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流传一句话,“要在市场中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作为一名普通投资人,要判断市场未来的短期趋势十分困难,即使是基金经理也很难做到。因此,最近很多人常问,到底该如何避免在股市交学费、摆脱“非理性操作”?
其实,透过定投进行定时定量、有纪律性的投资,可能是最适合大家的方法。
Q:
基金定投是什么?
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是指每个月在固定的时间,拿出一笔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基金中。类似于一个投资理财账户,每个月按时自动往里面存钱,通过不断的累积,在时间复利的作用下,每月一笔小钱也可以滚成一笔大财富。
一般来说,投资基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笔投资,即一次性地投钱进去,第二种就是定期定额投资。定投相比一次性投资,可能短期的收益比较低,不会让人一夜暴富,但贵在风险更小,能够在长期坚持下滴水穿石。定投首先是规避了投资者对进场时机主观判断的影响,比起一次性投资的追高杀跌相比,风险程度降低。其次,基金定投具有长期储蓄的特色,能够均摊成本,降低整体风险。定投更自带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效果,更加有效地消除市场的波动性所带来的影响。因此,不论市场行情如何,坚持定投的人往往可以处变不惊,不必再为入市时机烦恼。
Q:
每个月定投多少合适?
现时定投基金十分方便,除了每月投资外,也可转换成每周甚至每日进行定投。
不同渠道对定投的最低投资额有不同的限制,例如每个月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港元)买入指定的基金,逐渐积少成多。不过投资是在我们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后,还有盈余的情况下才应使用的一笔钱。因此,作为定投的投资额最好是闲钱,若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需重新调整。
每个投资人的情况都不相同,但一般来讲建议将每个月的工资收入的10%-20%或者每月闲钱(月收入减月支出)的一半用作定投,这样就不会因定投金额过高导致生活质素受到影响,也不会因为定投金额太少而起不到财富积累的功能。
Q:
日投、周投、月投,定投周期怎么选?
定期定额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长期、稳定的投资来实现复利,获取长远的收益。而到底定投周期应该选择每日定投、每周定投、两周定投、还是月投比较好呢?
首先,我们要看整体投资周期的长短。如果整体投资周期较短,例如只有几个月的话,那么不同的定投周期之间的差距会比较明显。因为较短的周期,比方说每日投,买入的基金净值贴近基金自身的走势,也更受市场波动影响。如果刚好股市大涨大跌,就会导致收益率相比每月定投等较长的周期产生颇大的差别。相比之下,每周或每月定投的频率相比每日定投要少很多,如果恰好买在当月的最低点,则收益率高,反之亦然。这样的收益高低其实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不具普遍性。
但是,如果投资周期足够长,能到十年或以上,那么不管是月投还是日投,长远的收益差距将缩小。这个时候,投资人便可以考虑哪一种投资周期更符合自己现金流的需要。现时很多人选择月投基金,会把扣款日选择在发薪日的后两天,在余额较充足时自动扣款。此外如果选择定投多只基金,建议把扣款日期错开,进一步分散风险。
Q:
定投基金怎么选?
如果你决定要定投基金,那么第一步应该先选择基金种类。市面上各种基金琳琅满目,但大致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及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计划定投的投资期较长,或者风险承受能力高,则可以考虑选择优质的股票基金,并通过降低每月投资额来分担风险;如果有短期的资金需要,例如子女的教育或投资移民等,打算定投一至两年便赎回资金,便可以考虑较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和股票仓位较低的混合型基金。总体而言,应该选择风险可控且业绩长期向好的基金坚持定投。
根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1],在2009至19年的十年间,若投资人做一年至五年的定投,在股票、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的平均收益率如下:
![](https://n.sinaimg.cn/spider2021611/83/w554h329/20210611/9235-krhvrxt8786573.png)
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会让你选择的基金定投产品得到更好的配置,并持续性地获得比基准及其他同类基金更好的收益率。这里建议大家选择成立时间不短、收益高、经营妥当、没有经常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做定投,以减少基金表现的不确定性。在收益率方面,可以参考净值的增长率、分红的比率,再把该基金和大盘走势以及其他同类型的基金作比较。
基金定投适合长期稳定的投资,如果你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那么定投将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案。在选择定投时,基金产品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投资人记得也要设立具体的投资策略和目标,投资时长及目标收益率。最后,若你有定投基金的想法,建议及早开始筹备,因为定投基金一来可分摊平均成本,不需费心选择进场时机;二来投资时间越长,复利效果越大,累积下来的财富也会更多。
1.数据来源: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Wind,截至2019年12月31日。
风险提示:投资涉及风险。详情请参阅相关华夏基金之基金章程,包括风险因素。过往表现并不代表未来业绩。有关指数供应商(如适用)的详情(包括任何免责声明),请参阅相关华夏基金的发售文件。本资料由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编制,并未经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