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浪财经养老与基金研讨会暨基金嘉年华活动于隆重开幕。深蹲蓄势,共赴十年之约!6月8日~6月10日三天百位大咖汇聚一堂,为您分享资本市场观点,宏观、行业、策略观点应有尽有。
万家基金李文宾参加新浪财经基金嘉年华活动,就科创板下半年的机会主题与知名财经博主躺赢派研究员二马小姐进行微博连麦。李文宾对科创板下半年投资机会发表了看法。
李文宾表示,对于下半年的市场,我继续看好风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三个行业,无论是行业本身的发展趋势,还是来自于政策端的红利,我认为这三个行业将会不断超预期。对于半导体、竣工、新材料这三个行业,我认为它们正处在一个拐点期,处在从自下而上的拐点期,对这三个行业,我们会精选个股。
以下是演讲全文:
主持人:大家好,刚才因为我看已经很多人陆续进来,在刷留言了,我看有一个人说万家是他最喜欢的基金公司,我中午的时候发了一个预告,有的人留言说他之前买了你科创的基金,差不多接近翻倍了,赚了钱很开心,说你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位基金经理。感受到人气还挺旺的。
今天很高兴,跟李文宾老师搭档一下,我们做个直播,我之前就跟新浪的老师说,安排直播给我安排科创、科技类主题的,其他的主题都没有像科创、科技类的那么好玩,所以这几场直播都是给我安排这个方面的主题,我其实也挺喜欢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
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文宾老师,李老师的基金我是一直有关注,但是好像我们面对面的聊天还是第一次,他可以说是比较偏成长风格的,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有些人会觉得不要贴标签。但是我们从他历史的表现来看,他其实是比较偏成长的,现在应该是管了7只基金对吧?
李文宾:是的。
主持人:其中有6只都是偏科技方向的,有1只是叫做内需增长,这个应该是比较偏消费的,其实你是消费和科技这两块都是比较擅长的。6只比较偏科技的基金有2只是科创主题基金,有1只是万家科创主题三年,2019年6月份的时候成立,还有1只是叫万家科创板两年定开。我看年化收益,包括你任职期间的回报,数据看起来都是非常好的,现在总体的管理规模应该是接近100亿了,是管理规模很大的基金经理。
我自己一开始比较关注万家成长优选,因为这只基金年份相对长一点,从2018年2月份的时候到现在,这个基金也是差不多这段时间回报有179%,截止到昨天;还有一个是万家智造优势,这个是大概2018年的8月到现在,差不多回报有211%,历史业绩很不错。
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我们来交流一下,我自己对李老师的很多风格也有很多问题想问,我之前有看一些数据,有时候会看一下报表,像季报、年报这样的,有蛮多问题想交流一下。
先聊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主题是科创板,我想问问看,您因为管理的科创主题基金,2019年6月份到现在,差不多
先问第一个问题,刚才我提到万家科创主题,这只基金从2019年6月份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接近翻倍,90%多,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科创主题基金,从管理到现在大概的情况,是怎么样获得这个收益的?跟我们分享一下大概的思路。
李文宾:好的,非常感谢各位朋友。
万家科创主题的基金是成立于2019年6月12号,这只产品成立之前在2018年底的进博会上,当时总书记就说我们要推出科创板这样一个非常创新的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创新。我们整体公司在收到这个信号之后,迅速成立了科创板相关的投研小组。除此之外,产品、合规、运营等部都是通力合作。所以我们在整体科创板2019年上半年开板之前,差不多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我们在制度上,特别是在投研,在对未来有可能会登到科创板的这些上市公司,从基本面上做了深入和广泛的梳理。我们在2019年开板之前,我们公司是抓住了短短差不多半年多的时间,不仅是在制度上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因为我们知道科创板整体的上市公司其实还是蛮具有特点的,特别是有很多的上市公司可能目前并不是具有一定的收入和利润,可能有一些是亏损的公司,甚至有些公司的收入非常少,所以对于这样公司,我们需要比较完善的投研制度。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投研团队是抓住了半年多的空窗期,对相关有潜力登录到科创板的公司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包括我个人在内,我们很多的研究员都深入到上市公司一线,此外也对相关产业上下游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研究。所以在整体科创板开板之前,我们公司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一手的投研素材,我觉得这一点其实非常宝贵。
