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苗中杰
《红周刊》:张小泉深陷“拍蒜门”,是否会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邱诤:实际上比所谓“拍蒜门”更值得注意的是张小泉固定资产的变化,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固定资产合计1.23亿元,扣除2462.10万元的折旧,账面净资产9839.70万元。在公司1.23亿元固定资产中,房屋及建筑物账面原值8768.30万元,占固定资产原值的71%(成新率为90.08%),而用于生产的专用设备仅为2892.01万元,仅占固定资产原值的23%。
截至2021年9月30日时,公司的固定资产净值为9549.70万元,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固定资产净值大幅飙升至39991.17万元。公司解释称固定资产大增主要系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在建工程转固所致,该项目系公司IPO募资项目,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35436.71万元,其中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用仅为6097.60万元,仅占总投资的17.21%,而建筑工程费用高达24718.82万元,占总投资的70%左右。一个生产普通刀剪的项目,在原有建筑成新率为90.08%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如此之巨的资金继续搭建生产扩建厂房我们不得而知,但数据显示,在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转固之后,2022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由上年的2305.22万元骤降至1250.18万元,这并非是一个好兆头。
《红周刊》:2022年,光伏行业增长较快,光伏胶膜需求总量相应增加。海优新材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至29亿元,同比增加123.21%到139.75%;实现净利润为2.00亿元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51.97%到177.17%,目前公司估值是否合理。
邱诤:海优新材上市募投项目及胶膜产品扩产项目持续快速推进,产能得以较大幅度提升,虽然2022年2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上海地区工厂产能受限并相应成本增加,公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但2022年2季度海优新材的营业收入仍达到了15亿元左右,单季度的营业收入已大幅超过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与海优新材主业类似的上市公司分别有福斯特、东方日升、赛伍技术和上海天洋等,在光伏封装胶膜的经营规模上,海优新材相对福斯特较小,高于赛伍技术、上海天洋及东方日升。福斯特是中国EVA太阳能电池胶膜领域的龙头企业,福斯特的主营业务包括与海优新材相同领域的光伏封装胶膜,为全球光伏封装材料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目前福斯特的总市值约为930亿,是海优新材总市值的5倍以上,但从营业收入来看,由于今年海优新材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其营业收入有望接近或达到福斯特的30%左右,因此相比较而言,海优新材估值更低一些。
《红周刊》:2022年上半年,亚辉龙实现营业收入23.37万元,同比增长326.46%;实现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651.70%。目前公司动态市盈率仅9倍左右,是否有关注价值。
邱诤:2022年上半年,亚辉龙新冠业务实现收入18.19亿元,同比增长3046.55%,主要为随着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陆续取得海内外地区相关准入认证并获得多笔订单,该产品的销售大增所致。而公司国内非新冠自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仅13.66%。增速有所放缓。
报告期内,公司新冠检测产品毛利额高达10亿元,但随着新冠疫情被控制以及新冠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公司的收入贡献可能减少,该部分收入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若将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分拆来看,其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3.70亿元和5.10亿元,而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9.67亿元和1.00亿元,环比已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红周刊》:派克新材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7亿元,同比增长64.56%;实现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62.35%,可否关注?
邱诤:派克新材营业收入及利润大增,主要是得益于航空、航天行业景气度向好,订单充足,产能提升,业绩相应增加。派克新材所属行业为锻造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各类金属锻件,其中航空航天用锻件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0%左右。与派克新材主业相近的上市公司还有三角防务和航宇科技等,而三角防务和航宇科技主导产品以航空航天用锻件为主,航空航天用锻件收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比例更高,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