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深,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银发经济”,正在成为消费升级的新蓝海。但老年人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给广大老年群体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今天我们就从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案例出发,一起看看:非法集资如何“套路”老年人?避免“入坑”,老年人及其亲人应该怎么做?
非法集资“套路”老年人案例
案例1:墓地投资骗局
程某、季某在菜市场、超市门口通过摆设展台、散发传单等方式向老年人推荐“墓地销售”及“墓园投资”项目。
程某等人向老年人鼓吹墓地投资利润丰厚,并宣称“投资年化利率高达18%-30%”不等。
面对程某等人的巧舌如簧,一些老人失去了理智,相信墓地投资可以稳赚不赔,纷纷把自己多年积攒的养老钱交给程某。
一开始,参与“投资”的老人们还可以每月领取利息,但半年后,程某等人就无法兑现承诺。老人们的本金也难以追回。
后经民警调查,短短半年时间,程某就骗取老年人110余人,吸收投资款650余万元。
案例2:“会员制”养老骗局
“爱福家”是多个假借养老之名的投资、健康咨询公司共同打造的“会员制”养老品牌。
业务员通过“5元办个会员卡,就免费吃喝玩乐”“投入40万保证金,集团下的四个基地免费住”“保证金每月有高额回报,以后子女还能继承”等“话术”,吸引中老年会员。
“爱福家”入会门槛极低,很多老年人认为交5元入会费就有去处打牌聊天喝茶解闷,都欣然前往;在每天的接触中,董事长和业务员扮演“大孝子”,抓住空巢老人的孤独心理,送鸡蛋送水果,叔叔长阿姨短,共情共鸣,攻破老人心理防线;逐渐熟悉之后,业务员开始推销“养老产品”并签订合同,多为艺术品交易合同或居家服务合同,承诺每年13.5%的高额利息。
在“跑路”前夕,“爱福家”推出为期三个月的短期项目,布局三四年之久培植起的信任使得老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坚信该项目时间短、收益快、回报高,纷纷大额投入,直至人去楼空、血本无归。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一些机构、企业、个人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造成老年人高额利息无法兑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等等,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四种形式
在拆解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之前,先看看非法集资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需同时具备三要件: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基于老年人对“养老生活”、“退休生活”的高关注度,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呈现出以“养老”为主要噱头的特征,主要表现形式和常见手法有以下几类:
第一: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以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资。
第二: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资。
第三: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第四: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过召开推介会、社区宣传等方式,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者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
远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陷阱
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有关规定,对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请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防止利益受损,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第二,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
第四,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
此外,除了一般非法集资的常见欺骗手法——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等等,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案例还具有比较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利用情感诱骗”。很多老年人都是被骗子的热情体贴打动,陷入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中:
由于老年人获取信息渠道较少,反诈意识较为欠缺,不法分子因此有机可乘。而对于子女及家人多有缺位、在生活中情感缺失的老年人,更容易让不法分子的“嘘寒问暖、小恩小惠”钻空子。因此,避免老人落入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陷阱,最好的防范网仍是“关爱”二字,建议年轻人多关心陪伴家中老人,关爱老人生活,常回家看看,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远离非法集资。
参考资料:
中国长安网《嘘寒问暖、小恩小惠!当心老年人被钻了“情感空子”!》,2020.5.30
南宁处非专线《又一起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案,以“投资墓地”为幌子》,2020.5.28
国家卫健委官网《防范非法集资 | 警惕!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有这些套路》,2022.6.13
东莞金融工作局《防非课堂 |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案例⑥》,2022.5.30
央广网《远离非法集资 守住钱袋子》,2022.6.13
温馨提示: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