第二点,我们都知道,科创板当时开板的时候应该是万众瞩目的,我个人认为它是过去十年以来资本市场一个惊天动地的改革。所以应该说在科创开板之初,市场的热度和关注度非常高,相关的上市公司当他们登录到资本市场之后,因为热度非常高,所以整体的公司估值水平还是略微有点高。我个人当时在运作这个产品开始的时候,还是抱有一种非常客观、非常谨慎的态度去做投资。所以在整体产品成立开始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在2019年下半年,应该说对整体仓位的控制是非常克制的,并没有因为整体板块比较热,短期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股价上涨非常快、非常高,所以就大比例参与市场的投资。相反我们还是基于之前做的投研的基本功,我们在仓位上非常克制,这是帮助我们的产品在2019年开了一个好头,因为我们知道科创板应该是成立到现在为止,它的整体走势应该说是非常一波三折的,有高潮,也有低谷,我们也是非常幸运在整体开板的年半年是规避了市场比较非理性的阶段。这是第二点。
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第三点,也就是我们在科创板,无论对行业的选择,还是对上市公司的选择,我们都是牢牢抓住科创板本身的定位,我个人认为科创板本身的定位,无论在节能环保、在新能源、在高端制造等六大细分行业基础之上,我们注重对硬科技,特别是具有真正核心技术产品公司的高度关注。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方向选择上,首先牢牢契合科创板投资方向,同时也把握整体时代的发展方向。可能各位小伙伴也会看到我们整体产品的投资方向还是比较偏重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包括新材料、军工等板块的投资。我个人认为,我们就是会在科创板比较多的细分行业之中挑选出这样的一些行业,主要也是因为这些行业不仅契合我国的经济转型、科技升级,同时也是符合全人类的发展方向。所以应该说以上这三点,也是帮助这只产品从成立以来,为投资者取得了比较好的回报。
主持人:这只科创主题基金,我看了一下当时发的同类里面是排名前两名吧,是业绩非常好的。我们看4月份到现在,科创板其实一直在处于反弹之中,人气也是慢慢起来了,我看了一下数据,从4月底截止到6月6号的时候,科创50、科创信心指数,分别是上涨了30%和29%左右,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觉得科创板这一轮的反弹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行情有没有可能再继续?
李文宾:科创板,我刚才也和大家分享到,科创板作为中国制度的创新,它其实在成立到现在为止,其实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走势,为什么会这样呢?并不是说上市公司的质地有很大的变化,或者说本身发展的方向有一些偏离,更多是来自于这些公司是资本市场非常稀缺的优秀标的,所以当它们上市的时候,它们的估值给的非常高。如果我们理性的以基本面分析为导向的方法论去看待这些公司,我自己也是做了非常详细的比较,应该说从上市以来,无论是科创50指数还是说以科创板所有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取一个中位数,与其他板块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它无论是在收入的增速,在利润的增速,在研发投入规模以及增速上,都是远好于主板和创业板的。这一点,其实也有非常多的第三方的独立报告可以验证这样一个结论。
这也是从本质上说明这些公司其实是真正代表了中国过去,无论是过去的三年,还是未来来看,这些公司都是真正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的方向,他们通过自己独有的技术跟产品,已经是获得了超越行业,甚至是超越其他竞争企业的成长增速,以及它也向资本市场证明了自己有这样一种潜力,可以成长得更好。
所以应该说过去一段时间,基于以上两点,第一,的确在上市之后我们经过了长时间估值的调整,包括投资者心情的平复,我们给予这些公司的估值水平是处在历史非常低的水平。我当时也看了一下这一轮科创板反弹的起点,那一周无论是我们以PE还是以PEG这两个指标进行测算的话,基本上都是在30倍左右,PEG可能是在1.8到2左右。无论是我们对比同类的创业板,在十年之前2012年到2014年这样一个创业板的模式当中,我们去比较科创板公司的成长性,以及它的估值水平,和那个时候的创业板相比,都是具有非常好的性价比。所以第一点是估值非常低。
第二点,这些公司也是证明了自己的确具有成长潜力的一批好公司,这两点我认为也是推动这一轮科创板上涨的最为根本的两个因素。
我认为我们对于行情的演变,对于这波科创的反弹,当然我个人定义,它不仅是一轮反弹,它更多是一轮基于中长期底部基础之上的,我个人认为是中国科技公司,或者是中国黑科技、硬科技公司未来长牛的起点,这个起点也是来自于基本面不断的超预期,中国对于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红利不断推向市场,以及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公司登录到科创板。我个人非常有信心,可能我们在未来三五年回过头来看,中国的科创板应该可以称之为亚洲地区,甚至是全球的科技创新公司的成长沃土,也是成长的起点。
主持人:借着刚才说的再问一个问题,其实大家对科创板争论比较多的就是估值,其实你刚刚的观点就是说觉得这个估值还是很低的,我看最近其实有很多人觉得它的估值是很高的,我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讲讲,像这一类成长性的行业大概是怎么样去看估值的?
