

但想要基本准确描述股价的位置,即“精准择时”,其实就是试图寻找市场大部分人的共识,更准确的说,是在共识之前找到共识,即寻找到“未知的未知”。

市场的共识是未知的,你需要在这种未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寻找未知。

一个未知就足够不确定了,还要从不确定中找出确定的蛛丝马迹,不啻于天方夜谭。实在想不通,那些言之凿凿说能准确择时的,信心来自于何处?

我们在前期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短期的股价更多是由情绪、心理的无意识行为形成,与基本面没有关系。当我们试图用理智的思维去衡量、揣度非理性造成的随机时,是否真的是理性的?

以连续下跌为例,最开始的下跌肯定是事出有因,但跌到第五日、第六日时,更多是由恐慌的情绪主导。市场的恐慌消散时间,或者说信心的建立,可能是一周、一个月,也可能是半年、一年。

很多时候出现“抄底抄在半山腰”、“买在最高点”、“卖在最低点”,就是我们对情绪的判断出现了错误。这其实也不怪投资者,因为情绪的风向非常随机,而情绪的传染又非常快。

所以,从来不要试图去做短期内、尤其是日内的精准择时,在市场眼中,这种行为是多么愚蠢却不自知,还乐此不疲。

彼得·林奇告诉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法则能够告诉我们股价大概会下跌到什么程度。”

02 | 避免“安全错觉”

企图“精准择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交易者往往都很自信。

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有研究证明,投资者总是容易过分夸大在投资中的表现,但事实上大多是在自欺欺人。

“大多数人宁愿听从内心骗子的花言巧语,也不愿准确衡量他们的财务业绩。”

电影《霍根的英雄》中,克林克上校以为自己能控制每个细节,但事实是他往往对周围不断出现的混乱浑然不觉。就像克林克一样,投资者成了“克林克上校效应”的牺牲品。

殊不知,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和自以为对安全感的掌控,反倒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之中。恰是看似充满诱惑的交易产生的“安全错觉”,让投资者陷入到投资陷阱中。

“控制错觉”也可以解释另一个现象:即为什么愿意长时间盯盘?在“克林克上校效应”中,似乎掌控了每一分钟、每一秒的股价涨跌,我们就能控制股价涨跌一样。

避免控制错觉,反对盲目的自信,但同时希望拥有“理性的、在正常水平”的自信,知道自己清楚的知道的无知边界。

一无所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03 | 追求“区间段内大概率的正确”

当然,不期望“精准择时”并不代表盲目的买卖,不管不顾就进入市场,这也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市场的水温从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要做的不是拿着一支温度计判断是36度、还是63度,不存在这样的工具,只需要大概判断是过热、温和还是冰冷就可以了。

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 “区间段内大概率的正确”,多年的经验下来,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大概率能判断市场的水温,了解估值的高低,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做出投资的判断。

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生涯中,他有一种成功的投资方法叫做抓住“困境反转股”,但前提是要判断这些困境中的公司能否“起死回生”,但这种“秃鹫”觅食的做法,充满各种不确定,稍有不慎,就容易踩雷。

寻找困境反转股,不属于底部择时,本质是基于公司价值的基础判断。

所以说,我们不反对择时,但反对“买在最低卖在最高”的精准择时。

如果还是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买入,请记住下面这句话:

“我所需要的唯一买入信号就是找一家我喜欢的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买入股票永远不会太早也不会太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