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金融政策信号 这些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时间:2021-03-06 08:26:40 |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国际金融报

—摘要—

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

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经济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展现出非凡的韧性,并将在2021年继往开来,以“6%以上”的增长目标给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信心。

从去年不设具体数字指标到超预期的“6%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和底气其实就蕴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保就业、保民生、便利小微融资始终是重要议题。

与此同时,强化金控监管、推进注册制改革、建设数字中国之意也体现其中。对于科技创新,中国始终以长远的眼光、谨慎的态度、大胆的尝试在推进。

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

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今明两年可能会面临比2020年更大的不良贷款积累风险,这也要求中小银行强化公司治理,加强业务拓展、风控和资本补充等工作的同步推进。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有必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银行作为金融领域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持续服务中小微、涉农企业群体,还需要政策支持和更多的弹药”。

政策支持银行补充“弹药”的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小微企融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今年增速目标为30%以上,并非意味着今年增速目标较去年下降。其中,2020年增速目标“高于40%”是在此前国务院会议“力争不低于30%”的目标后考虑到疫情冲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调整的。“今年增速目标是在上年较高基数上提出的,连续三年快速增长,要求并不低,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王静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部署“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这意味着一些去年出台的政策,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将会延续,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使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小微主体。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优化存款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王静文指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是实际贷款利率而不是名义的,今年物价水平回升,将有助于降低实际利率。

规范第三支柱养老险发展

在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方面,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委员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也提出了加速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与第一支柱相比,我国第三支柱发展仍很不充分,与其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应承担的功能存在较大差距,养老保险总额不高,覆盖面仍然较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更是发展不足。”韩沂指出。

韩沂建议,多部门共同研究,明确第三支柱的涵义、内容和范围,并出台正式文件;借鉴现有税延养老账户管理经验,扩大其运用范围;优化完善政策支持,扩大政策覆盖面。

善诊创始人兼CEO吴竑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退休年龄延迟、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升高、新生儿出生率下降都预示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到来。横向来看,以美英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中,商业养老保险在第三支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纵向来看,当前国内商业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参与方包括保险、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保险行业率先获得个人税优养老产品的试点资质,作为核心的产品提供方具备先发优势。

在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方面,据记者了解,2016年,长期护理保险便在全国十五个城市开始了首批试点。2019年9月,民政部发文鼓励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进入2020年,银保监会等部门也多次发文提出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在长期健康险领域进行更多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指出,当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整体进展顺利,从试点效果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相对平稳,满足了大量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但长期护理保险在试点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筹资渠道过于单一、护理标准难以统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还未能与长期护理保险相匹配等。

对此,孙洁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四条建议:

一是总结试点经验,借鉴国际经验;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三是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加快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

四是对医养服务业加强政策引导和完善配套细则,为医养服务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关注“碳中和”等投资机会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工作内容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尤其是“不急转弯”的宏观政策对市场流动性影响如何?哪些板块值得关注?中长期来看,该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管清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这确实挺超出预期的,今年宏观政策目标更加倾向民生和就业。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21年财政政策收紧,货币政策也传递易紧难松信号,这对资本市场流动性也会产生直接影响。中长期来看,投资者可以关注报告提及的科技创新、碳中和、消费等赛道。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将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在6%以上,可能处于市场对今年增长预测区间的中低端,同时强调一些结构性的趋势。这对资本市场投资者来说有几层含义:

一是在今年整体经济增长目标并不激进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策会根据经济复苏的情况,逐步从支持疫情后恢复向常态化演变,相对宽松的政策支持将逐步淡出;

二是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内需以及产业自主;

三是重视绿色发展及碳中和。

“总体上看,A股在连续两年的结构性牛市后,市场估值不低,中国政策逐步退出,2021年投资者要适当降低股市收益率的预期,重在把握阶段性和结构性的机会。”王汉锋建议。

东吴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认为,结合政府工作重点,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有以下投资领域值得关注:

一是以“安全”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国防军工、粮食安全;

二是以“绿色”、“碳中和”为主题的清洁能源、环卫和相关制造业投资;

三是以“双循环”为主题的可选消费、乡村振兴相关的公用事业、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养老及医疗服务领域。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最大的挑战还是数据确权和使用问题,其次是数据基础设施、机构的数据资源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随着数字化推进,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数字经济的受益者和推动者,数字化程度较高。其次,金融、政务领域、娱乐媒体等领域数字化速度也比较快”。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存在头部平台垄断、隐私问题和监管难题。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头部平台容易形成“赢者通吃”的情况,从而出现垄断现象。数字信息的大量产生容易引发侵犯用户隐私问题,有些甚至会威胁到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数字经济普遍存在跨区域交易的特征,对政府职能的监管会带来新的挑战。

张天任认为,带有互联网基因以及具备数据基础的传统企业,尤其是工业制造领域的企业将率先完成数字化。“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下,我们要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通过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数字建设,打造数字化企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主要体现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产业化带来了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链,以5G基站的一个小元件振子为例,其背后就有上亿的市场空间,包括上游的芯片、传感器制造,到中间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数据中心再到下游的通讯设施建设、移动终端智慧应用开发等,这些产业代表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水平。

“产业数字化的机遇则体现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例如现代无人工厂、智慧物流、智能安保系统等。”盘和林指出,二者都有助于建立一个更高效、更智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类似存在较多重复性工作的制造业门类,例如汽车制造等比较适合数字化升级。

“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具体融合上,我认为能够贯穿整个生产周期”,盘和林分析称,生产前阶段,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对市场需求、市场规模进行即时预测,避免经济学中开放型蛛网模型导致的供需偏离现象的发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引入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融合市场需求;在生产中阶段,则主要体现在数字科技与工厂生产制造的融合,通过智慧平台管理等方式将劳动者从低端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率;在生产后阶段,借助互联网平台建成产销一体化,提高获客能力,延伸销售渠道,并且借助售后服务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

强化金控和金融科技监管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及风险底线,指出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刘斌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的表述意义重大,表明对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的监管会进一步加强,会推出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并且前期出台的政策和措施会进一步细化明确。

“会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分类监管,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平台类金控公司或者非国资金控公司要求会更加严格。经过前期试点以后,对于金融控股公司会采取牌照管理模式,并在组织架构、业务范围、风险控制等方面明确后提出牌照申请的具体规则。”刘斌预测。

对于金融科技监管,刘斌表示,会延续最近的监管路径,金融机构是未来金融科技创新主体,金融科技公司要在合规前提下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于金融领域的数据应用应该会出台明确的管理办法,互联网平台利用数据为金融领域服务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我觉得金融科技领域应该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方面的监管细则。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针对大型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的监管会更加严格”。对金融控股公司已出台准入管理办法,下一步监管的核心应该是在资本管理、并表管理和关联交易三大方面出台管理细则。

盘和林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方向是权责明确,将那些复杂的股权结构理清,变为一个控股公司下平行的若干个金融子公司,这样万一出现风险,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企业,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也不会出现集团内现金流“拆东墙补西墙”的问题。所以金融控股公司要明晰内部股权结构,信息透明。监管将继续督促企业理清股权结构,强化公司治理能力。

“对于金融科技,监管的方向主要在于其有没有利用端口流量优势,来过度扩张消费信贷,或者监管有没有利用市场地位,强制用户二选一。主要是金融支付端口的通用性和公平竞争问题。监管将对不公平竞争保持持续监管高压。”盘和林称。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