李文宾:其实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用PE和PEG对上市公司做估值,得出市值比,比如我们认为目前科创板是在30倍左右,无论对比主板还是对比创业板,的确就是说绝对值是处在比较高的位置,可能比主板的十几倍还是要高一些。但是我们还是要理性分析主板和创业板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所给投资者带来的业界成长性的空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去综合考虑到不仅是目前静态的估值,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公司三五年之后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的成长空间。我们对这两个因素做一个综合的考量,就能得出目前科创板的确在估值这一端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主持人:我想接下来问一个问题,其实我看原来你的一些数据,包括你之前的一些访谈,或者是在一些公开场合的讲话,你是非常注重行业配置的,是不是?其实我也看了一下你之前一些持仓的变化,我感觉好像从2021年之后,消费的比重就下降了,因为我看那几个什么都可以买的基金,消费在2021年之前好像比重还挺高的,到2021年之后比较集中持仓在像科技、新能源、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这个领域。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是什么样的思路,促使你做这样一个转变?
李文宾:我个人对消费和科技都是非常喜欢,也是非常欢迎的,我们对科技和消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其实是采用不同的投研体系,所以当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会根据我们的投研体系获得比较清晰的投资结论。为什么我们在2020年之前对相关的消费板块,特别是2020年,我们还是买了不少的偏食品饮料的上市公司,虽然这些上市公司可能不在前十大的重仓股当中,但是当时也有比较大的比重。
最为根本的原因,也是我们看到在整体经济周期的作用之下,因为我个人定义是2020年底,应该是全球步入到了一轮比较好的经济复苏周期,各位投资者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在2020年疫情之前,当时全球都在讨论所谓的朱格拉周期,对于消费品来说,怎么样的市场环境或者经济周期是有利的呢?它一定是处在经济的恢复期,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对自己消费的这种判断,或者说老百姓这种消费意愿,其实是取决于两点:第一点,来自于我们对未来个人和家庭的收入预期;第二点,取决于个人的资产负债表,说白了就是个人银行的存款和个人负债的情况。
这两个因素其实是在经济的复苏期都是有比较好的正向的推动作用的,所以在2020年底之前,虽然说2020年全球突发了疫情,但是中国整体的抗疫政策是非常有利的,也是效果非常好的,所以中国整体经济复苏的进展其实是非常顺的。所以这一段时间在消费品这个领域有比较多的投资。
我们也都知道2021年之后,应该说全球各地纷纷走出了疫情的影响,所以中国的制造业可能从2020年下半年的“躺赢”模式,慢慢步入到我们重新又恢复和西方,不仅是西方,包括东南亚地区的直面竞争过程当中。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我当时也是认为整体中国的经济复苏可能已经步入到了一个高点区域了。在这个背景之下,特别是经济处在一个高位的平台期,在这个背景之下,如果说我们要看到行业突发往上的周期,或者企业盈利的爆发力特别强,我个人认为唯有在科技这个行业,因为科技这个行业相对来说它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颠覆一个传统的行业,甚至是帮助一个企业迎头赶上。对于相对来说较为传统的消费行业来说,可能新的上市公司和新的行业它能够冒出来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举个例子,比如在白酒这个行业,可能过去30年,各位朋友们,过去30年,没有看到一个非常新的白酒品牌或者白酒企业脱颖而出,我们目前比较喜欢的白酒品牌大部分都是具有20、30年,甚至30、50年长期的品牌积累和历史沉淀。但是在科技这个行业,可能一个星期就有一个新产品,可能就可以颠覆整体行业的竞争格局。特别是2020年之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包括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以及部分的新材料,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主流的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就能看到整体科技行业它相比于消费行业投资的风险收益比就会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水平。所以我们也是在那个时间点,我们把重点的仓位从消费这个板块逐步减持,更多逐步关注于包括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军工、新材料这些领域优秀的上市公司。
主持人:我看你现在的持仓,比如像3月底的持仓,新能源其实占比还是挺高的,我发现上游和它相关的原材料之类的持仓也是比重挺高的,可以具体给我们讲讲吗?
