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85后基金经理,长城基金的廖瀚博自2018年3月开始做投资管理以来,已经凭借出色的业绩和个人风格初露锋芒。
2020年,廖瀚博管理的长城环保主题基金以106.12%的涨幅成为备受市场热捧的“翻倍基”。截至6月16日,廖瀚博管理期间,该基金累计和年化回报分别高达153.92%和32.83%,同类排名前5%。Wind投资经理指数显示,廖瀚博管理公募基金以来,三年年化回报高达19.49%,大幅跑赢沪深300同期6.94%的年化回报。
廖瀚博以投资成长股见长,不管在哪个板块,他选择的个股一定是成长性更高的。在他所管理基金的重仓股中,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就是一只白酒股,年初至今上涨近30%,近60日回报近60%。对此,廖瀚博表示,该白酒股更符合他的投资框架和投资理念。
能顶住今年核心资产剧烈震荡的压力,拒绝周期资源股强势上涨的诱惑,从白酒板块中找到绩优股,也是廖瀚博这些年不断拓展能力圈和进化完善投研框架的结果。
01
未来的成长空间和确定性
“与优秀公司共成长”是不少基金经理所共有的投资理念,但在具体选股和交易操作上,各自有着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在廖瀚博看来,在预测长期的市值空间的同时,用过程思维来动态判断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也相当重要。
“估值贵与便宜要从动态的角度思考”,他指出,“比如一个公司今年的估值很贵,如果它的成长性特别好,确定性又特别高,明年的估值就没有那么贵了。在这样的时点,如果持有到明年,在业绩快速增长、估值消化后,我们依然能获取不错的收益。所以估值需要动态理解。”
以前述白酒股为例,不管是从市盈率还是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角度来看,都是比较贵的标的,但廖瀚博同时也看到公司的业绩增速非常快,可谓“白酒成长股的典范”。他指出,自2017年以来,该白酒股的业绩一直保持非常高速的增长,“最核心的变化是2017年控股国有资本把权力下放到基层,公司管理团队非常优秀,带领企业走向复兴。”
在廖瀚博看来,未来成长空间和确定性是精选个股和持仓比重考量的最重要因素,这只白酒股就具备这些特点。今年二月,随着白酒板块的调整,该白酒股的股价也一度被腰斩,但很快出现了V型反转。廖瀚博认为,这种走势就体现出了优秀公司跟普通公司的差异。
02
投研框架的演进
从2018年3月开始管理基金,廖瀚博一路走来,投研框架也在不断地完善。
“过去我是偏定量、偏短期、偏静态的思路,选股的三个要素包括成长空间、竞争优势、业绩兑现。在这样的框架体系下,我们找出了一些牛股,同时也碰到一些陷阱。” 廖瀚博说。
他曾经投资的一家企业,业绩表现非常好,但在进行了业务转型后,实际业绩却没有达到预期。廖瀚博后来总结原因,认为是由于管理层的性格和理念问题,“同样一家企业或一个管理团队,做A业务可能很成功,但是转到B业务,就可能会碰壁。”
正是在这样的投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廖瀚博的投研框架才得以升华和完善。他说,“现在的选股标准从三个要素变成六个要素,增加了商业模式的研究、发展战略的研究、管理层理念的研究,成为定向与定量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体系。”
现在,廖瀚博再去企业调研,都会问管理层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您觉得您的企业有没有做得特别极致的地方?”他认为成功的企业在某一点上做得特别极致,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第二个是“您觉得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会不会有潜在风险?”他认为,有居安思危意识的管理层能提前预判形势,防范风险。
对于认定的个股,廖瀚博会与上市公司保持沟通,深入交流,判断公司各项战略规划的实施进展和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就要深入分析,如果发现一些没有预判到的深层次问题,就会择机卖出,去寻找更好的品种。
03
能力圈的拓展和坚守
2017年7月加入长城基金后,廖瀚博先是做了半年多研究员,主要覆盖汽车、电力设备、交运行业,在开始参与基金管理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能力圈从制造业扩张到消费、医药、科技及互联网行业。
“虽然能力圈扩张了,但是不同领域研究深度还是会有差异,目前在这些领域我们能比较好地理解市场投资的逻辑,把握市场投资的节奏。对于有机会的,值得参与的,我们会参与,如果有些板块公司好,但是预期已经比较充分或者估值比较贵,我们就不参与,耐心等待后面的机会。”他说。
对能力圈的坚守,从廖瀚博对港股科技板块和A股周期板块的的观望态度就可见一斑。
对于港股市场上关注度较高的互联网板块,廖瀚博一直在谨慎跟踪和思考。“过去十年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下,互联网公司把平台优势发挥到极致,很多公司在某个领域甚至达到基本垄断的程度。”他表示,“现在需要研究和判断国家对于互联网公司的政策性约束会不会成为行业发展的拐点。”
而对于今年以来走出强势行情的资源类周期股,廖瀚博则明确表示这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不想做能力圈以外的事情,他更愿意布局自己熟悉并看好的、市场关注度相对比较低的领域或个股。
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