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老百姓收入的不断提升和资本市场显著的赚钱效应,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基金凭借较低的门槛、严格的监管等优势获得老百姓的认可,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
为了能够让收益更上一层楼,不少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时候,开始寻找专业的书籍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搞懂宏观经济周期变化趋势,精准地做到“低吸高抛”,实现更好的回报。但是,事实往往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被市场先生成功五杀。
为什么花费大量精力不断精选“好时点”,结果还往往不如平均值呢?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你过于想要“精准把握”市场节奏造成的。
“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在1986年致股东们的信中说,我同意凯恩斯的论述,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准的错误。
We agree with Keynes’s observation:“I would rather be vaguely right than precisely wrong.”
模糊的正确好过精准的错误
投资如同驾驶轮船行驶在黑暗的大海中,如果想要成功靠岸,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灯塔的指引,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虽然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逆风,会遇到暗礁或者暴风雨,但是只要方向正确,我们就能抵达海岸。
投资中,我们只要认准了正确的大方向,然后坚定信心、保持耐心,往往有机会获得不错的回报。
比如,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老百姓消费不断升级的前提下,大消费领域可能就是一盏“明亮的灯塔”。
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7月11日,中证消费指数自基日(2004.12.31)以来累计上涨2229.89%,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333.73%。(指数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本公司旗下任一基金的未来表现,也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虽然涨幅惊人,但过程一样坎坷。中证消费指数成立以来最大回撤高达66.78%,2008年下跌56.17%,2018年下跌23.09%。所以,如果投资方向是正确的,即使经历过坎坷和跌宕,只要坚持,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什么是精准的错误呢?
由于短期目标而影响了长期判断。
投资中,不少投资者追求通过“精准预判市场短期走势”,不断追涨杀跌,从短期看似乎可能正确,但从长期看往往会陷入更大的失败。在追涨杀跌中,不断错失机会。正所谓,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失败!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凯恩斯所讲的模糊的正确好过精准的错误,向我们传达的一种理念是,投资中,重要的不是短期的“精准正确”,而是长期“战略正确”的方向。
如何判断自己是模糊的正确
还是精准的错误?
投资受投资操作的影响,收益会有不同的表现。同一只基金买入后一直持有和不断买卖的收益结果并不相同。
在年中、年末的时候,小金建议大家系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投资收益情况。用投资操作数据来观察自己是否犯了“精准的错误”。
1)观察自己持有的基金产品的业绩情况。
首先看一下持有基金产品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收益是否为正。若均为负,可能就要考虑是否犯了投资方向错误。
2)观察自己在基金投资上的操作行为。
单只基金的持有时间是多久,申购赎回的次数有多少,申购的基金是否为热门基金,申购热门基金后是否盈利等等。频繁的申购热门基金即使一两次有正收益,长期累积下去交易成本提升、风险急剧增加。
3)观察被自己赎回后基金产品的涨跌情况。
当你因为基金下跌难以忍受选择赎回基金后,观察一下基金产品的后续走势。如果该产品持续下跌,那么赎回是明智之举。如果产品经历下跌后反弹且在大方向上一路上涨。那么赎回可能就是“精准”的错误了。
没有人可以预测市场,精准其实是个伪命题。但我们可以依靠专业和经验做方向判断。
在投资时,我们需要保持长远的目标、良好的心态,相信专业的力量,管住追涨杀跌的双手。选对方向,做好坚持,静待时间的玫瑰芳香。
风险提示:数据来自WIND,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指数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本公司旗下任一基金的未来表现,均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基金的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