李文宾:我个人其实非常喜欢新能源这个行业,包括风电、光伏跟新能源汽车。可能小伙伴们大家也看到,应该说是过去3到5年,在全球范围之内,能源价格的逐步攀升是一个重长期的趋势。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谈到,今年的油价上涨,是不是因为俄乌之间的矛盾导致的?我想说的,除了2020年的3、4月份,当时因为突发疫情的原因导致油价暴跌,应该说拉长来看,全球范围之内,包括石油,包括煤炭,包括其他的铁矿石等等有色金属,过去3到5年的价格都是走出了上行的行情。
背后的理由非常鲜明,一方面是来自于全球经济还是处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复苏阶段,全球每年还是能够实现3%到4%平均的增长率。第二点,也是来自于新能源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所以很多的传统能源企业和传统能源国家,他们其实是不愿意在传统能源这个行业再进行过多的投入了。因为他们也看到随着技术的推进,风电、光伏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已经开始在全球低于传统能源了。所以理性上来说,在传统能源这个领域继续增加资本开支其实是非常不理性的,应该说需求还在增长,但是过去3到5年,传统能源行业是缺乏资本开支的,所以能源价格是不断攀升。所以进一步又推动了新能源,包括风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的大幅发展。
我目前持仓其实是拿了很多碳酸锂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原因也是来自于全球石油价格不断攀升,我看最近上海的油价已经突破10块钱了。相比来说,我个人测算过,比如像普通的家庭来说,每年开燃油汽车,对比于电动车来说,每年在使用成本上,如果说以1万公里为例,将会多出4、5千块钱。整体来说,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成本优异性越发明显。所以我们也会看到,从2021年开始,消费者更愿意去买新能源汽车,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包括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也包括中国传统的新能源汽车,他们推出一些品牌,一些产品,在产品力上我觉得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我感触非常深,我从2008年开始,我当时在一家咨询公司给中国传统的整车企业做新车的诊断,从2008年开始,我每一年都会参加上海的车展,感触真的是非常深,应该说从5年之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展台基本上是门可罗雀,一直到去年,真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当场下单的人数都已经让很多展台工作人员非常吃惊。我曾经在上海的上汽展台待了很长时间,我当时观察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在蔚来的展台也观察了很长时间。同时我也看过海外的品牌,比如说丰田、福特、通用他们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宝马、奔驰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这两个展台的反差,我觉得跟十年之前的油车的反差正好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说中国是有这个能力在高端制造这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所以产品也好了,消费者也愿意使用了,整体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去年开始爆发。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可能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到去年12月份接近于24%25%,我觉得到2025年,中国可能90%以上的汽车都会是新能源汽车,除了少部分在一些领域是无法替代的需求。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已经步入到西欧的市场,我觉得非常类似于像当年丰田汽车抢占美国市场的势头。所以我们目前可能看到中国每年汽车产量是2600万辆,我觉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国内的话可能2300、2400万辆都是电动车。全球范围,各位小伙伴,全球范围一年是销售800多万辆汽车,这个当中我认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会超过50%。所以星辰大海就在我们眼前,所以我才会如此喜欢,或者说如此关注电动车这个板块。
对于上游来说,因为上游这个板块整体上来说是最为稀缺的一个领域,无论是中国的公司,在资源的掌控力上,已经是避免了我们在铁矿石这个行业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已经掌控了全球最好的资源端了,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非常强,估值也很便宜,所以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一些公司。所以我们的产品也是坚持不懈在这些领域去投资优秀的中国的上市公司。
主持人:上周我看到有一些比较老派的基金经理,有一位基金经理就说你看现在全球的新能源车的市值加起来已经是远远超过了传统汽车的市值,他是觉得其实新能源车的估值已经很高了,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文宾:如果我们看传统的整车企业,大部分核心的技术有一部分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有一部分也是需要向一级供应商采购的,比如变速箱,比如说其他的一些核心项,甚至有一些发动机都是对外采购的。所以我们看待传统汽车这个领域,需要把整个产业链的市值都进行加总,如果我们把整体产业的市值都进行加总的话,远比我们目前只是看待传统整车类市值就会大很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也是来自于传统汽车,的确他们在市场的销售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比如各位小伙伴们,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过去20年在中国卖的非常好的合资品牌,无论是德系的还是美系的,过去一年在中国的销量都是大幅下滑的。资本市场是反应了这些公司未来成长预期的,我相信之所以资本市场目前给他们的市值比较小,比如昨天我们看到比亚迪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大众,根本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整体的资本市场投资者认为大众在三五年之后,它的收入和盈利预期的表现将会远低于比亚迪。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也谈到电动车它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什么?第二步是智能车,比如说我个人也注意到,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他们往往只是把电动化作为他们当中的一个卖点,同时他们更为强调他们整车的智能化。我们也谈到了如果说智能化是一个重长期的趋势,它一定会颠覆整体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我们过去汽车行业,就是卖辆车,一次性买卖,之后每年做一次保养。对于智能车来说,不仅有销售的收入,我们也可以通过智能车的智能平台去销售我们的软件服务,比如说实时的娱乐系统、实时的地图导航,比如说自动驾驶的模块,我们都能把它定义为新的收费模式,我们可以以SASS的模式,每年、每半年向消费者收费,也可以有新的服务向消费者销售。所以总体来说,电动车这个行业,或者电动车、智能车的商业模式,应该说是打开了整体汽车行业销售的天花板,天花板被打开了,也就预示着相关的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预期将会被大幅提升。
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就能非常好的理解为什么电动车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会大于传统油车企业的市值。
主持人:其实有点类似于苹果手机,刚开始是硬件,慢慢的各种各样上面的软件就出来了。像自动驾驶,你看好吗?
