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观||李超】“专精特新”带来什么产业趋势?
来源: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文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超 / 潘高远
内容摘要
>> 核心观点
预期差:“专精特新”政策直接利好中小企业,间接利好行业龙头。但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相关财政奖补量较小,对经济总量影响有限,不会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节奏。
下半年,我们认为货币政策逐渐走向放松,通过推动再次降准、定向降息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触及2.5%左右,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带动科技成长股发力。
>> “专精特新”的本质在于专注细分市场具备特色专业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政策的目标是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一是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精致性产品,即意味着企业要专注细分市场。二是生产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三是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 支持“专精特新”有益于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活动的多样性、层次性相对应,这对于多种领域、不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均起到充分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产业活力。除了财政补贴之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更为关键,能够从实质上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
>> 支持“专精特新”有益于补短板补链完善内循环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具备的针对单项细分领域进行长期攻坚、技术创新的特点,有助于对我国产业链中细分领域的短板进行技术突破和填补,不断完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从供给侧为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评选我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产业内的中小企业,符合我国当前紧迫的补短板补链任务要求。
>> 支持力度渐强,“专精特新”有望加速发展
我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呈现逐步提升态势。“专精特新”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覆盖面持续扩大。在2021年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要求中,对于企业创新能力门槛进行了下调,同时也放松了对于企业过去时间段内的利润指标,方便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我们认为,随着企业创新及补短板补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有望持续提速。
>>工业“四基”领域、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有望受益
我们认为,“专精特新”支持政策重在补短板优化供给侧,同时兼顾供需匹配,激活产业创新活力,有望推动工业“四基”领域、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有利于激发工业“四基”领域和十大重点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供给质量。“专精特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一方面有助于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短板领域供给,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需求,从而推动重点领域和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专精特新”政策如何影响资本市场?
“专精特新”政策的财政奖补量较小,对经济总量影响比较有限,短期内不会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节奏,不影响下半年股债双牛观点。“专精特新”的奖补、配套政策及带来的品牌效应将对入选的中小企业形成直接利好。行业龙头通过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形成间接利好。“专精特新”政策支持创新型重点中小企业,并支持其加快上市步伐,有利于促进科创板发展。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目 / 录
正 文
“专精特新”的本质在于专注细分市场具备特色专业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我国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明确鼓励始于2012年。2012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2013年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指出“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
专精特新”的本质在于专注细分市场具备特色专业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基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专”、“精”两个字的含义是指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精致性产品,即意味着企业要专注细分市场。例如某新能源创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专业化之路,历时六年将风电叶片螺丝套这个单品做到全球第一。2021年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开展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专精特新”企业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截至上年末,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达70%以上;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且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具备特色专业技术。“特”的含义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例如《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组织推荐2021年度“专精特新”企业的通知》中对于特色化的要求是“近2年内主持或者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拥有自主品牌,或获得区级(含)以上质量奖、质量标杆企业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能力。“新”,即新颖化,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7月27日,刘鹤副总理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指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
国家级和省级申请“专精特新”企业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创新。北京市2021年颁发《关于开展2021年北京市“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自荐工作的通知》中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要求包括:获得与主导产品(服务)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数量,首台套产品认定,新技术新产品的数量(包括在研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II期、III期临床批件数量和药品批准文号等数量);获得与主导产品(服务)相关的其他知识产权数量(如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等) 等五个方面。有些省份还要求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支持“专精特新”有益于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活动的多样性、层次性相对应,这对于多种领域、不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均起到充分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产业活力。我国在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界定之外,进一步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企业评价体系。2020年7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十七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机制。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除财政补贴之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更为关键,实质上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在政策帮助层面,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实施“一企一策”给予帮助,如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等;对目标企业在金融补助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开设专门招聘渠道,提供人才培训优惠;提高企业资质荣誉、提高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广以及后期对企业在企业金融服务上有倾斜。
此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示范效应也会更有力的吸引社会资本以及相关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引导更多中小企业积极转型,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在市场上形成争优创先的风气,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中小企业评价标准体系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鼓励,有益于激发中小企业自主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参与产品创新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各评选标准的主要共同点在于:其一,目标企业应当聚焦于本身市场,长期致力于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其二,企业在生产中重视自身产品质量,努力通过对于企业产品的不断进取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其三,企业致力于持续创新,大力投资于研发领域,建立了相当完善的科研团队以及配套设施。例如制造业单项冠军平均研发强度为5%,研发机构拥有率为97%,分别达到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5倍和7倍。
