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因员工一次不当言论,海天味业迎来一场血雨腥风。公司的增长焦虑,也再次被置于阳光之下。
近6年来,公司销售费用投入超百亿元,其中广告投入近27亿元,还是没能逃离业绩疲软的怪圈。今年一季度,又陷入增收难增利的局面,这家调味品龙头如何缓解成长中的焦虑?
增长焦虑
一次员工不当言论,将海天味业掀上风口浪尖,不仅官方社交账号被禁言、冠名的综艺节目被迫暂停,股价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疯狂,继8日、9日连续下跌之后,昨日持续跌势,收盘跌幅4.89%。
尽管公司已解除该员工劳资关系,并发布致歉声明,仍未能平息这场舆情。同时,市场焦点再次转移到公司经营上。
7年前,公司登陆上交所之后,业绩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速,到了去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罕见降至个位数。用董事长庞康的话说,2021年是公司极其困难的一年。
去年,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的酱油、调味酱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4.47个百分点、4.68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公司陷入收入增长停滞、业绩下滑的局面,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2%和-6.36%。同期,酱油、调味酱、蚝油收入全线下滑,同比分别下降0.53%、8.61%和3.17%。公司整体毛利率38.17%,较上年同期下降2.77个百分点。
随着今年各项成本上扬,大宗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对于公司来说,苦日子真的来了。
庞康在今年3月的2021年业绩会上称,将以多举措控制成本,最大化消化成本上涨压力。
线上渠道,始终是海天味业的短板。虽然,2021年公司线上收入同比增长85.2%,达到7.04亿元,但对公司收入贡献也仅有2.98%。
酱油触顶?
酱油业务的疲软,应该是公司业绩疲软的一个鲜活注脚。
统计显示,公司酱油年销量从2018年的187.80万吨增至2021年的266.03万吨,收入规模从102.36亿元升至141.88亿元,在公司收入中所占比重从60.09%增至62.25%。
然而,收入规模膨胀的同时,各种问题随之显露。
公司酱油销量在突破200万吨大关后,增速逐年放缓。2019年-2021年,分别为217.13万吨、245.33万吨和266.03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5.62%、12.99%和8.44%。
上述同期,酱油年收入从116.29亿元增至141.88亿元,收入增速从13.60%降至8.78%,毛利率由50.38%降至42.91%。
用盈利水平的下降来换销量的微弱增长,是否意味着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在一次与投资者互动中,公司回应,“充分适应了这样的竞争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人均年酱油需求量已从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86千克,随着需求打折,无疑会让公司的增长更加艰难。
公司最早通过草菇老抽打开餐饮市场,后来,草菇老抽产品在广东厨师圈打开名声。伴随着粤菜北进和全国脚步,海天酱油逐渐在餐饮渠道站稳脚跟。
截至目前,公司年销售10亿元规模的5大核心单品中,就有主攻餐饮端的金标生抽、草菇老抽,以及家庭端使用的味极鲜。
上述10元价格带的酱油产品,公司主要用于布局低端餐饮市场,真正提升盈利能力,还得靠高端产品。
据华鑫证券研报,目前,公司在中高端市场策略是推出10个左右价格在10元至20元的单品,5个价格在20元至30元和30元以上单品,高端酱油占比已从20%升至40%左右,有机系列、零添加系列已经打开了高端市场。
相较友商,公司布局酱油高端产品晚了点,千禾味业凭借对高端酱油、食醋市场的精准切入,在海天、李锦记围追堵截的调味品行业杀开了血路,去年,酱油及食醋销售收入合计超过15亿元。
多元化难破局
传统主营业务疲软,公司不得不开拓第二增长点。不过,这些多元化业务想象力很有限。
2017年,公司斥资收购镇江丹和醋业、2020年收购合肥燕庄(芝麻油厂家),加之更早之前介入的腐乳、料酒等调味品细分领域,只是为以后获得整合的机会。迄今,这些业务对公司收入贡献有限。2021年,其他业务收入14.08亿元,占比公司收入的6.18%。
在调味品领域之外,公司也在逐渐拓展。早前公司就曾透露将在粮油米面、火锅底料及中央厨房等业务上布局,甚至申请了啤酒、食品和方便食品的商标,与粮油巨头金龙鱼近身肉搏越来越近。
以往,海天味业和金龙鱼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多年,但最近几年,二者陆续向对方的领地疯狂试探。
海天味业先后推出6款区域限定大米产品、大豆油和玉米油产品,主要指向自身渗透率高的餐饮渠道。
金龙鱼也盯上高毛利率的调味品市场,2015年与台湾丸庄合作投资生产高端酱油。目前,主打黑豆和无添加概念的丸庄酱油,已经摆在货架上。去年,金龙鱼将陈醋、料酒、蚝油及酵母产品推上市场,在公司粮油渠道销售。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