李文宾:非常看好自动驾驶,因为我自己也是汽车的重度使用者,的确在城市之内开车是非常劳心劳力的工作,如果真的有智能车的功能帮助我,我相信我一定会非常愿意为这个功能付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也谈到在人开车过程当中,往往会因为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疲劳驾驶,会出现交通事故。但是随着技术的演进,智能驾驶的确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这样的事故,比如智能驾驶不太可能超速,因为它是通过非常精确的计算,可以避免超速,避免驾驶员的疲劳驾驶,避免这样的问题所带来的交通事故,这其实从另一方面也是提升了社会的效率。所以我个人认为,智能驾驶我非常看好。
最后一点我想说,为什么我觉得中国的智能驾驶非常有希望,因为智能驾驶要真正的实验,要跑出来,我相信中国路况的情况,中国庞大的汽车消费人群,我觉得完全是可以帮助智能驾驶企业收集到海量基础的数据。只有有海量的基础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才能更好改进智能驾驶的程序,可能对于一些小国家来说,比如东亚的小国家,本身就没有那么多数据,必然在技术这个领域是很难追上我们的。
主持人:顺便再问一下,我觉得大家特别感兴趣,像光伏、风电这些能不能讲讲,你刚才讲到有很多传统能源,我前几年还到中东去,包括像沙特这样的国家,他们也会有一部分投资在新能源上,中东有很多国家,他们说他们在沙漠里面搞光伏这些。所以我当时觉得还挺意外的,能不能给我们大概讲讲。
李文宾:全人类都希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化石能源和煤炭的消耗。光伏应该说是过去20年,它其实是完美体现了技术的不断突破所带来的使用成本的下降。从2020年开始,我当时注意到,就像您说的,在中亚地区,特别是在光照条件比较不错的国家,光伏的发电成本、运营成本,已经低于商煤的成本。第二点,在过去两年,在欧洲,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在南美,在美国,这样一种趋势是越来越明显。因为我们知道光伏技术的演进,每年都会带来光伏发电成本的下移,所以就使得人们更愿意使用光伏发电。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今年一季度,为什么中国的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它的盈利,它的收入和利润指标会表现得如此出色。我们也都知道,在那个时间点国内还是有一些因为疫情导致的国内光伏项目的开工有一些延迟,但是这些公司反而不受影响,为什么呢?就是来自于南亚,来自于欧洲的需求顶上了中国因为疫情所导致的开工率的推后。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光伏这个行业用一句话总结,它符合全人类的低碳、环保的生活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完美体现了中国制造业公司通过技术的革新带来成本的下滑,向全球输出工程师红利,输出技术红利的一种商业模式。
主持人:今年一季度,包括像3月份跌得特别惨,在那段时间,我不知道您是怎么应对的?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包括跟我们讲讲为什么当时像这些行业跌得那么惨。
李文宾:其实当时整体市场调整,我觉得应该说整体资本市场都没有想到,为什么呢?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来自于欧洲突发了战争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作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体来说,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都是需要通过欧洲这边进口,比如说我们需要通过俄罗斯的石油,我们需要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但是因为有战争因素,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混乱,码头被封了,船出不来,石油价格、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点对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都是一个突发的因素和比较不利的因素,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当时也非常揪心,因为总体上来说我个人还是一个比较偏乐观的投资者,如果说我们理性去分析这场战争,应该说它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会充满了负面的情绪。
但是我想说,和平和发展永远是人类的主题,局部的冲突早晚都会过去,全球供应链也是具有非常强大的自愈能力,所以在那段时间我们也是平复心情,突发事件总会过去,资本市场所出现的巨大波折,危机,危机,有危有机,我们怎么利用这个危机呢?我们利用这个情绪对我们的持仓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比如我们及时减仓,受到战争影响的这些板块的上市公司,他们的成本将会大幅上行,但是他们可能短期之内也很难向他们的客户进行成本转嫁,我们减持了这样的公司。我们也抓住市场波动的机会,买入了一些我们之前想买,但是因为估值的原因下不了手的好公司。所以整体上来说,我们也是比较好的利用了这次危机,所以我们在这轮反弹过程当中,不仅是我个人,应该说我们整体公司的反弹表现都是非常处所的。
主持人:因为很多人对半导体有兴趣,我们稍微聊一下半导体,我知道你最近怎么看半导体?因为有一段时间跌幅比较大。第二个,我觉得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看法还是有很多分歧的,前两天我看到有一些老外觉得全球的半导体价格可能到顶了,反正就是各有各的看法,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的看法?
