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UND部落
多家头部券已经成立一级部门或专门部门,
发力场外衍生品业务。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中证协数据显示,2020年,证券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收益互换、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名义本金4.7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2.41%;2020年,券商场外衍生品累计交易11.06万笔,首次突破11万笔,同比增长93.36%。
多家头部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做了相应的战略布局及规划,未来场外衍生业务呈现多维度竞争格局。
抢滩场外衍生品业务
目前,多家头部券商已经成立一级部门或专门部门,发力场外衍生品业务。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公司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做了相应的战略布局及规划,主要围绕两个“中心”展开,一是场外衍生品的销售、交易、设计中心,二是基于投资交易、产品设计的客户综合服务中心。
国泰君安证券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交易投资业务线的证券衍生品投资部、固定收益外汇商品部分别负责开展权益类、FICC类场外衍生品业务,两者均是独立的一级部门。同时,公司交易投资业务线在香港设置全资投资子公司,负责境外标的的跨境交易客需平盘交易。以权益类场外衍生品业务为例,在证券衍生品部下设置独立的二级部权益客需部。目前该二级部架构完整,部门内项目经理、交易员、研究员、交易控制、IT支持等员工人数超过30人。
在加快布局的同时,各家券商也在策略上注意结合自身优势,进行错位竞争。
“我们拥有居于行业前列的净资本规模,同时不断加强自身风控体系、人才队伍及技术系统方面的建设,这为公司大力发展衍生品业务、扩大衍生品规模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在营销网络方面,公司具有广阔覆盖的客户服务网点体系,实现了除西藏、青海、澳门、台湾以外的国内营业网点全覆盖,同时逐步拓展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申万宏源证券相关人士称。
上述国泰君安证券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场外衍生品业务是表内业务,业务规模大小与券商净资本相关,公司是业内净资本最大的券商,发展潜力大;公司风控合规文化严谨,连续13年获得证券业务协会A类AA评级。“国泰君安证券衍生品投资部、固定收益外汇商品部成立均超过15年,场外衍生品标的和客户涵盖美国、中国香港、欧洲等市场,已基本建立起了客需业务大的生态体系,做到了自营-客需良性发展,境内-境外有效互通,场内-场外互促互融。”
此外,多家券商还表示已经串联公司多种业务和需求,形成协同效应。
“客户拓展需要证券公司机构客户部门、各分支机构的积极配合,投资交易方面需要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支持,系统建设方面需要与信息技术部门进行合作等。”申万宏源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综合实力、内部协同助力衍生品业务快速发展,而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又能进一步协同、带动证券公司其他业务条线规模及行业优势提升。
国泰君安证券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协调跨线跨部门利益,公司专门成立机构业务协同发展委员会、跨境业务协同发展委员会等机构,场外衍生品业务作为新兴业务,权益和FICC类业务负责人均是以上委员会地重要成员。
争夺业务人才
在国内券商的传统架构中,衍生品业务一般由自营投资部门或销售交易部门下属团队运作。券商发力场外衍生品业务,激剧竞争的背后,是对相关人才的争夺。近期,不少招聘平台纷纷打出广告,一些头部券商全职招聘场外衍生品定价与对冲岗,月薪在1.5万元~3万元。
“场外衍生品业务目前培养人才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从海外投行引进与券商内部培养。海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程度高,从海外引进人才,对本土券商的定价能力、对冲能力及产品创新等方面都能带来先进的经验,但引进人才对国内市场适应性是我们考察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内部培养也是券商人才战略必不可少的环节。”招商证券衍生投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配套的考核激励体系方面,上述国泰君安证券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国泰君安培训体系完整,考核和晋升机制成熟。场外衍生品业务人才团队以自身系统培养为主,依靠外力的情况较少,因此,人员数量在一级交易商中最为精简。相对于外力尤其是国际引入人才,自身培养的业务骨干更为熟悉国内和公司现状,对公司文化的认可和归属感更强,团队也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