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可转债的江湖: ”债茅“为啥一直不强制赎回?

时间:2021-06-23 09:22:42 | 来源:基少成多

REIT们22日整体回落,继续走价值回归路线,一位同事也买了,后悔自己没有开盘就卖,其实他自己对这个产品设计很熟悉。

我问:为啥这种产品你还要买呢?

他说:我觉得有人会来炒。

我想到巴菲特的一句话:如果打了两圈牌,你还不知道牌桌上谁是傻瓜,你就是那个傻瓜。

一、6月23日可转债打新——健帆转债(钻石级)

健帆转债,国内血液灌流领域领军企业,规模10亿元,申购代码370529,交易代码123117,钻石级,转股价值94.21元,按当前情况预计每签可以盈利200元,建议顶格申购。

类似转债:宝莱转债、健友转债。

如果参与抢权配售,打新当日需要做抢权配售的操作,指引如下,同时可以线上参与打新抽奖:

二、英科转债不强制赎回的秘密

英科转债(123029)因流通面值低于3000万元,计划于2021年6月29日停止交易,持有的网友需要尽快卖出或者转换为正股。英科转债2019年9月上市,开盘价为119元,3个月后最低下跌至113.2元。

后来,生产手套的英科碰到春节疫情+自身产能扩张,正股完美享受了一轮估值+利润双轮驱动的”戴维斯双击“,可转债甚至通过溢价提升,来了三连击。加上公司董事会宣布不行使强制赎回权,让可转债充分享受了期间的疯狂上涨,该转债最高价达到3618.188元,成为可转债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被江湖人称“债茅”!

蹊跷的是,为什么英科转债一直不行使强制赎回权呢?这里有段故事。

公司的控股股东刘方毅通过配售方式持有41.54%的可转债【总发行量为470万张,刘持有195万】,但是可转债一上市【2019年9月10日】,他就减持了10%,拿回来5500多万,后来看是卖在了地板上。不过没关系,手里还有很多。

2020年4月7日,公司公告,原本要减持公司转债偿还债务【股票质押借款】的董事长刘方毅因操作失误,连续两日将“卖出”点成了“买入”,新买入部分已处于亏损状态。

误操作流水

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刘方毅一直均未发现误买可转债,直到公司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调取交易对账单后才知悉误操作。事后,他非常自责,表示如果该交易有收益【证券法本身也这样规定,并非道德高】,则将上交公司。但当时,刘方毅发生短线交易误买入英科转债均价为332.92元,卖出均价为322.23 元,收益为负值,因此不存在收益上缴公司的问题。

【其实很多公告显示,内幕人参与短线交易,往往也会亏损,以后千万不要认为你听到啥内幕消息就应该赚钱。】

能把买入和卖出弄错,而且交易金额少的一次有66万,多的有1.25亿元,证券账户究竟有多少资金,才能如此任性?有钱人的生活,小散看不明白。

公告称,基于对公司业绩的看好,刘方毅承诺在本公告日未来十二个月内将不减持所持有的英科转债,彼时刘方毅持有英科转债 54.45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1.59%。期间,如果按照220元的均价计算,刘又通过减持转债拿回约2亿元,至此转债已经累计盈利0.5亿元以上,剩余的成本完全是负数,这也是敢于承诺的勇气。

后来英科转债一飞冲天,承诺的背后,也是为了防止误操作带来的事后收益被迫上缴。由于实际控制人承诺连续持有12个月不减持,这时间就到了2021年的4月份。

如果期间强制赎回,未减持转债就会按照低价赎回,肯定不是刘想看到的。

于是,董事会只能一直选择不强制赎回可转债!

但是,这能阻止大股东赚钱的冲动吗?

答案是:不能!

2020年5月28日至12月14日期间,刘累计减持正股0.15亿股,对应市值约15亿元。2021年6月初再次公告,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6%的个股,对应市值接近20亿元。对应起来,不减持可转债的那点钱,就是一根毛,九牛一毛的毛。

讲完这个故事,基少耳边飘过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转债也不例外。

三、交易提示

1.欧派转债(113543)触发强制赎回,董事会审议决定实施强制赎回权,赎回登记日、赎回程序、价格、时间等具体事宜详见公司后续通知。

2.乐普转债(123108)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自测试剂盒取得欧盟CE证书,后续可在欧盟国家和认可欧盟CE认证的国家销售。乐普诊断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可由个人自行采集前鼻腔拭子样本进行操作, 15分钟快速出结果,不需要使用采样管,直接滴入稀释液即可对样本进行检测,使用更加方便、快捷。赞一个!基少还有个疑惑,这样的产品检测结果,坐飞机认吗?

四、老债掘金

1.低价转债【稳-安全好】:文科转债、靖远转债、鸿达转债、东湖转债、洪涛转债。

2.折价转债【狠-波动大】:中钢转债、嘉泽转债、华自转债、鼎胜转债、星源转2。

老可转债卖出技巧详见《分批卖出技巧》。

以上为个人思考,不做推荐,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