李文宾:半导体主要也是因为欧洲突发了战争,以及包括国内的疫情,可能对今年一季度国内手机的销售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半导体的下游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消费电子,消费电子又是以手机为主,的确手机的销售出现了一些推后。但是我想说,无论是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还是说耳机,它本身的技术是在不断推进的,比如说我们在今年下半年就能看到比较大的公司,比较大的创新公司会推出AR、VR眼镜。同时本身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还有自身的更换周期,所以需求只是推后了,并没有消失。
我个人认为一季度的需求可能会在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体现出来,所以我们看未来三个季度,我相信需求端的影响,它的环比表现一定会不断超市场预期。更为重要的一点,我是想说,中国的半导体公司,我们也抓住了2018年之后西方对我们国家半导体行业的一些封锁的机会,很多半导体公司的产品获得了去客户端试用和验证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在2018年之前很少,为什么呢?因为很少有终端客户愿意把我的产品,把生产线停下来,给一个全新的供应商去做试验,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但是在2018年之后,在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这样的一种需求是越来越多了。
各位小伙伴们,我们将会很快看到“去美化”的手机面市,这就代表了中国半导体行业有一个非常强的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逻辑。虽然说是全球范围之内总量需求可能增速未来越来越趋缓,但是因为过去绝大部分,应该说90%以上的半导体行业都是被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只要在这个当中能够不断攻城夺寨,不断体现市场的占有率,我相信对中国企业来说一定会走出非常具有阿尔法逻辑的成长曲线,所以我对半导体这个行业应该是非常非常有信心。我们在今年一季度之前是很少配置半导体这个行业,因为刚才也谈到,我们当时担心整体需求可能比较疲软,但是我们也非常高兴,抓住了4月份以来的调整,大幅提升了半导体行业在无论是我的科创主题三年期的产品,还是其他产品当中的持仓。
主持人:接下来再讲讲下半年市场比较看好的机会。
李文宾:总的来说,我还是继续看好风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三个行业,无论是行业本身的发展趋势,还是来自于政策端的红利,我认为这三个行业将会不断超预期。对于半导体、竣工、新材料这三个行业,我认为它们正处在一个拐点期,处在从自下而上的拐点期,对这三个行业,我们会精选个股。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我们可以聊一聊李老师个人的一些投资风格,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自己的一些投资框架,自己对自己的总结。
李文宾:应该说我个人对成长股的投资是非常偏爱的,成长股的投资其实有非常多的方法论,或者说有非常多的体系。我个人的体系还是“从什么叫做成长股”这个定义出发,也就是说我非常注重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到底有没有成长性,它的成长性质量怎么样,它的成长性可以持续多长时间,它大概什么时间点能看到公司和产业发展逻辑,能够体现到上市公司的盈利端。因为我自己差不多在资本市场有12年的时间了,也看了很多企业,有一些企业的成长性和成长逻辑是互相验证的,也有不少企业在讲逻辑讲故事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受资本市场欢迎的,但是最终体现不到盈利端。对于我来说,我一定是希望想找到那些能够出现收入跟利润高速且高质量、可持续成长的上市公司,这也是我个人的投资风格非常有鲜明的个人特点的方面。
主持人:你个人比较偏爱什么样的科技类的公司?能不能给我们讲讲科技类的公司,你觉得怎么样的公司算是比较好的公司?因为它比如跟消费的公司,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你对科技类的公司好的标准是什么?
