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北交所加快了新股审核的步伐,“一周两审”成为了常态,监管部门也在要求券商加快保荐项目推进速度,不过上市审核的要求并未因“扩规模”而降低,反而呈现出愈来愈严之势。
证券时报记者从接近北交所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今年北交所能够实现发行上市的常态化,2022年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质”与“量”。随着北交所“预备队”持续扩容,业绩好、质优企业可能上会速度更快,未来北交所新股质量也将不断提升。
注重上市公司的
“质”和“量”
3月中旬以来,北交所打破了此前“一周一审”的频率,改为了“一周两审”,加快了新股上会审核的步伐。截至4月12日,北交所成立以来,过会企业数量已达21家,其中今年上会企业17家,16家过会。
银泰证券股转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表示,1、2月份北交所上市委审核公开发行企业数量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春节假期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业的报告到期,需要补充披露最新的年报数据。3月份以来审核加速主要是因为待审企业补充完年报,预计未来三个月北交所新股审核将进入高峰期。
“拓展市场规模”是2022年北交所的主要任务,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审核效率,北交所做好审核与注册分工衔接,保持常态化发行上市,细化审核关注要点,精炼招股书信息披露要求,增强行业包容性,扩大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覆盖面。
同时,北交所还增设区域服务基地,联合地方政府开展一对一定制化上市服务,组织拟上市企业培训,帮助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将要实施的“领航计划”,将全面加强市场在企业培育、股票挂牌、持续监管、融资并购、公开发行等各环节之间的业务程序对接、监管标准衔接、信息共享互认,提高企业在新三板、北交所市场成长顺畅度。
北交所上规模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是要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持续供给。今年一季度,北交所共有16家企业申请终止IPO,全部都是在问询阶段主动撤单。
具体来看,3家仅经历了首轮问询,4家公司在收到第二轮问询函后撤单,6家“倒”在了第三次问询之后,2家在收到第四次问询函后撤回申请,还有1家在中止审查后选择撤单。
对于撤单原因,大多数企业给出的原因都是基于对资本市场路径重新研判规划和未来战略发展考虑,公司经认真研究和审慎决定,拟终止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请并撤回相关申请材料。
“北交所高质量扩容不等于降低标准,这需要在审核实践中不断提升识别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性和包容度。”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在此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撤单、劝退增多等现象,这需要市场与监管共同摸索,最终达成默契,形成较为稳定的审核预期。
严把质量关
中介需归位尽责
从北交所问询情况来看,北交所上市委对于企业的问询重点主要聚焦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具体涉及发行人创新性、经营合规性、企业内控、业绩稳定性等。
以收到北交所四轮审核问询的浦漕科技为例,在前三轮问询36项问题基础上,第四轮问询函对浦漕科技提出4项问题,其中3项与其经营相关,要求其说明在被国网平台暂停中标资格情况下,2021年新增主要客户真实性问题;原材料铜价上涨情况下毛利率增长的合理性,以及向东春辉贸易公司支付资金与实际采购时间存在间隔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浦漕科技与保荐机构须在20个工作日对第四轮问询意见逐项落实,但三个多月过去后,浦漕科技迟迟未见回复。而在3月18日刚收到第三轮审核问询函的伊斯佳表示“预计无法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第三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最终决定终止在北交所上市申请。
注册制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北交所聚焦核心问题和重大疑点,会通过多轮问询引导发行人“说清楚”,督促中介机构“核清楚”,防止“带病闯关”。
在问询过程中,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也被问及。在对鼎丰股份第二轮问询函中,北交所指出,公司首轮问询回复存在部分问题回答避重就轻、论证不充分、披露不准确、前后内容重复、错别字、文字表述不规范等问题。
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近期组织召开证券公司推荐保荐业务发展座谈会,会议指出,证券公司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挂牌项目申报和储备规模。同时强调,要加快推荐、保荐申报和储备项目的推进速度;严把质量关,切实提高执业质量;积极参与特色中介建设,从中小企业发展特性出发,逐步建立起全链条、长周期的服务模式,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北交所还对多家券商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申万宏源、开源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因信息披露违规。北交所相关人士强调,上市委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坚守财务真实性底线,聚焦审核重大性和针对性,通过审议和问询,督促中介机构切实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防止“带病闯关”。市场参与各方需助力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你的专属投资礼包!更有百元京东卡、188元现金红包等你拿,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