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逾期、信用等级下调、销售疲软……每一条都足以让协信远创创始人吴旭如彻夜难眠。
更让他辗转反侧的是股东离心。大股东CDL远在新加坡不管不问,第三大股东绿地控股甚至和公司打起官司。
四面楚歌之时,协信远创何去何从?
债务暴雷
重庆协信远创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协信远创)最近一次进入公众视角,是在3月9日18协信01债券逾期,未能和部分投资者就展期达成一致。
此后几天,公司债务状况、销售规模等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焦点。
启信宝显示,协信远创注册成立于1999年,系汉威重庆房地产集团旗下子公司、重要地产业务平台。
3月10日,协信远创在官网刊发声明,称有关公司新闻报道夸大和失实,并将原因归咎于大股东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以下简称:CDL)决策延迟,严重影响公司融资、处置资产等改善公司经营和现金流措施的及时实施。
及时组织资金兑付将到期的债券,已是公司当务之急。
今年2月8日,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已对公司发行的债券发出警示,将公司主体及债券评级下调至AA-,并将其列入可能下调信用等级的评级观察名单。
联合资信发布的信用评级公告显示,协信远创发行16协信03、16协信05、16协信06、16协信08和18协信01的债券余额合计30.35亿元,将分别在今年3月至9月到期。
联合资信认为,公司产品结构中持有办公、商业项目占比高,住宅类产品占比较低,去化周期偏长,现有盈利能力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期的债务。
事实上,债券市场对于公司的债券违约早已表现出恐慌情绪,18协信01在2月23日大跌65%。3月17日,16协信03将迎来到期兑付。
据初步统计,2020年,协信远创实现全口径签约销售金额约180亿元,同比下降约15%。
截至2020年6月,公司债务规模达到373.6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166.05亿元,货币资金仅26.21亿元,流动性极其紧张。
面对集中兑付的压力,公司几乎无从下手。从披露的公开信息来看,公司计划通过转让项目、推动销售回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但目前无明确方案。
暗疮难治
中国房地产企业发生债务危机,大部分是因项目去化慢、回款周期长导致的现金流紧张。
在此之前,富力地产等房企就陷入房子卖不动、资金收不回的泥潭,即使号召全员卖房,也只能被视作临时抱佛脚。
协信远创的问题也是如此。公司项目储备构成中非住宅产品占比高,导致去化周期延长。
协信远创是重庆三大房企之一,曾与龙湖集团(00960.HK)、金科股份齐名。
2010年,协信远创就从重庆走向全国扩张,2014年首次突破百亿销售规模,顺利进入行业前50强。2015年,公司提出2020年销售规模突破千亿目标。
2015年,公司实现营收74.67亿元,净利润7.72亿元。在当年,公司创始人吴旭意气风发,不仅宣布启动上市,还将总部迁至上海。
在此之后,协信远创在行业内声量渐小,在新兴房企势力崛起的几年里反而失速。
在观点指数披露的中国房地产销售TOP100榜单中,协信远创在2019年还能排入前100名,在2020年榜单中已没它的身影。
斑马消费发现,协信远创较早启动商业地产、产业地产的开发经营,虽有行业前瞻眼光,但大量资金沉淀,已成为拖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后来商业、产业项目被绿地控股看中,并掷巨资入股,也没能拯救。
四面楚歌
公司虽已计划促销和变卖资产解困,联合资信仍指出,相关项目转让计划尚无明确方案,债务偿还对股东依赖度高。
这一次,公司寄希望大股东CDL救援或已暂时陷入僵局。
就在近期,CDL三名董事相继辞职,皆因对协信远创投资事宜存在分歧导致。这意味着大股东对公司债务危机可能撒手不管。
这早有端倪,今年2月,CDL执行主席郭令明曾对外表示,重点提高流动性的同时,限制公司在协信远创投资的任何额外财务风险。
去年4月,CDL 出资43.9亿元,成为持有协信远创51.01%股权的第一大股东,吴旭退居第二大股东。
在CDL看来,这一收购远比2019年划算得多。2019年,CDL拟以55亿元收购协信远创24%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不过,CDL在中国境内的这宗收购,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媒体报道,早在去年收购协信远创股权时,就引发CDL董事会内部成员争执,如今又遇上协信债务危机。
绿地控股(600606.SH)是协信远创第三大股东,其也曾在4年前救过协信一次。
2016年11月,绿地控股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收购协信远创40%股权,交易对价49.67亿元。后来因为CDL进入,成为持股19.99%的第三大股东。
绿地控股早已萌生退意。据媒体报道,绿地控股已将所持协信远创股权质押给广西国资委,另与“协信系”股权转让纠纷诉至法院,今年1月在上海市一院已审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