李文宾:的确就是消费类公司跟科技类公司,我们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比如消费类公司,我们会看中品牌,看中渠道的建设,看中产品的情况,产品力情况怎么样。对于科技类公司,我们需要更为细致的对它进行分类,比如相关的科技公司到底处在一个生命曲线的什么阶段,比如说它是处在一个婴幼儿期,还是处在成长期,还是处在接近成熟期,不同的阶段我们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或者说我们的选美标准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非常喜欢处在婴幼儿期到成长期之间的上市公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我们当然希望更少的去踩雷。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单纯的处在婴儿期的企业还是处在不确定性的,无论是它的产品和技术是不是可以做出来,是不是可以获得客户的认可,都是有不确定性的,也就是说我们会冒很大的风险。如果我们可以提前敏锐地把握住这个公司在它的婴幼儿期到它的成长期转换过程中,无疑也是增加了上市公司成功的概率,减少了我们投资的风险。所以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一类公司,对这样一类公司,我们就需要紧密观察这些公司的产品、技术、他们所处的时间段,所处的阶段情况怎么样,所以整体的万家投研团队,包括我个人,我们会非常紧密,非常密切的和产业专家和上下游进行交流和联系,我们希望通过产业界的观点和产业界的信息佐证我们的研究成果,从而帮助我们寻找更好的上市公司。
最后一点,对成长型公司,对科技型公司,我觉得人是最为重要的,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创业的创始人,他依然是奋斗在企业的研发和经营的第一线,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变动频率比较少的公司,我个人也会去翻看这些公司在过去三五年,或者说这些公司在上市之前跟资本市场交流的记录,我们看三五年之前他们向资本市场传导的信息,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他们是否按照当时的规划认认真真做下去,他们有没有努力实现和兑现当时的承诺。所以对这些方面来说的话,我个人都是非常关注的。
主持人:你刚才说非常喜欢婴幼儿期的公司,我看你的持仓数据,通常会有80、90只股票,从股票数量上来说是挺多的,当中是小盘成长股比较多,我看有很多基金经理的成长风格比较偏大盘,比较大型的公司。所以是不是你对于婴幼儿期公司的覆盖,促使你去持有比较多的小盘公司?
李文宾:是的,像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处在婴幼儿期向成长期的过渡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收入和利润可能无法和行业巨头相比较。但是我想说,中国过去40年,我们自己也是从零开始走出来,走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我并不排除对中小型公司的研究和挖掘,可能我们会多花一些时间,可能我们的研究工作会辛苦一些。但是我想说,对于这些公司的研究,因为大部分这些公司往往都是处在全新的行业和全新领域,这些领域和行业往往是孕育着很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研究不充分,或者说关注点不够的方向,在这些方向,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公司,能够给我们的投资收益带来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我自己挺欣赏这种风格的,因为如果是比较喜欢成长股,成长风格的,有很多公司其实都是从当初非常小的时候开始,然后成长到比较大型的公司。我比较好奇,你是怎么覆盖这么多公司的,因为其实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平时要花多少时间做这样的覆盖呢?有一些基金经理会觉得我们没有时间覆盖这么多小的公司,有的公司只买几千万,他觉得我不想去覆盖这些小公司,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文宾:我觉得基金经理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勤勉尽责,就是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好的公司,一方面是为基民负责,第二方面也是体现出基金公司的社会责任,我们通过资本市场帮助这些小公司成长。
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因素,对我个人来说更为勤奋一些,我个人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和其他活动,不仅在办公室,在开盘时间会不断听电话会议,收盘之后不断跟专家、跟市场的上市公司交流,我个人回到家之后,基本上也是除了看公告、复盘、看资料,没有其他多余的生活了。
此外,我觉得更为重要的一点,我们整体万家的投研团队是非常优秀和勤奋的团队,我们背后整体投研团队有23、24位专业研究员,我们每位研究员也给我们基金经理提供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的角度。我觉得这两点,努力和勤奋,加上公司巨大的帮助,公司的文化,公司的投研体系的帮助,我相信我们的投研团队能够在这块给我们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和投资体验。
主持人:现在比如说去上市公司当地去做调研,基金经理会去吗?还是研究员去的比较多?
