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四大养猪企业难过“半年关”:中报预告净利润均下滑 “猪周期”拐点何时到来

时间:2021-08-12 18:23:05 | 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王悦 程阔 北京报道

“受上半年生猪价格影响,养殖版块是亏损的,正常的基本保本点是21元/公斤,然而目前的生猪价格是14.5元/公斤,每公斤要亏损6.5元。”正大集团哈尔滨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猪好多数据检测显示,8月11日全国生猪价格为15.40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09元/公斤,较上月同期下跌0.85元/公斤。

近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二季度畜禽养殖成本收益测算,其中,生猪自繁自育盈亏成本线为17.75元/公斤;外购仔猪育肥盈亏成本线为24.37元/公斤。当前,生猪养殖仍处于亏损状态。

在本轮持续近半年的下跌周期内,养猪企业首当其中受到波及。日前四大猪企发布的2021中报业绩预告均显示净利润均处于下降趋势。另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共新增2.6万家养猪企业,同比下降31%。由此可见,养殖利润的下降使不少投资者对养猪市场望而却步。

8月6日,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特别提到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强化政策调控保障。

“就以往周期经验来讲,猪价下跌周期应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供稳定连续的金融、财政、用地政策,能够在市场机制下合理地调控生猪产能,引导生猪存栏合理的稳步调减,逐渐达到供需的平衡。”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四大上市猪企业绩全面下滑

回首2020年的行情,养猪仿佛就是一门“躺赢”的生意,让多少人前仆后继地涌入市场。

在上述正大集团哈尔滨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回忆中,“2019到2020年的利润最好,自繁自养的一头猪,利润能够达到2500元,专业育肥的也能有2000元的利润。”

2020年2月猪价达到了最高位,当时生猪平均价格达到37.44元/公斤,随后3个月内,猪价回落至30元/公斤左右,但也仅仅是短暂性的回调。猪价从年中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在8月份全国生猪均价再次达到37.17元/公斤的高点。

牧原集团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度,牧原集团商品猪全年销售均价较去年上涨61.10%;营业收入增加3,605,573.31万元,较上年增长了178.31%;利润总额增加2,405,316.10万元,较上年增长了380.63%;温氏集团2020年财报同样提及,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49.24亿元,同比增长2.47%,并指出主要是肉猪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增加所致,公司全年实现肉猪类产品销售收入463.43亿元,同比增长10.84%。

在2020年,仿佛只要踏入猪肉养殖市场就是进入了致富快车道。然而世事难料,到了2021年出栏的日子,多少人的养猪致富梦随之破灭。

数据显示,8月11日标准体重生猪平均价格为15.38元/公斤,较昨日猪价下跌0.09元/公斤,跌幅为0.58%,较20年同期37.31元/公斤下跌21.93元/公斤,跌幅为58.78%。自今年春节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开始持续走低,至6月已连降20周,7月出现小幅反弹,但并没有扭转下跌的大趋势。

日前,在四大猪企的2021中报业绩预告中,净利润均处于下降趋势。其中牧原股份预计净利润94亿元至102亿元,同比降5.42%至12.83%;正邦科技预计,将亏损12亿元-14.5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是24亿元;温氏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22.6亿元-25.6亿元,同比下降154.41%-161.64%;新希望的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预计亏损29.5亿元至34.5亿元,骤降193.24%-209.04%。目前市值最高的四家猪企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中,除了牧原集团尚有盈利以外,其他三家均已经由盈转亏。

面对业绩下滑,相关公司普遍表示,受到了生猪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疫情影响等因素,使得生猪养殖成本增加,是当下经营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市场猪价较年初发生了较大幅度下跌,其中新希望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做了减值测试,计提了10 亿元左右的存货跌价准备。

此外,在13家上市猪企公布的2021年7月销售简报中,牧原股份本月内销售生猪 301.1 万头(其中仔猪销售 20.2 万头),销售收入 52.07 亿元,比 2021 年 6 月份下降约8%,创下了今年以来的销售收入新低;正虹科技的7月销售生猪量为0.99万头,销售收入1,821.13万元,环比分别减少63.84、73.49%。

记者通过企查查数据发现,目前我国现存养猪企业37.65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河北、云南和山西,分别以3.74万家、3.28万家和2.57万家位列前三。从年注册量来看,2020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是近10年最高的,达7.76万家,同比增长77%;2021年上半年共新增2.6万家,同比下降31%,其中一季度注册量达1.44万家,同比增长25%;二季度注册量达1.16万家,环比下降56%。导致注册量大幅下降的原因显然与今年急转直下的养殖利润分不开。

如何缓解市场周期性波动

据牧原集团有关数据显示,其商品猪完全成本为略高于15元/公斤,预计下半年可以时点或阶段性达到 14 元/公斤的成本目标,但目前其商品猪销售均价已经下跌至15.04 元/公斤。虽然相对于6月13.58元/公斤的商品猪销售均价已有小幅回升,但距离收支平衡尚有差距。

相比于大型养殖企业,《华夏时报》记者从个体养殖户处了解道,通过将自家种植的农作物作为饲料的方式进行养殖,可以大幅度降低个体养殖户的饲料成本,能够使其尚且保持盈利状态。

对此,日前六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以保障猪肉基本自给为目标,建立预警及时、措施精准、响应高效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场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缓解,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

《意见》指出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减少10%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3个月以上时,各地可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对规模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

朱增勇向本报记者表示,能繁母猪指标是生猪产能的先导性指标,预示着十个月以后的商品猪的供给情况。常态情况下,在市场机制下,预警信号可以引导养猪户的能繁母猪的增加或减少,给养殖户更充分的时间利用市场机制调整自身经营状况。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意见》答记者问时也提及,应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和完善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指导力度,重点推动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意见》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在市场高收益刺激下,非理性养殖决策会出现超预期的产能增加,猪价在产能恢复后出现回落,养殖主体可能会因为亏损导致资金断裂而主动或者被动过渡调减产能,甚至退出养殖,也会因为资金问题导致疏于疫病防控,或因为不合理环保拆迁,导致产能调减幅度远超过合理范围,将导致下个周期的产能波动。而逆周期出台相应政策,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前提下,通过建立生猪产能长效调控机制,将会推动商品猪供给逐渐达到平衡的状态,减少大幅波动,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规模化、现代化。

对此,朱增勇表示:“全球主要猪肉市场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但散户、小户比较多的情况下,会出现恐慌性出栏或者利益刺激下疯狂涌入的情况。规模化养殖更有利于稳定生产和产业提质增效,同样可以减缓猪价周期性剧烈波动。”

 

股民福利!金牛、茅台、手机……任务“豪”礼,等你来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