此外,“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对于企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以便于产生更加层次化、立体化的激励体系。其中“专精特新”侧重于强调企业的发展道路方向,其本质在于企业是否努力进行改革,提升企业本身实力,而单项冠军以及隐形冠军则对于企业的体量要求更多。具体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优中选优,单项冠军则侧重于是否在自身所在的行业达到了高市场占有率。隐形冠军企业概念的核心之处在于“隐形”,这类企业的产品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多以做中间产品为主,为中下游提供部件、机器、软件或进行配套生产和服务,自己的产品反而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中不为消费者所见,但他们却对于自身所在市场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有的企业甚至在国际上也拥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
支持“专精特新”有益于补短板补链完善内循环
我们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具备的针对单项细分领域进行长期攻坚、技术创新的特点,有助于对我国产业链中细分领域的短板进行技术突破和填补,不断完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从供给侧为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2021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到了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补链强链中的重要力量,这也进一步确定了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致力于改善我国工业发展产业链不完整,遭遇“卡脖子”难题的重要举措,长期看对于我国形成完善的工业产业以及市场有重要作用。
我国产业需进行补短板补链的主要环节在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的重点领域以及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当前约九成以上的“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中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也纳入评选体系,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农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评选我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产业内的中小企业,符合我国当前紧迫的补短板补链任务要求。2021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评选标准,与2018年相比,可以明显看出重点领域涵盖行业导向转变,从对于重点领域的全方位导向转变为“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重点解决部分产业“卡脖子“的难题。同时,着重强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在“锻长板”上也有所着力。
支持力度渐强,“专精特新”有望加速发展
我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呈现逐步提升态势。2018年之前我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是鼓励、引导的支持方式,2018年起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立具体的培育企业数量目标,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培育6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实际培育的中小企业数量要远大于当时的计划,2019年至今,工信部公示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入选企业数分别为248家、1744家,2930家,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增长态势,并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
我们认为,随着企业创新及补短板补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有望持续提速。十四五期间,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提升,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政策的支持覆盖面有所扩大,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在2021年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要求中,放松了对企业的利润指标要求,方便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这旨在扩大“专精特新”相关政策的影响范围,加快相关政策落地,以此加速推进中小企业在对应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形成更为健康的市场环境。
工业“四基”领域、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有望受益
我们认为,“专精特新”支持政策重在补短板优化供给侧,同时兼顾供需匹配,激活产业创新活力,有望推动工业“四基”领域、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专精特新”政策中小企业评选主要集中在工业“四基”领域、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产业政策导向十分明确。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中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往往面临供给和需求的双重矛盾。一方面,由于创新能力不高,技术水平不足导致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无法形成优质供给,另一方面,在对薄弱环节攻坚的阶段,由于相关企业产品的市场认知程度不高,容易导致供给难与需求匹配,从而阻碍产业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有利于激发工业“四基”领域和十大重点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供给质量。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获得专项资金与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后,降低研发成本,解决部分研发资金问题,保障技术研发创新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专精特新”称号的评选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增加品牌效应,利于引导人才、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集聚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专精特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一方面有助于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短板领域供给,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需求,从而推动重点领域和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在相应政策支持龙头与中小企业深化合作等方式下,企业之间提升了产业链协同性,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得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业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的供应和产供销配套协作都有助于集群效应的形成,同时企业自身也通过采购模式优化,提升企业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保障自身生产的稳定可持续。
“专精特新”政策如何影响资本市场?
“专精特新”政策的财政奖补量较小,对经济总量影响比较有限,短期内不会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节奏,不影响下半年股债双牛观点。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对首次获得“专精特新”企业称号的,每户奖励不超过20万元,首次获得“小巨人”企业称号的,每户奖励不超过50万元,总体规模相较经济总量而言较为有限,难以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专精特新”政策将对入选的中小企业形成直接利好。一方面,除财政资金奖补外,相关配套政策有助于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同时对入选企业带来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资源流入优质的中小企业,有助于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技术领域进行持续创新。另一方面,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协同创新,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行业龙头的平台、影响力及相关资源加快创新步伐,相当于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加杠杆,提升创新效率。
“专精特新”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将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间接利好。长期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可通过在其较为薄弱的细分领域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作,运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特点逐步补足自身的短板,或将部分细分生产环节外包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专精特新”政策支持创新型重点中小企业,并支持其加快上市步伐,有利于促进科创板发展。当前“专精特新”最新政策《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重点“小巨人”的评选要求中指向未在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和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同时强调“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我们认为其政策目的主要在于加快培育优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科创板上市后备军。长期来看,“专精特新”政策释放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我国补短板补链完善内循环,有助于促进“卡脖子”环节的突破,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有助于涌现更多优质上市公司,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