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近日,一则关于监管明确二级债基与权益资产比例在10%-30%之间的偏债混合型新基金才可被称为“固收+”产品并进行宣传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家公募机构获悉,确有基金公司收到相关消息,但对于权益投资的具体区间则有所出入。与此同时,也有多数机构表示并未收到相关通知。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根据监管最新要求筛选发现,共有1107只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符合相关要求。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进一步明确,或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识别风险,做好投资决策。
“固收+”投资比例迎新规
8月16日,有市场消息称,基金公司接最新窗口指导,要求二级债基与权益资产比例在10%-30%范围内的持有期偏债混合型新基金,才能称之为“固收+”产品。而权益资产在该范畴以外的偏债混合型新基金,则可能不得以“固收+”的名义进行宣传。
针对上述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部分公募机构求证,南方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证实确有此事,且明确相关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区间要求确实是在10%-30%范围内。但也有收到相关通知的部分公募内部人士表示,监管仅要求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超过30%的基金不能以“固收+”的名义宣传,未提及10%的下限。此外,还有部分公募内部人士表示,尚未收到相关通知。
事实上,此次监管明确“固收+”定义,并非空穴来风。
上述南方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直言,由于此前基金合同对于权益投资的具体比例规定较宽泛,“固收+”又属于营销概念。所以在“固收+”没有明确定义的基础上,部分基金公司会把含较高权益投资比例的固收类产品作为“固收+”去营销和推广。但实际上,这一概念可能与部分普通投资者所理解的“固收+”不同,也会导致市场波动时,相关投资者的资产被“误伤”。
回顾此前,从部分宣传资料来看,确实并未明确权益投资比例。例如,有公募宣传资料显示,“固收+”策略基金是指主投较低风险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构建一定的基础收益,同时辅以小部分权益资产来增强收益,并满足一定回撤控制要求的基金,主要分布在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中,适合能够承受一定风险,希望获得比固收投资收益高且风险低于权益类产品的投资者。
对此,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固收+”产品明确权益投资比例至关重要。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坦言,“控制权益投资比例非常重要,‘固收+’这类产品也应该根据投资者适当性进行匹配”。
“监管明确了‘固收+’的定义是非常好的,能有效防止这个概念被市场滥用,也能让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更好地匹配自身需求”,前述大型公募内部人士如是说道。
某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表示,很多投资者对于“固收+”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甚至不太明白“固收+”产品的风险等级,新的要求将权益资产占比高的产品排除在外,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识别风险,做好投资决策。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虽然部分公募表示尚未收到前述监管窗口指导,但出于稳妥起见,后续对于旗下“固收+”产品的相关宣传,也会参考前述要求进行调整。
超千只产品符合新要求
在上述要求下,此次“固收+”策略的概念终于从原先的模糊走向清晰。那么,现存哪些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符合最新的“固收+”要求?
以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为10%-30%的偏债混合基金,以及二级债基全部纳入计算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共有494只偏债混合基金在最近四个季度末的权益投资比例(2021年三季度末至2022年二季度末)均符合监管最新要求,叠加二季度末有数据显示的613只二级债基,共计有1107只产品符合最新的“固收+”要求,整体来看,“固收+”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1.22万亿元。
而若从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不超过30%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的要求来看,近四个季度则有702只偏债混合基金以及596只二级债基符合相关要求,合计共1298只基金,基金资产净值合计约为1.4万亿元。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从近四个季度来看,也有54只偏债混合基金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均超30%,最高甚至超过60%。
针对目前权益投资比例尚不符合新要求的产品,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关基金管理人或不会为了符合标准而提高或降低权益投资比例,而是会选择再发一只新的基金。
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表示,“从技术角度看,调整权益投资比例匹配新的‘固收+’要求有较大难度。若调整基金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则要牵扯到修改基金合同。与基金托管人进行沟通,甚至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投票表决,流程众多且需要有份额持有人高度配合。相比之下,保持原有产品不变,再发新基金的难度会低很多。这样一来,也等于丰富了公司旗下的产品线”,王群航如是说道。
展望未来,郭施亮表示,若“固收+”基金权益投资比例得到有效控制,则相关产品的潜在风险波动也有望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更适合相对稳健风险偏好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