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中银证券徐高:地产行业需出台更有力政策来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

时间:2022-03-28 08:27:17 | 来源:券商中国

编者按:最近,国内外新冠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大宗商品市场等变数陡增,给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重大挑战。国务院金融委“3.16”会议以及国常会“3.21”会议均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预期,稳定资本市场发展。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本报今起推出各方建言“提振市场信心 稳定资本市场”系列报道,通过广泛采访证券界、基金界、创投界等机构人士,专家学者以及上市公司、企业界代表,倾听市场声音,汇聚各方智慧,凝聚更多共识,共同为稳定资本市场贡献力量!

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近期陆续召开,及时回应市场热点问题,提出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3月25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重大风险处置积蓄好后备资金。

上述会议释放的信号引发市场关注。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证券公司多名高管、首席经济学家、业务骨干等,获悉业内颇为关心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中概股回归、民营经济发展、产业监管、资本市场改革、对外开放等话题,并对此积极提出政策建议。

应缓解房地产调整出现的紧信用现象

房地产行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难免对经济总需求产生冲击。3月16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表示,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广发证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传辉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建议,尽快出台配套措施,缓解房地产行业调整带来的结构性紧信用状况。

在林传辉看来,既要有新的举措稳房地产,又要尽快在地产之外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在稳房地产方面,围绕满足新市民安居以及改善型购房等合理需求,优化房地产调控和金融配套政策;还要针对部分流动性紧张的房地产企业,提供市场化的流动性支持工具,避免流动性风险升级。在增长动能转换方面,要通过减税等措施提升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更要采取需求扩张政策,启动实体经济内循环。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谈到,前期过严的地产调控政策虽然已经小幅度放松,但这些松绑政策还不足以扭转地产行业悲观预期,所以行业仍然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他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地产行业需要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来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否则即使给开发商放贷款,开发商也会因为对未来前景的悲观而缺乏支出意愿。

东方红资产管理联席总经理胡雅丽表示,从供给端来看,需要多渠道拓宽房企融资来源,“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预售资金监管”等监管政策执行层面需进一步优化;从需求端来看,考虑到房地产销售是地产企业拿地和开工的前置条件,仅仅针对地产企业的纾困政策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提振地产投资需求,未来可以更多通过“因城施策”的方式展开对地产需求侧的政策支持。她也指出,在出台托底政策的同时,仍应严守“房住不炒”底线,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建议加快房地产REITs发展 ,一方面为保障房建设提供资金,稳定总需求;另一方面,助力房地产企业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行业风险。

货币政策应主动有为

站在目前重要的时点上,形势有压力,政策有新基调。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财政政策要积极可为。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出现反复,增加市场对于一季度经济增长的担忧。今年广义财政刺激的力度实际上非常大。“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降准值得期待,而且是越早降越有效。”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认为,维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关键因素。何海峰建议,一是以我为主,二季度可采取降准降息的总量政策,使得宽信用进一步发力;二是精准滴灌,配合总量政策注重结构性支持和定向支持政策工具,形成组合拳。

“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企业、碳减排等关键领域的信贷精准投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与质效。”何海峰说。

改善民企发展预期

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大家庭中最具活力的成分,对于稳定社会投资和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何进一步支持民企发展,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尹中余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杨翠迎联合提出多个创新性政策建议。

他们认为,目前民企面临困境较多,比如获取间接融资的难度和成本通常高于国企;另外当政府机关和国企作为采购方时,民企很难参与其中。他们表示,目前398个国民经济行业中国企涉足超过90%以上,为减少两种所有制企业的待遇差别带来的各种现实矛盾,建议将少数充分竞争的行业划为“民营经济专属经济区”。在这个专属经济区内,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可以通过混改等方式退出控股地位,有助于改善民营企业家发展预期。

在起步阶段,国家可以选择若干充分竞争且国有企业缺乏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作为试点领域,例如餐饮、家居、服饰等行业。若试点反响积极,可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自留地”范围,甚至不排除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纯国有经济领域、国有与民营共存领域、纯民营经济领域,确保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长时间内和谐发展。

尹中余和杨翠迎还建言,国家有关部门可发起设立300亿元-500亿元规模的投资基金参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定增。当公司定增募资不足,国家基金可以按照该上市公司已经落实的市场化投资机构认购规模的一定比例参与股份配售。考虑到社会资本参与定增时一般经过认真调研、慎重决策,因此国家基金与市场化投资机构绑定投资时,整体风险可控。

此外,司法机关应该像保护国有资产一样主动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各级司法机关应主动协助民营企业收集内部管理人员的职务侵占、徇私舞弊等犯罪线索,让民营企业家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去开发市场或研发产品。

做好承接中概股回归的制度安排

中概股回归是近年来市场热议的话题,业内人士普遍表示,除了在香港打造中概股二次上市阵地以外,内地应做好承接中概股回归的制度安排,同时加强与美方监管机构的沟通。

邵宇建议,可以考虑由上交所牵头,成立应急工作小组,联合国内头部证券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加强与中概股公司高层的沟通,开辟“绿色通道”,探索科创板吸收美股中概股回流机制。大市值公司回流科创板有助于建立示范效应,助力科创板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需两手抓,只进不出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峰接受采访时称,一是需要加快国有控股及涉敏感信息企业的回归,可以通过主权基金、出售美债等方式积极协助上市公司稳妥回流;二是对于非敏感的市场化公司,需要辅导其按照要求开展信息披露工作,正常参与海外资本市场竞争。

增强长期资金入市的吸引力

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缓解资本市场持续下行的恐慌情绪。业内人士称,从长远来看,还需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增加对权益资产的持有比例。建议对于企业年金、保险等长期机构投资产品,给予包括增值税减免在内的税收激励优惠。

李迅雷同时建议,对于保险等机构所进行的长期投资,可以设置以“成本法”计价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科目改革,仅在长期投资期间的首尾两端核算投资收益并免除所得税,解决市场高波动与其对于净值回撤容忍度较低之间的矛盾,从而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高瑞东谈到,推动多支柱养老体系发展,引导养老金提高入市比例,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长钱”。根据其测算,假设30%家庭资产用于养老,有一半留存于第三支柱个人账户中,并配置30%的资金在股权市场,则可为股市带来5.33万亿元新增长线资金。

福利来了!月度十大金股,挖掘市场机会!点击查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