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震荡中如何“补货”优质资产

时间:2022-04-13 08:40:55 | 来源:市场资讯

“低位攒筹码,反弹赚收益。只是,当我看好一只权益基金,赛道空间、经理能力我都信,但市场波动大,怎么买,买多少,犹豫到最后也不知何时下手。”

我们最近接触了很多类似困扰的伙伴,今天的内容就来试图解决一下以上的问题。

猜我要推荐定投?是,也不是。前者,“摊薄买入成本”确实是震荡市下定投最核心的功能之一,是我们选择这种买入方式的重要动力。而后者,是定投策略有很多,从最早期“学院派”的定期定额,不断进化到融入一些逻辑判断的智能定投。

我们倾向认为不同资产类别适用不同定投策略,再好的方案,也并不能“无脑”执行。更关键的是,每个人的持仓和财务状况不同、行为偏好并非完全理性,而成功的投资往往是逆向的,这时选择自己接收程度高一些、更容易说服自己持续行动的方式,更加务实一点。

在当前行情震荡,估值较低,未来走势尚不明晰的市场里,沿着“逢低买入,摊薄成本”的思路,我们推荐参考“基金净值盘中估值”和个人“持仓成本”间的差异,实现主动权益基金的分批建仓,以及补仓。

>>>

2个数据帮助决策:

一个阈值:净值vs成本的偏离程度,也就是成本高于净值0.5%?1%?或者其他什么数字

一个比例:触发阈值时,对应投入金额比例方法程度

有一个概念性的参考是,相同金额下,阈值越小收益率越高,相同阈值下,金额越大收益率越高。比如市场中有一种“大额定投”,对应的可能是成本比净值贵0.5%的阈值时,投入2倍甚至更多常规加仓金额。

当然,如果基金净值一路上涨,又不想仓位“踏空”,成本低于净值时也并不是绝对“禁止购买”,但要选择一个高的阈值和低的比例。

>>>

1个指标进一步衡量:

我们也很关注每一笔买入对成本降低的作用有多大。随着持仓积累,增量金额对成本的“冲淡”会有钝化?或是看好了2只基金,但投入金额有限的时候,选择哪个?

向大家介绍一个叫“边际成本降低比率”的东西,它可以衡量对已持有的基金进行加仓后,持仓成本获得的下降比例,这样计算隐含的意思是:加仓对降低成本的作用并不完全来自差价,也和持有份额数量相关。它算起来有点麻烦,但值得参考:

边际成本降低比率={(持有金额+加仓金额)/(持有份额+加仓金额/盘中估值)}/持有成本-1

因为我们假定的是在下跌时考虑加仓,所以这个数字将会是负数,代表每增加一份金额投入,持仓成本降低的百分比。

>>>

举个例子:

拿天弘医药创新和天弘优质成长企业两只基金来说,假如中期角度我坚定看好医药和制造的行业空间,也相信两位主动权益经理的alpha捕捉能力,近几个月的持续震荡可能是我“低位攒筹码”的好机会。

下表中,我拿出3000块准备进行一次加仓,并希望降低持仓成本。通过计算边际成本下降比率,发现买入医药创新可以对成本进行约7.7%的摊薄,优质成长企业不到3%,尽管在对比我的持仓成本和基金净值时,两只基金都是下跌10%。基于这个判断,我会倾向于选择全部、或者大部分买入第一只,将有限的金额集中打入成本降低优势更明显的基金中。

数据来源:数据仅作参考假设,不涉及真实持仓,不构成投资建议数据来源:数据仅作参考假设,不涉及真实持仓,不构成投资建议

作为市场中被“安利”很多的定投,或者我们这里讲的主动基金分批买入策略,既利用价格上下震动,又符合我们的现金流和投资心理。短期避免一次性买在高点,中期克服频繁交易、追涨杀跌,长期也确实是一种好操作,帮助理财的方式。

若是能比较好的借助这些方法,在弱市中完成主要的资产布局,未来进入到波动上行周期中,我们就可以相对从容了。

Tips

定投并不是我们发明的,英文原名叫DCA,Dollar-cost Averaging,即美元平均策略,在海外拥有约80年实践经验,比如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自己的书中就曾重点介绍过定投策略:它解决了一类投资者的需求:尚未有可观的财富积累,但有稳定的收入,通过定投可以帮助他们长期获得不错的收益。

80年代的美国ICI报告显示,定投策略能够有效利用市场上下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并将其转化成优势。到了90年代,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显示,对于风险厌恶投资者,定投可以减轻投资者面临市场下行时产生的后悔心理,以及在投资时产生的压力。

风险提示: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定投非储蓄,不能规避基金固有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