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每周要闻】指数普跌, 7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

时间:2021-08-23 15:22:46 | 来源:财经自媒体

上周市场回顾

上证指数

-2.53%

上证50指数

-4.51%

沪深300指数

-3.57%

中证500指数

-2.38%

中小板指数

-3.13%

创业板指数

-4.55%

● 行业表现方面

本周非银金融、国防装备、综合有所上涨

非银金融

2.21%

国防装备

1.56%

综合

0.50%

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休闲服务跌幅较大

食品饮料

-9.80%

医药生物

-7.28%

休闲服务

-6.8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策略观点

就市场后续走势,经历了2-3月以来的结构切换,4-5月的行情反弹,6-7月的成长占优,前期回调个股与成长类赛道均已先后反弹,实现了一定回升。

展望未来1-2个月,宏观层面存在流动性宽松预期;中报的集中披露,将成为行情催化剂,市场将进入结构分化格局。

结构上:

一方面,针对前期消费、新能源的核心资产,可通过前期反弹情况进行甄别,筛选净利润增长显著且估值处于合理区间的个股;

另一方面,对于成长股,关注近期中报披露,以此布局,重点关注工业智能化、半导体、信创等板块;

此外,对于低估值板块,可以关注银行和交运等行业优质个股作为防守端。

7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供给端工业景气度下行,需求端三驾马车纷纷走弱,这表明稳增长压力较小窗口已过,二季度经济动能高点已现。

与此同时,本轮Delta病株引发疫情仍未结束,目前我国仍然实行“清零”政策,多地提升防控等级,对消费复苏形成利空。经济回落和疫情复发的双重压力下,未来货币放松的确定性较强,年内较大概率有降准及定向降息的预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触及2.5%右,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有望带动科技成长股发力。

#重要政策和经济数据

8月16日

美联储罗森格伦:预计美联储在实现与前十年相比的2%的通胀目标时不会遇到困难;预计美联储资产购买将于今年秋季开始逐步减少。强劲的增长将证明美联储在2022年年中结束购买计划是合理的。

此外,数位美联储官员称,美联储接近就在未来大约三个月开始缩减宽松货币政策达成共识,前提是经济复苏持续,一些官员主张在明年年中之前结束资产购买计划。美联储卡什卡利称,如果未来几个月就业数据仍然较为强劲,经济复苏取得的进展将足以使美联储开始缩减债券购买规模。

8月17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好政策落实,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会议要求,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以更有效的开放举措稳定外贸外资。

8月18日

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8月19日

中国信用债市场迎里程碑式监管文件。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文,从推动发行交易管理分类趋同、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健全定价机制等十个方面,对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意见。

文件提出,推动研究制定公司债券管理条例,分类趋同促进发行、交易等各项规则标准逐步统一,禁止结构化发债;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方法体系;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市对外开放,统一境外机构投资者准入和资金跨境管理。

8月20日

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716亿元,同比增长20%。

印花税2630亿元,增长37%。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664亿元,增长41.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928亿元,增长3.3%。

经济数据

7月全国调查失业率为5.1%,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8%,比6月份回落3.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8.5%,两年复合增速3.6%,较前值回落1.3%。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3%,较前值回落2.3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

2021年8月16日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次日到期MLF7000亿元。在7月15日央行降准的基础上看,此次MLF操作超过市场预期。

重要声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要约邀请或承诺,文中相关评论、观点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本文引用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投资者应咨询专业顾问,自主判断证券、基金的投资价值,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