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向来有跟跌不跟涨的传统。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开启大跌潮。道指狂泄1165点,大跌3.57%,创下2020年6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纳指、标普500均大跌超4%。
受此影响,今天A股大幅低开,大盘一度杀到3000点附近。就在大家担心A股又要被美股带到沟里之时,下午大盘却神奇翻红,再度上演奇迹日。
A股终于不跟跌了,市场稳住了么?大底究竟何时到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老司基觉得,能提前精准预判市场大底的,不是股神就是神棍,我等凡人就不要去瞎猜了。谁都不是预言家,如果真有的话,也不至于发生那么多黑天鹅事件了。
虽然我们无法精确地判断市场的底部,但是根据过往底部时期的关键信号,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当前大致的位置。
下面,老司基列出几条个人认为的见底信号,供大家参考吧。
一、市场估值处于低位
自2000年以来,A股历史大底总共有四次,以上证指数为例,分别是:
2005年6月6日的998点;
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
2013年6月25日的1849点;
2019年1月4日2240点。
历史大底的形成往往都经历了漫漫熊市,而是不是大底只有事后往回看才能确认。身在当下,你很可能看不清楚这里是底部还是腰部。
上证指数从2021年2月至今,经历了1年多持续调整。在今年4月27日最低杀到了2863点,这里会不会又是一次大底呢?你现在根本无法准确判断。
不过,老司基觉得,这里是不是大底已经不那么重要,只要市场的整体估值处于低位,我们的基金投资能做到模糊的正确,就远胜过精准的错误。
从历史上看,市场大底必有“估值底”,合理的估值是支持市场长期走强的重要条件。我们不妨参考全A股市盈率(PE)所处的位置,因为该值代表了市场的悲观和乐观情绪。
我们以代表全市场A股的万得全A指数为例。数据显示,过去4次历史大底时,万得全A指数PE都位于历史底部区域。截至2022年5月18日,万得全A最新PE值为16.47倍,大幅低于过去20多年来市场PE平均估值的28倍,处于历史估值百分位的21%。意味着,当前估值比历史上79%的时间都要低,也与过去4轮历史大底时的平均估值水平接近,低估值特征明显。
二、新基金卖不动
回顾历史,基金发行遇冷往往是底部特征之一,尤其是当连续几个月新基金销售出现断崖式下跌时,是一个比较显著的信号。
一般而言,当市场大幅回调,赚钱效应下降时,基金投资者的信心会大幅受挫,导致新基金出现“滞销”。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不管是新基金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均出现大幅缩水。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1只新基金发行失败。主动权益类产品,包括富国稳健恒远三年持有期,同泰自主创新等;ETF被动指数基金,包括华富中证银行AH价格优选ETF、平安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中银证券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等。这里既有权益大厂的主动产品,也有热门的赛道指数基金,均宣告募集失败,市场的惨淡可见一斑。
除了发行失败的基金,还有百余只基金延期募集。Wind数据显示,今年已有111只基金公告延长募集期,其中3月份有42只、1月份有27只,2月份有21只、4月份有19只。
进入5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前半个月成立规模仅为337亿元。而从成立规模超过10亿元的基金来看,基本为固收类的债券基金和存单指数基金,没有一只是权益基金。
近1年新基金发行情况统计
不过,市场是存在“反新基魔咒”的,即当新基金发行过热时,市场会有调整压力,当新基金发行遇冷时,反而不需要特别悲观。
基金圈有句俗话,叫“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从基金经理管理的角度看,新发遇冷时,反而更适合基民入场投资。
三、基金经理积极自购和定投
在老司基看来,自购和定投,都是基金经理用真金白银来表达自己对市场的态度。
这不,在新基金发行陷入冰点的当下,即使是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也卖不动啦,基金经理开始用大额自购来加持。如汇丰晋信基金公告称,旗下明星基金经理陆彬将出资516万元认购自己新发行的汇丰晋信时代先锋混合。
今年早些时候,包括骆帅、杜猛、李晓星、冯明远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也先后宣布自购新发基金,出资金额多在100-500万元不等,以表达对后市的看好和信心。
除了自购,不少基金经理也纷纷开始定投。如华夏基金百亿级基金经理周克平表示,从4月14日开启定投计划,每周一坚持定投10000元,并承诺所有定投计划至少持续到2023年底。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启定投计划前,周克平已自购基金350万元。
除了周克平,华夏基金旗下多位基金经理近日也陆续宣布开始定投,郑泽鸿、杨宇、屠环宇、王泽实、荣膺、鲁亚运、徐猛等均开启了周定投计划。
老司基认为,没有谁能准确预测大涨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想要不错过行情,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市场“鸡肋时间”也保持在场。
虽然底部时间很磨人,但投资的收益是非线性的。长期来看,80%的收益往往来自那20%的时间。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