李文宾:的确2020年之后基金经理去现场比较少一些,因为我是在2009年入行的,2009年到2020年疫情发生之前,基本上每周我们都会选择到上市公司调研,同时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论坛,比如说我们买消费品的时候会看一下糖酒会,比如我们看新能源汽车的话,会参加相关的新能源专题的会议,我们就会通过这些专题会议接触到很多非上市公司,当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我们就可以听到很多非上市公司的见解,他们的想法,其实也是非常有意思,也很有帮助。
主持人:我看你是有一定换手率的,但也不是特别高,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你的回撤控制得还可以?我不知道你是处于什么样的理由做一些交易,只是把它卖出,还是当中会做一些波段的交易,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大致的思路。
李文宾:我们做交易的原因主要是有几点,第一点,我们挖掘到了更好的上市公司,然后它在股价上的空间可能更大一些,我们可能会置换出一些已有的股票。第二点,也是来自于我们买入的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我个人在买卖的时候,我们会在建仓的时候会对相关的上市公司未来的市值空间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变化去调整我们的市值目标空间,如果的确未来的市值空间比较小,我们也会主动做一些左侧的减持,当然我们不希望挣到最后一个铜板。最后一点,如果的确因为突发事件,比如说今年的俄乌战争导致的供应链混乱,我们也不得不做减仓的行为。
总的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公募基金经理来说,我们不仅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和投资理念,同时也需要去清醒的认识到市场的特点,市场运行的规律,也需要向市场进行深入的学习。
主持人:你觉得你自己是比较偏向左侧一点还是右侧一点?
李文宾:应该说都会有。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自己的一些职业经历,你是怎么样找到比较适合你自己的投资方法?其实我觉得比较喜欢成长风格的人还是挺喜欢新事物的,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
李文宾:我应该说是在进入到资本市场之前在实体行业工作了有6年多的时间,我是2004年从本科毕业的,工作了6年多的时间,再进行读研和进修,在2010年进入到资本市场。
相对来说,我个人还是比较具有实体行业和金融行业双重的投研背景。我个人在实体行业也在运营、市场营销、品牌部门,包括在战略咨询等关键岗位有比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和认识。所以相对来说,实体行业的工作经验也会帮助我有一种独特认识公司的视野和认识公司的角度,相比于直接从学校出来的投研人员来说,可能我对上市公司运营方面的一些要求会非常高。因为的确我们都知道,一个公司它能否发展壮大,不仅取决于管理层,也取决于真正把管理层的战略和意识能够落地的中层的干部和基层的劳动者,所以我在对上市公司研究过程中,比如我在个人的调研过程中,经常要求有机会和公司的中层干部,或者到车间看一看,和公司的员工一起在食堂吃饭,聊一聊,我们看看他们对公司发展战略认识怎么样,他们觉得公司的高层提出来的目标能否实现,或者说实现的概率有多少。所以相对来说,我还是一个复合型背景的投研人员,对上市公司的观察角度也有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想法。
主持人:实体是做哪块的?这些岗位都涉及过吗?
李文宾:我当时主要是在偏电信类的公司工作过,之后也有到战略咨询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从业经验。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给我们的网友们一些投资建议吧,比如像科创投资,你觉得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李文宾:因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涉及的领域非常新,可能一个公司就是代表了一个细分领域,如果作为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我觉得最好能够投资自己懂的或者自己所在行业的上市公司,因为我们盲目去跨界,往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我更建议投资者能够通过基金公司来投资相关的上市公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确是拥有更为专业的投研团队,我们可能对绝大部分的科创板公司都经历过了精心的筛选和选择,我们可以帮助投资者去规避我们所不熟悉行业当中的投资陷井,能够更好帮助我们获得投资收益。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一点,中国的资本市场其实和中国的复兴、中国的国运是密切相关的,我对这一点是充满了信心。虽然说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是出现了一定的波折,但是回过头来看,无论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西方的资本市场,总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波折的。但是,只要是国家走在复兴的道路上,我相信一切的波折都会被中长期向上的走势所代替,可能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所谓的长期牛市就在每个人的脚下。
主持人:好乐观,我是某种程度上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们今天时间其实差不多,因为很多人跟我说这个时间要上班,所以到时候可以看回放,今天是满满的干货,大家可以明天早上或者晚上重新来看一下回放。
今天非常感谢李文宾老师,跟我们一起聊了这么多干货,以后希望有机会可以再分享你更新的一些观点,今天我自己也是受益良多,今天我们就到这里。
李文宾:再见,各位新浪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