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周四)19:00,华夏财富携手中信读书会邀请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丛书执行主编曾孜荣老师解读《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两幅画,一起来感受宋代美学在山水画中的传承,品味举世闻名的“北宋双绝”。
嘉宾介绍:
曾孜荣
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丛书执行主编
二十年中外、两岸的艺术普及教育及出版经验,长期面向大众开设艺术普及讲座,风格简练优雅,睿智而易听易懂,引人入胜。
内容简介:
世间烟火中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全长5.29米宽0.25米,出自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之手,是我国十大名画之一。该画以写实的手法细细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当时的繁华场景和社会风貌。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能成为国宝级的画作,并受到宋徽宗的青睐,不仅是因为张择端画法独特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它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华,那些小桥流水、茶坊店铺、日常生活、三教九流,都真实详尽,栩栩如生。
全卷采用全景式构图,画中精细描绘了815个人物,151棵树,40余幢房屋,另有车马大小船只无数,张择端巧妙地利用多视点构图的方法,将偌大的场面镶嵌在横不过两丈、宽不过尺的画卷上,可谓达到了“方寸之内、百里之回”的惊人效果,充分地展现出画家概括画面、提炼素材的能力以及组织安排画面的熟练技巧,被誉为“天下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图》节选
滑动查看全卷
more+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江湖林泉下的《千里江山图》
北宋后期,山水画的发展趋势开始逐步向艳丽色彩和笔法工细的方向变化,在这样的画法嬗变过程中,画家王希孟是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集中体现了当时山水画的演变特色。
根据史料记载,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在宋徽宗“亲传笔法”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
《千里江山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青绿”画法的应用,“青绿”画法来源于五代十国的皴、擦、点、染等笔法,到了北宋时期得到不断的发展并日渐纯熟,“青绿山水”的出现冲击山水画历来的写实传统,也极大地丰富了北宋山水画的技法和风格。
全卷整体宽0.52米,横长11.92米,画面精美生动,夺人眼球。整幅画笔势飞走,乍徐还疾,充满了气势和力量,打破了我国早期山水画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拙模式,营造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视觉效果,被誉为“千年美学第一卷”。
《千里江山图》节选
滑动查看全卷
more+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北宋双绝”背后的文化自信
《清明上河图》与《千里江山图》并称为”北宋双绝“,这两幅传世国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会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靓丽名片?
《清明上河图》,一幅汴京城内城外风俗佳作。
《千里江山图》,一幅北宋山河青绿重彩图卷。
同为“北宋双绝”,《清明上河图》与《千里江山图》都深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誉为“镇院之宝”、“中国一级国宝”。
赏析《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是对传统文化的深耕和弘扬,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节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期,华夏财富懂读书正在举办“陪伴18”系列活动,详情可咨询您的投资顾问,您将有机会获得由华夏财富陪伴18活动组赠出的《大话中国艺术史》,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